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北京明十三陵 航拍
明十二帝像 
十三陵地图 大宫门

石牌坊 
大宫门 
神道 
神道碑亭 
十三陵神路功德碑 
长陵 棂星门与明楼. 长陵,朱棣, 成祖,文皇帝,永乐,1403~1424, 22 65岁 朱元璋第四子 
长陵碑亭 
长陵神路上的华表和功德碑亭 
长陵的棱恩殿,是仿照故宫太和殿建造的. 
长陵的绫恩殿 
长陵神路石像 武将左 
长陵明楼 
长陵碑 成祖文皇帝之陵 
长陵棱恩殿内景 
长陵 朱棣像 
长陵后院 
长陵后院 
夕阳下的明献陵方城. 献陵,朱高炽,仁宗,昭皇帝,洪熙,14251 48岁 朱棣长子 
献陵的三座门 
献陵明楼 
献陵三座门 
景陵景陵,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宣德,1426~1435, 10 38岁 朱高炽长子 
景陵 
景陵的裬恩殿与明楼 
景泰陵 
十三陵-裕陵. 裕陵,朱祁镇,英宗,睿皇帝,正统 1435~1449 朱瞻基长子 
残破的裕陵 
茂陵的石供案. 茂陵,朱见深,宪宗,纯皇帝,成化,1465~1487, 41岁 朱祁镇长子 
茂陵内红门 
泰陵的棂星门及琉璃花门遗迹. 泰陵,朱佑樘,孝宗,敬皇帝,弘治,1488~1505, 18 36岁 朱见深第三子 
泰陵内红门 
康陵内红门.康陵,朱厚照,武宗,毅皇帝,正德,1506~1521, 16 31岁 朱佑樘长子 
康陵全景.永陵,朱厚熜,世宗,肃皇帝,嘉靖,1522~1566, 45 60岁 朱见深孙子 朱厚照堂弟 
永陵的陵门及砖道 
永陵 
永陵精美的花斑石城垛 
永陵裬恩门前的“丹陛” 
永陵与德陵神道上的古桥 
昭陵碑亭 
昭陵. 昭陵,朱载垕,穆宗,庄皇帝,隆庆,1567~1572, 6 36岁 朱厚熜第三子 
昭陵棱恩殿 
昭陵明楼的甬道 
昭陵棱恩殿内景 
昭陵裬恩殿修复后 
昭陵宰牲亭 
定陵,朱翊钧,神宗,显皇帝,万历,1573~1620, 48 58岁 朱载垕第三子 
定陵博物馆 
定陵神功圣德碑 
定陵地底玄宫. 
定陵地宫 
定陵出土玉器 
定陵地下宫殿 
定陵地宫中的万历帝宝座 
定陵地下宫殿后室 
定陵金冠 
庆陵三座门.庆陵,朱常洛,光宗,贞皇帝,泰昌,1620, 1月 39岁 朱翊钧长子 
庆陵明楼 
庆陵全景 
德陵.德陵,朱由校,熹宗,悊皇帝,天启,1621~1627, 7 23岁 朱常洛长子

德陵 
德陵大门 
德陵棂星门 
德陵石桥 
思陵的石五供.思陵,朱由检,思宗,愍皇帝 崇祯,1628~1644, 17 35岁 朱常洛第五子 
思陵精美且另类的石供器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赏,如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他评价十三陵是“最伟大的杰作”。他的体验是“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沉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英国城市规划家爱德蒙 培根也高度评价了明十三陵的艺术成就,他认为“建筑上最宏伟的关于‘动’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他指出:依山而建的陵墓建筑群的布局“它们的气势是多么壮丽,整个山谷之内的体积都利用来作为纪念死去的君王。”他们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明陵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编后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