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家勤则兴 2017-07-17

和很多家长讨论过一个问题,孩子玩游戏怎么办?怎么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首先,我想说我不反对玩游戏。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有的人来说,游戏是杀时间的利器。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游戏是锻炼思维的工具。

但是,关于游戏时间的分配,确实是一个问题。尤其,对于学习任务重的中小学生。小S.上小学的时候,他妈妈的办法是每个周六晚上允许玩游戏。后来上了初中,限制的上网游戏时间是一周两个小时。应该很多家长都会用这种策略吧。本人以为这种从时间上简单切割的方式不妥。时间上的限制,只会让孩子由于“稀缺”而更加产生对游戏的渴望(具体请阅读《稀缺》一书)。而且,据我观察,小S.每次自己玩电脑游戏,都是在那种低级的网络小游戏区徘徊,偶尔玩一个在线的策略游戏,也是比较低阶的角色扮演。这样的游戏方式,只能让孩子玩“low”的游戏品类, 体验“low”的游戏关卡,搭进去的只是时间,并不能达到思维锻炼的效果。

到底怎么对待游戏?个人认为有两个应对之策。

第一,揭秘游戏的本质。

罗辑思维的一个例子,让我看了大呼过瘾。

会编程的孩子反而不会沉溺于网络,因为他们有了上帝视角,知道这个游戏是怎么编出来的,所以就不会再被游戏骗去消费了。

比如,我儿子大概学了四个课时的编程之后,编了一个小游戏,让我跟他一块儿玩。我总是输,所以特别不服气,心想:只是需要简单地按上下键和一个发射键,左右手配合就可以了,怎么可能每次都比他慢呢?后来,我去查了一下他的底层编程,发现他把我的起始分数设成了负50分,而把自己的设成了0分,我当然一直输了。

我自己还有一个类似的经历,四年前,我一个人带十来岁的小S.出去玩,到一个游戏厅。他那次对于抓娃娃机上瘾了。但又屡次不得技巧。好吧,我也不擅长抓娃娃,所以不能直接给他传授抓娃娃的攻略。我给他买了两次游戏币,抓了几十次,落败回家。晚上孩子还心心念念放不下这个事情,于是,我给他讲了概率和统计,揭秘游戏厅老板是靠什么赚钱的。

孩子恍然大悟,说自己以后再也不玩那种纯靠运气和概率的游戏了。不要责怪我破坏了孩子的童年,我想我是早点带他体会更高阶的有趣。

第二,提高玩游戏的效率,玩高品质游戏。

在采铜老师看来,游戏是同时拥有以下两种特质的文化产品:

一曰排列组合。

二曰循环语句。

游戏中的角色、怪物、宝物等,都是若干个属性值比如生命值、攻击力、防御值、气值等的组合,每个属性下本就可取几十种等级,再加以组合,几成无限。所以一个玩家,在游戏中打来打去,其实不过是在这近乎无限的排列组合中求索抽插而已。游戏创作者轻易地变换某个组合的数值,再加上视觉和动作的包装,就能祭出一款新怪,让你废寝忘食地打上好多天。

玩家在游戏中的每次拼杀,不过是多执行了一组循环。你看,「前方一大波僵尸来袭!」实则是一头僵尸的一大波循环来袭而已,循环次数 20 次,你打上十分钟,若循环次数赋上个 2000 次,你就得打上几个星期。

所以明面上你玩的是嗨翻天的游戏,实际上,你玩的不过是排列组合和循环语句——游戏创作者的两根魔法棒而已。另外还会加点随机性,又成了表面上的新冒险而已。

生活不是完全理性的,我们不会永远在做有意义、又有价值的东西。就像学习不要停留在舒适区一样,我们的游戏,也尽量不要陷入到采铜老师说的简单循环当中。已经掌握的技能和思维,就不要再重复了。游戏就是我们和游戏设计者之间的智力对抗。通过的关卡会完全失去兴趣,为什么,对智力没有挑战了,无聊了。既然要玩游戏,而且娱乐的时间有限,那么我们就要提高玩游戏的效率,首先,要玩高阶的游戏,第二,要玩高段位的游戏。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在高阶段位上走,在和游戏设计者的对抗中过五关斩六将,放松娱乐的同时,提取应对的模式,锻炼自己的思维。

游戏,也可以成为家庭互动的一个平台,我们可以给孩子过滤优质的游戏,帮助他、引导他在游戏当中提取不同的规律和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一起休闲娱乐,还能在游戏中探和进步。

编外:

从更高的层次来看游戏,了解游戏的本质,推荐大锅侠的文章《游戏的力量》

并推荐一本书:《游戏改变世界》。


推荐一个高品质的游戏:《纪念碑谷》。这个游戏可以锻炼空间感和思维能力,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品玩。



任何形式的转发请联系作者授权,对无授权转载将保留一切权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