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如何看待高校对学生的“隐形资助”?

 你是不一样 2017-07-18

【杂谈】如何看待高校对学生的“隐形资助”?

 

据有关媒体报道,学校会监测每个学生的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情况,“如果每个月的消费低于200元,就会自动给你打生活补助。”这种方法的学名叫“隐形资助”,是中科大于2004年在全国高校中首创的,目的在于让贫困生更加有尊严地接受资助。

用科学的方法实现人文关怀。那么,这种补助方式是否仍存在“漏洞”呢?中科大从2005年起改进数据统计方法,利用网络对新生心理和家庭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综合各院系平时掌握的学生生活情况,建立了每学期更新的贫困生数据库。通过细致的情况统计和优化的大数据分析,筛除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坏数据”,为真正的贫困学生提供资助。

2004年到现在,中科大已“隐性资助”贫困生4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600万元。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到中科大“取经”,这种“低调而温馨”的做法已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校园中施行。针对这一消息某微博提出了关于“你认为这种做法怎样?一起说说吧。”的微话题,随后众多网民纷纷发表了各自高见颇有意思,在下浏览的过程中产生了以下糊涂想法,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并多多批评指教为盼!

打开窗户说亮话,“高校对学生的‘隐形资助’”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高校全心全意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的创新举措,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发展成果惠及高校贫困学生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很值得大力弘扬和广泛推广是不争的事实啥。

真诚期待凡是有条件、有能力的普通高校,都能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行“高校对学生的‘隐形资助’”的创新举措,全心全意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确保贫困学生无忧无虑以健康的体魄圆满完成学业,健康成长为党和国家及家庭的栋梁之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

俗话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俗话又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富人,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慷慨解囊帮助穷人排忧解难的话,将能减少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确保社会治安平安无事,大家都能安安全全有尊严的过好日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