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份老年人理财“说明书”,请转给咱爸咱妈看看

 新城a 2017-07-18

“我也要赚点钱啊,得挣点养老费。”刚刚退休不到半年的谭大爷对以后的生活有许多设想,“过去每天要上班,没时间好好来理理财,现在有时间了,什么基金、理财产品,还有股票,都准备尝试尝试。”谭大爷对记者强调,“别看我年纪大了,但我也得跟上时代啊。”

谭大爷的想法并不少见,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改变了观念,也包括理财的观念。随着我国近些年经济情况发展的变化,收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资产价格受到整体流动性抬升而不断上涨。如果不做理财,就会错过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机遇,也会使得自身资产发生隐性缩水。因而理财对于具备一定资产的人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同样不例外。

健康的理财有益于提升资产,也能一定程度上丰富部分老年人退休后相对单调的生活,但一些不良商家也看到了其中的“漏洞”,利用部分老年人对新生事物相对陌生的事实,实施诈骗,骗取老年人资产,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对老年朋友来说,究竟应该如何理财?还应该重点关注哪些理财风险?

这些理财产品值得配置

“衡量投资理财通常从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三个角度进行考虑。根据一般老年人的生命周期及其现金流规律来看,老年人收入的现金流主要由生活支出、医疗费支出、退休金收入等构成,总体来看,随着年龄的上升,现金流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上海银行闸北支行零售业务负责人金怡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而,我们主张老年人理财更多地侧重于安全性和流动性,兼顾收益性。从这个原则出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主要有定期储蓄、国债、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基金定投这几种配置。”

记者了解到,定期储蓄是安全性较高,流动性较好的产品,且不同存续期可以由客户自己选择。目前各大银行基本上会在央行基准利率上进行上浮,因此老年人实际定期储蓄利率会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在存续期内,定期可以转换为活期,通过损失部分利息,可以获得本金,以备不时之需。

国债是国家政府发行的债券,相对存续期较定期储蓄偏长,目前主要为三年和五年的两种时间,但是国债收益率较同期定期储蓄高。国债提前支取是需要倒扣少部分本金,因而购买国债偏向于动用中长期闲置资金。

银行理财产品目前是最常见的客户投资品种,大多数中等规模以上银行都有不同期限、不同风险等级、不同收益率的多样化银行理财产品。给予客户进行适当的搭配,可以基本兼顾老年客户对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需求。银行渠道销售的理财产品是有严格监督和风险控制保障的,预期收益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基本可以达成。但不排除极端情况下,个别时间段内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无法兑现。因而银行理财产品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配置。

货币基金适合对于资金流动性有较大需求的客户。由于其投资标的流动性较强、风险程度较低,因而客户能够实时获取投资的本金和收益,目前主流线上客户端的货币基金产品,已经能够做到随时申赎,收益实时到帐。收益水平,通常高于定期储蓄,低于理财产品。但个别情况下,投资收益会随着整体市场资金情况,发生收益的波动。

基金定投产品主要适合具有较多二级市场投资经验的客户参与,定投的基金标的多为股票型基金产品。股票型基金通常适合中高风险偏好的客户,但是通常投资股票基金作一次性买入,需要精确的时间选择,预测到市场低位时进行申购,这对于投资者的专业能力要求过高。因而,选择在市场低迷期间,分散买入股票基金。坚持持有,待到行情高位选择赎回,通常会有较高的收益。但老年客户做基金定投,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且每次投入资金须是闲置资金。

“这五款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入和续存。因为不同生命阶段、家庭境况的老年人在产品搭配、选择组合上也会有较大的差异。”金怡建议,老年客户应当同银行理财专员或客户经理等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制定适合每个老年人不同情况的理财方案和产品配置计划。

这些理财意识需要培养

做好理财,只是花钱买还不够,还需要对收入支出有清楚的认识。“老年人应做好退休后的财务规划,可以通过记账梳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状况。”随手科技副总裁焦义刚建议。

网贷天眼研究员郑常怀同样表示,“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可以分析家庭每月开支中的必要消费,可选消费,盲目消费,从而根据自己家庭资金的流向,在日常生活中保证必要消费,根据家庭资金状况适当降低可选消费,坚决杜绝盲目消费。”。

换言之,量力而行非常重要。可以看到,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公司渠道以外,近些年又新增了不少形形色色的网上平台、第三方平台、某某资产管理公司等等,产品也是五花八门,玲琅满目。然而,业内人士提醒,对于老年人而言,其专业知识相对欠缺,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很难甚至无法理解新型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因此除了需要专业人士做指导以外,自身对于复杂的产品,同市场周期高度相关的产品需要谨慎介入。比如,投连险、权益类基金、信托、资管产品、委托理财等等,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老年人尽可能不要去配置自己无法理解的复杂产品,不需要的产品也不建议购买。

不仅如此,近年来,非法集资、理财诈骗事件频发,老年人应该树立风险意识。“不轻信亲戚朋友以及陌生人的推荐,更不要轻信线下理财经理的承诺。老年人理财重在保值增值,要保护好本金的情况下再寻求收益的最大化,不要过于只追求过高收益,要明白,你图理财公司的高息,理财公司图你的本金。”同时,郑常怀表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根据家庭情况和承受力选择理财产品时,要注意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的理财配比。

“大多数老年人的现金流处于不断递减的状态,因而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忍受投资亏损的状况,故在选择理财配置时,需要正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但理财本身是追求资产的保值增值,收益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而不能过度保守,也不能无视风险。建议在银行等专业渠道专业人士处进行咨询,合理定位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金怡说。

这些理财风险应当防范

“经其大半生的努力奋斗,老年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笔蓄,而这则是老年人容易被虚假理财欺诈行为盯上的根本原因。”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肖飒表示,由于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狭窄,对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普遍比较匮乏,不了解合法的理财渠道,且普遍缺乏风险意识,这就造成了老年人群体比较容易在购买理财产品的过程中遭受欺骗与损失的现状。

老年人在理财过程中,需要多提防哪些风险呢?首先,要注意渠道风险。目前社会上的理财渠道多样,理财产品丰富。但一些打着高收益、低风险幌子的理财产品,在融资后的运作方面缺少有效监管,甚至理财产品本身就是一个圈钱骗局。“老年人理财时应注重安全,提防诈骗和误导行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应该深入了解投资平台的资质、背景和口碑,选择合规运营、风控严密、服务人性化的平台。”焦义刚说。

其次,要注意市场风险。各类理财产品,除了定期存款、国债以外,基本上都牵涉到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因素。理财过程就是伴随着市场风险。金怡表示,理财产品在融资完成之后,就去金融市场上进行各类标的的配置,低风险产品在安全性更高的金融标的比重更高一些,比如回购、票据、低风险债券等。也有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或者股票基金,信用债基金,投连险等直接挂钩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会有相关投资风险、系统性风险等。“虽然市场风险可以通过金融标的的配置进行化解和缓释,但是也难防个别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故不宜在风险程度偏高的产品上孤注一掷。”

此外,郑常怀提醒,不要被理财经理送的鸡蛋、食用油,或者老年枕之类的礼品蒙蔽,也不要因为理财业务员的软磨硬泡而购买理财产品。包括理财经理定期探望老人,或者提供生活帮助,老年人遇到这类情况更应该谨慎,不要因为感动或感觉不好意思而违心购买理财产品。

(责编:彭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