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心:中国人特有的品性

 释中庆 2017-07-18
 

 

图片

良心:中国人特有的品性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收集

 

      由于孔孟等圣贤的竭力提倡,由于几千年的教化,讲良心,早已成为中国人独有的一种特性,融入了民族文化和精神之中,成为其根基和精髓。
  讲良心,明人禽之辨。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章句下)是否性善,是否行仁义,是否有良心,是人与禽兽的最显著的区别。孟子盛赞先贤舜的仁德,并以他为后世之楷模。一个人,若有良心,就会成为行仁义的君子;若良知泯灭,就与禽兽差不多。

  讲良心,为人伦和仁政的根基。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无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章句上)讲良心,就是保有人的本性,保有人的本性即懂得了天道。无论生死与否,皆可以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良心,那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极容易变为非人。

  什么都可以没有,绝对不能没有良心,否则,那还能成其为人吗?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尽心章句上)有良心,讲良心,可以顶天立地地活着,堂堂正正地做人,否则,天诛地灭,天理难容。

       

 

 

 

良心的二重性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收集

亚圣孟子在充分肯定人的本性都是善的同时,也强调了人的良心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这就是两面人格,即良心的二重性。

  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绝对的有良心,也都不是绝对的没良心。一贯有良心者,也可能会干出一些没良心的事;一贯丧尽良知者,也会在某种情况下,做出一些有良心的事。

  好人也会干坏事,坏人也可能干好事。好和坏,有没有良心都不是绝对的。

  一个封建帝王,可能不忍心去折断御花园的一棵树枝,但却下令滥杀成千上万的无辜,他是有良心,还是没良心?英明如唐太宗李世民,每用御膳,居广宫,则思及百姓有饥寒之苦,可谓真有良心之明君。但就是他,玄武门谋兄杀弟,毫不手软,而且斩草除根,不可谓不毒,不可谓不狠,他此时还有良心吗?

  时下,那些人人切齿的贪官,为了拿到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所谓好处费,竟给国家造成了高达数亿、数十亿的重大损失!而在其家中,从不会浪费一张纸。他们,还有一点点良心吗?

  由此可见,良心的二重性具有普遍性,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一个人,可能在自己家里是有良心的;一出门,良心就没有了。在朋友圈子中,是有良心的;面对外人时,就良知泯灭了。戴上面具生活的人越来越多,良心反而越来越少,岂不可悲?
 禅与谦德 - 惭愧尼释中庆 -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随喜恭请

本图文转载智慧人生网

音图框引用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