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脐疗与生物全息论
2017-07-18 | 阅:  转:  |  分享 
  
.70..ClinicalJournalofChineseMedicine2011VOL.(3)NO.1

脐疗与生物全息论

NaveltherapyandBio.holographicview

温木生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重庆,401320)

中图分类号:R181.1文献标识码lA文章编号:1674-7860(2011)01-0070-01

【摘要】生物全息律认为,人体的任何局部或特定部分,都可完整地反射出人体的整体信息,每个局部在不同程度上成为

了整体的缩影,这种理论,在脐部同样适应。脐疗施治于脐部时,即使给予脐部较小的刺激,亦能取得较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脐疗;生物全息论;全息胚

生物全息律认为,人体的任何局部或特定部分,都可完整

地反射出人体的整体信息,每个局部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了整体

的缩影,这种理论,在脐部同样适应。

新加坡科学家发现脐带外围层含有丰富的干细胞,并发现

了脐带血液中的干细胞。使之成为一个干细胞的代替源,不仅

干细胞容易获取,而且还含有上皮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

胞。CellResearchCorporation成功地将这些在脐带外围层发现

的干细胞分化成具体的细胞,如皮肤、骨骼或脂肪细胞。这些

都说明肚脐与人体全身也具有全息关系,脐具有穴位全息性。

脐部的组织结构特点和现代全息生物学全息胚的概念是

一致的,脐是一个发育程度较高的全息胚,具有整体缩影这样

的胚胎性质,它不仅是整体控制卜J的结构单位,而且是一个相

对独立的自丰发育单位,它也反应了人体的整体和器官,包含

着人体各部位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当主体最高发育程度的全息

胚的某一部位器官发生疾病时,与主体生活在同一内环境中的

各个发育程度较高的全息胚(如胚),亦有异常病理性反应。

图1腰部八卦圈

脐部的八卦也与脐疗全息理论有一定联系。根据八卦理

论,八卦与五行、五行与人体脏腑有密切的联系,故八卦与人

体脏腑有对应的医学联系。八卦原意用8个符号(乾,兑,离,

震,巽,坎,艮,坤)来表示8个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节气。

‘灵枢·九宫八风》篇记载,八卦中离为火,四方所主南,与

五脏相应为心;坤为土,与中心土相应,四方所主西南,与五

脏相应为脾;兑与乾为金,四方所主兑为西,五脏相应为肺,

乾为西北与脏腑相应为小肠:坎为水,四方所主北,与五脏相

应为肾;艮为山与中心土相应,四方所主东北,与脏腑相应为

大肠;震居东为木,巽亦为木。震为四方所主东,与脏腑相应

为肝;巽为四方所主东南,在脏腑相戍为胃。这种古老的模糊

分类法,不仅大致符合人体内脏器官的解剖结构,在辨证施治

中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牛物全息律,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源于同

一生物胚的延续,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它的信息

传递依靠全息反射机制,即脑内全息联系的神经元作为反射中

枢而形成的全息反射路。同时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

人体整体的信息也对脐部发牛影响,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反

过来,脐部的信息不但反映着整体的状况,也对整体产生影响

和调控作用。由此可见,脐八卦全息在临床上用于人体脏腑病

变较为准确,故可应用这个全息规律指导临床。它既可在脐周

如发现异常变化可提示脏腑潜在病变;也可在治疗已知的疾病

可在脐周相应的部位实施针灸术,从而调控人体相应的组织器

官。我们将人体脐部视为一个后天八卦图(见图1),根据这个

图来观察其变化,再进行判断人体的疾病。如离位,方位在南,

五行属火,在脏为心,在腑为小肠,五官属目,定点在脐之上

部(时钟12点处),如该处有变化町提示心血管系统、小肠或

眼部疾病。相同,如心、小肠、眼部有病,也可在离位进行针

刺、贴敷等治疗。

肚脐疗法施治于脐部,在有异常病理性反应的部位用药物

或非药物方法对全息胚脐的刺激,可通过神经或经络传至神经

中枢,神经中枢会立即将脐部穴位需要修复或调整的信息,经

全息.特异性联系而激发出能修复或调整穴位的特定的生化物

质组合,并使体内浓度产生变化,通过体液循环到达穴位进行

修复或调整,由于这些穴位与疾病部位相对应,且牛物学特性

相似程度较大,所以在修复或调整穴位的同时,调整信息也按

辐散原则传向相对应的患病部位,从而使病变修复和调整。同

时,在外贴中药的生物活性在通过影响受体产生生理效应时,

经穴的传导感应还可使中药的活性成份影响到机体其它多个

层次的牛理功能,而在循经感传过程中,它们之间有可能产生

相互激发和相互协同的作用,从而导致了脐部穴位的特殊生理

放大效应。最后,当内脏疾病愈合,穴位也同时被修复,而腹

部穴的阳性反应也会随之消失。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

综}:所述,非药物脐疗法和药物脐疗法,都町以通过经络

的感应传导、神经体液的调节和全息胚脐的泛作用三条途径发

挥治疗作用,药物脐疗法除上述途径外,还町通过药物的透皮

吸收这一主要途径而发挥治疗作用。由于脐疗时发挥作用的途

径多,发挥作用的各个途径之间可产生相瓦激发、迭加的效果,

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故脐疗施治于脐部时,即使给予脐

部较小的刺激,亦能取得较显著的治疗效果。

编号:EA-IOlll2240(修回:2011-01.06)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