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及稀有程度,这种动物比大熊猫珍稀一百倍,全球仅剩3只

 动物的影像声色 2021-03-12

在20世纪以前,我国的长江下游及太湖区域,有一种数量非常多的鳖类——斯氏鳖。这种鳖的寿命非常长,根据生物学家统计斯氏鳖的平均寿命可以超过300岁,是不折不扣的动物界寿星。但是时过境迁,原本数量众多子孙繁茂的斯氏鳖,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数量锐减,如今全世界仅仅只剩下三只。有两只在苏州动物园,有一只在越南的同莫湖。

斯氏鳖的起源非常地早,最早可追溯到两亿七千万年前的二叠纪时期,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比恐龙的历史还要悠久。按照生物学分类,它们属于爬行纲、龟鳖目、曲颈龟亚目、鳖科、斯氏鳖属、斯氏鳖种,并且所属之下没有其他亚种,非常之珍贵!

斯氏鳖的背甲呈现长椭圆形,一般长度在50厘米左右,比较大的个体据说可以长到100厘米甚至更长(存活百年以上)。斯氏鳖的躯体非常扁平,并且背面平滑光泽呈现暗绿色或者黑绿色,同时也有许多黄色的斑点。虽然外貌不甚出众,但是在鳖科里面还是比较漂亮的存在。

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斯氏鳖敦厚老实,事实上它们是性情凶猛的肉食动物,并且可以长时间在水底蛰伏。斯氏鳖看似拙笨的身体,在捕食的时候却非常灵巧,一旦有猎物被它们给瞄上,基本就很难逃脱了。所以,它们的灭绝不能归咎于适应能力差(毕竟穿越了两亿七千万年光阴的物种)。

现代生物学家们经过分析认为,斯氏鳖的灭绝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人类的捕杀

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鳖科生物,早些年的时候斯氏鳖并没有引起国人的保护,再加上有人宣传鳖肉营养丰富,吃了之后可以延年益寿。于是,原本这种生活惬意无忧无虑的斯氏鳖就遭到了疯狂的捕杀。短短十多年,斯氏鳖的数量就大为减少。

其二:环境的污染

在20世纪中叶,由于我国加紧发展重工业,特别是长江下游及太湖区域,也是重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所以水质污染比较严重。甚至期间还有过数次太湖蓝藻大暴发的事件。蓝藻的暴发导致水中的氧气变得稀少,斯氏鳖无法适应污染严重的水域,于是开始大量消亡,甚至连基本的繁殖都无法做到。

而当国人意识到斯氏鳖的珍贵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了,彼时的斯氏鳖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已经算是灭绝了。

如今斯氏鳖不仅被我国列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我们不知道斯氏鳖的历史能否延续,希望它们可以像大熊猫一样幸运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