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斛 学名:Dendrobium nobile 别名:金钗石斛、千年润、金耳环 兰科石斛属,附生草本 这盆石斛,是老妈今年春天从川西郫县老家带回来的。在老家度假的两个多月里,和我的孃孃们一起逛乡村花展是老妈经常性的消遣活动之一,她在这些展会上购买了大量的种子与花苗带回重庆。 买这盆石斛的原因,老妈说,是“花儿太美了!” 老妈的直觉是对的。石斛当然是植物,但不是一般的植物,而是兰花的一种。 兰科,在我心目中一向是不同于一般植物的存在,我一向敬而远之,原因也很简单:美则美矣,不好服侍。就像美女,虽然也是女人,但从生理到心理,就更像是另一种生物一样。 这盆石斛到家的时间是四月中旬,第一眼看上去,就像骨骼粗壮的烧火丫头,毛毛糙糙的。老妈很珍而重之的把它种进了花盆,很快,不多的叶片开始发黄,好像生病了。 我上网查了下资料,大感意外:种石斛的第一个要点,是不能用土!按照介绍,上某宝购买了碳化松树皮、苔藓等兰科植物专用基质,将碳化松树皮浸泡并换水三次沥干,干苔藓泡水拣去杂质;再将少量陶粒、椰糠与处理好的松树皮混合拌匀,把石斛苗放进去种好。最后,再在花盆表面放一层苔藓就好了。 这个方法貌似是管用的。养了一个多月,大约四五天前,一度奄奄一息的石斛居然陆续开了十朵花,到今天都还美艳动人。果然美啊。 ![]() 亲手种的花,就像亲自养大的娃,感觉是不一样的 石斛属大约有七八十种,我家这种,正是属长,名字前不加任何形容词的石斛本尊。卖花的人忽悠老妈说是“铁皮石斛”,大概是冲着老年人看重保健功能去的,因为近年来,铁皮石斛已被吹嘘得具有包治百病的神奇功效。真正的铁皮石斛,在植物学上指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及黄石斛(Dendrobium tosaense),均开黄绿色的小花。 ![]() 铁皮石斛的花小,黄绿色 图:img.diytrade.com/ 石斛的花却是乳白色的,瓣尖为紫红色。共6枚,分为3种。外层3枚细长的,叫萼片;内层左右两枚圆润、边缘波状起皱的叫花瓣;正中间下方,最醒目那枚,叫唇瓣。唇瓣的形状与颜色都完全不同:最宽大,中心有深紫色的斑块,基部收窄,两边有短的紫色条纹,表面还有一层丝绒般的短绒毛。 ![]() 唇瓣中心有一大块紫斑 ![]() 花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3枚萼片 从侧面看,石斛的花还有个向后面突起的结构,类似紫堇、长萼堇菜的距一样的东西,宽而短,叫做萼囊。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长这种结构的植物,果然是不一样的存在。 ![]() 侧面可以看到萼囊 ![]() 总状花序生于老茎中上部 石斛的花,生于老茎中部以上及枝顶,每株具花1-4朵,组成总状花序。一朵花可以开多天而不谢,就像不被时光浸蚀的美颜。 据说,石斛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生长特性:当老茎上长出新芽后,老枝干会将自身绝大部分的水分与营养输送给新芽,然后自己枯萎老去,新芽变成枝干继续开花,周而复始。或许,这就是石斛被称为“父亲节之花”的由来,这种情怀,让人联想起父亲博大的胸怀与爱。我很期待来年能亲眼观察到这一特点。 从叶与茎的特征,也可以确认石斛的身份。它的茎是扁圆柱形的,黄绿色,有多条纵槽;茎下部细,向上逐渐增粗。叶是长圆形的,革质,两面均光滑无毛,基部下延为抱茎的膜质鞘,叶尖不等地圆裂为两部分——这是石斛很独特的识别特征。 ![]() 叶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 ![]() 茎下细上粗 ![]() 叶 ![]() 叶尖不对称两裂 石斛的学名,透露了它不能用土壤栽种的秘密。石斛属Dendrobium是由希腊词根dendron树+bion生活组合而成,指本属植物附生在树上;所以呢,用松树皮与苔藓作栽培基质,只是努力还原它的原生境,让它离开老家后仍然感觉舒适且缓解下乡愁。种加词nobile的意思是“艳丽而显眼的”,显然是指它的花了。 ![]()
产地: 产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湖北、广西、台湾、香港、海南。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生于海拔480-17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或山谷岩石上。 本文来自公众号植物上瘾者的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