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究竟有何用?

 口力劳动者 2017-07-18

常常有人告诉我,他不喜欢读书。至于为什么不喜欢读书,理由五花八门。其主要的原因,还是读不进去,一读书就头疼,想打瞌睡。

人的一生是不是必须要读书,那倒未必。地球上有无数的人,一辈子也没有读过什么书,他也过完了一生,而且还可能很幸福。

有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话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在整个人类的层面,书籍作为知识的载体,后人不必一切都从零开始去研究,而可以借助前人的知识成果,顺着阶梯爬上更高的境界。从个人层面来讲,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较快地完成社会化的过程,缩小与别人的差距。

书究竟有何用?每个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其实是个非常现实的说法。书不仅解决我们物质层面的一些问题与需求,还能够给我们精神上带来满足。

曾经有学生问我,平时喜欢读什么书?我说喜欢读三类书。一类是专业书籍,这有助于解决生计问题。一类是休闲书籍,比如笑话书,可以用来打发时间,调节心情。一类是哲学书错,可以解决心灵的归依问题。

其实,这里从读书谈到了生命的三重架构。心理学大师荣格曾经发出这样的疑问:“许多人身体健康,心理正常,但是并不快乐,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人的生命除了身体、心智之外,还有灵性。

(1)身体。就身体而言,人的一生无外乎生老病死。不过,这个身体也给人带来许多的成就和无限的快乐,包括通常所谓的形象气质以及世俗的功业。我认为,身体好的标准包括三个:一是健康,二是强壮,三是敏捷。当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不行,吃喝拉撒都不利索,更别说干事创业,享受人生。

(2)心智。所谓心智包括三个部分:知、情、意。每个人生下来都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而稍加教导,就会增加知识;人心还有情感体验的功能,与物相交、与人相处,就会有情绪发生,就会培养出感情。人还有欲望与意志,只要愿意就能够采取行动,战胜挑战,使外物发生改变。一个人如果能够不断提高心智水平,改变心智模式,就能够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3)灵性。灵性赋予我们生命以意义,它决定着人生命的高度以及厚重与否。如果说心智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那么灵性则将人与人之间的境界拉开了差距。一个有灵性的人,他的道德与思想将得到升华,超凡卓绝,灵魂高贵。比如,一个人虔诚信仰宗教,人生态度则显得圆融而不固执,容易表现出爱心与善行,并且不会盲目地恐惧死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