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肚脐眼上做文章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17-07-18



肚脐眼上做文章——可治疗多种疾病

(一)

镇雄翟建安

 

人肚子上有一个穴位,太神奇了——这个穴位就是肚脐眼。

人的肚脐眼有大有小、有圆有扁、有深有浅。象征身体健康的肚脐眼有三个标准:圆,大,深。《诊病奇侅》中讲到:脐大容李者,寿相也。意思是说象征长寿的肚脐眼能容进一个李子去。而那种又小又浅又扁的肚脐眼,则常反映其人免疫力低下、体质弱、容易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母体内的时候,脐带是母亲供给婴儿营养的唯一通道,营养富足,脐带自然就粗大,先天体质就强,反之脐带则细小,先天体质就弱。先天性体质的强弱,必然给后天带来一定影响。

从肚脐眼的形状,可以大体诊断出人身上的疾病。一般而言,肚脐眼成横条形的代表肠胃失调,偏向于便秘。成竖条形的偏向于腹泻。还有的人的肚脐长得有点偏,要么偏左,要么偏右。中医讲左气又血,偏左的多反映气虚或阳虚,这种人常常表现出怕冷、手脚冰凉、乏力没精神、腹胀食欲不佳。偏右者多反映血虚或阴虚,这种人常容易失眠多梦,身体酸痛,燥热等。

此外我们还得留意肚脐的温度,若是温的就好,但如果发红发热,则多代表内热、便秘、痔疮一类。如果肚脐周围发凉就代表阳虚,内寒,免疫力低下,多有腹泻或者痛经。

目前的医学也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被人体吸收。近日阅读全国著名老中医王幸福老师的大作《杏林薪传﹒一位中医师的不传之谜》,他曾用食醋调合吴茱萸粉为一患者敷在双足涌泉穴上治疗高血压(表面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当晚用药第二天就生效,血压由原来的140/100mmHg一下子就调到125/80mmHg,药力毫不逊色于西药;至于用药安全度,比起大有副作用的西药来,就不知要强多少倍了。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大蒜捣成泥敷在肚脐里,用艾草条艾烤10分钟以后,嘴巴里面就出现了明显的蒜味,这证明通过人的肚脐不但能诊病,还能吃药治病。由于目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的地方,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渗透力强,所以脐下丰富的静脉网,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因而,有一些疾病可以在肚脐眼上做文章,让肚脐眼“吃”点药来治疗。下面介绍介绍几个脐疗小秘方供网友参考。

1、去肝火:陈皮青皮磨成粉水调,贴敷肚脐,每日睡前贴,起床揭掉。

2、降血压:吴茱萸磨成粉,用陈醋调和贴敷肚脐,膏药固定,睡前贴,早起揭掉,七次为一个疗程。(建安注:敷肚脐眼没有敷涌泉穴见效快)

3、健脾祛湿:佩兰20克,白芷、苍术各15克,独活、广木香各10克,花椒、艾叶各5克,桂枝15克。上药研磨成粉,用温水调合贴敷肚脐。

4、活血化瘀:当归30克,川芎15克,细辛、三棱、莪术各10克,乳香、没药、丁香各5克,冰片3克。上药研磨成粉,用食醋调合贴敷肚脐。

5、小儿夜啼方:黑丑50克,研为细末,以米汤调成糊状,于每晚入睡前1小时贴敷肚脐。

6、小儿遗尿方:五倍子、茯神各等量,共研细末,以米汤调成糊状。睡前2小时取药糊适量贴敷肚脐,早晨去掉。

7、呃逆:用橘皮、半夏、杮蒂、丁香等量,研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肚脐。连用2―7天生效。

8、寒症胃痛:可选用胡椒、干姜、香附等量,用黄酒调成糊状敷肚脐,连用2―7天生效。

9、脾胃虚寒:胡椒,干姜,香附,白芷各等分磨成粉,用蜂蜜调合,贴敷肚脐,早餐后贴敷,晚餐前去掉。

10、月经不调:取当归9克,肉桂、白芍、红花、干姜、川芎各6克,鹿茸3克,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敷贴时取上药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本法可适用于月经提前、推后或先后不定期者。

11、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12、尿频:丁香、吴茱萸、肉桂、五倍子等份研末,研细末,取适量,敷脐。

13、汗出:五倍子(炒黑)10g、郁金10g、冰片10g,研细末,取适量,敷脐。

14、顽固性呃逆:白胡椒40g、芒硝10g、朱砂0.5g,研细末,取适量,敷脐。

15、便秘:大黄30g、芒硝20g、炒莱菔子15g、芦荟30g,研细末,取适量,敷脐。

16、腹胀痛:白胡椒5粒研末敷脐治腹胀痛。

17、顽固性咳嗽:麻黄、白芍、半夏、桔梗、杏仁、百部各10g,桂枝、炙甘草各6g,干姜、细辛、五味子各3g,研细末,取适量,敷脐。

18、过敏性鼻炎:白芷、苍耳子、细辛、辛夷、荆芥各等份,研细末,取适量,敷脐。

脐疗的禁忌: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或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同时还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在用药时引起过敏。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保暖。治疗不要在室外进行,即使在室内也不能让脐部对准风口。要保持室内温暖,适当覆盖衣被。尤其是腹泻、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儿,更要注意保暖。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热,比如艾灸,此时要特别留意皮肤的颜色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给小儿施灸时尤其要当心,小儿皮肤娇嫩,在治疗过程中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所以更容易烫伤,需要倍加小心。

一旦有过敏现象,立刻停药,轻者可自行消退。如发生皮肤水泡者,用消毒针挑破,外搽紫药水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