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节 鉴古设馆,兴礼修志(5)

 liuhuirong 2017-07-19
《庆善乐》与《破阵乐》作为唐朝初年的文舞、武舞,前者“广袖曳屣,以象文德”,后者“被甲持戟,以象战事”,是唐太宗文治武功的象征。这两部乐舞的歌功颂德,不仅可以使唐太宗在精神上得到欣慰与满足,而且有助于巩固和安定唐王朝的天下。

   颁行《贞观新礼》,是唐太宗为巩固唐王朝而施行的又一重要措施。早在隋统一中国后,隋文帝曾“命太常卿牛弘集南北仪注,定《五礼》一百三十篇”。唐高祖 于建国之初,有鉴于“礼典湮缺”,而大丞相府司录参军窦威又“多识朝廷故事”,因而命他“裁定制度”,被高祖称为“今之叔孙通也”。唐太宗即位后,偃武修 文,于贞观二年诏中书令房玄龄兼任礼部尚书,令他召集礼官学士对隋朝所定的《五礼》130篇进行修订。第二年,魏征被任命为秘书监,也参与了这项工作。至 贞观七年,修订工作完成,所修订的《贞观新礼》篇目与《隋礼》大体相同,唐太宗“始令颁示”。

  贞观七年后,围绕着“封禅”大典的争 论,意见纷纭。有关封禅的典礼,自秦始皇“封禅”时便争论不休,由于涉及到古礼,因而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由于有封禅大典的争论,重新修订《五礼》又被 提到议事日程之上。唐太宗命房玄龄、魏征、王珪等主持修订《五礼》,并请著名学者如颜师古、孔颖达、李百药、令狐德菜参加这项工作。其中,学识渊博的孔颖 达起了重要的作用,“与朝贤修定《五礼》,所有疑滞,咸谘决之。”贞观十一年三月,“房玄龄、魏征上所定《新礼》一百三十八篇。丙午,诏行之。”唐太宗在 将《新礼》诏颁天下的诏书中说:“广命贤才,旁求遗逸,探《六经》之奥旨,采三代之英华,古典之废于今者,咸择善而修复,新声之乱于雅乐者,并随违而矫 正。”

  《贞观新礼》“书成”后,唐太宗为褒奖孔颖达在修订工作中的突出贡献,给孔颖达“进爵为子,赐物三百段”。唐太宗很看重《新 礼》的修订和颁行,认为这是他有功于当世,堪为后世效法的一件大事,因而与周公的制礼作乐相提并论,说道:“昔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久之乃成。逮朕即 位,数年之间,成此二乐(指《破阵乐》、《庆善乐》),五礼又复刊定,未知堪为后代法否?”

  魏征当即说道:“拨乱反正,功高百王,自开辟以来,未有如陛下者也。更创新乐,兼修大礼,自我作古万代取法,岂止子孙而已。”

   魏征在唐太宗面前的这一番话,并非是阿谀奉承,也不是因为他是修订《新礼》的主持人之一,而是强调礼乐对治国的作用,把礼乐视为他所提出的“偃武修文” 的重要内容之一,意在使唐太宗坚定地执行偃武修文路线。而唐太宗的一番话,表明他是把制礼作乐视为实现天下大治的重要标志之一。

  唐太 宗重视“礼”的作用,除了修订《五礼》(即《吉礼》、《宾礼》、《军礼》、《凶礼》、《嘉礼》),颁行《贞观新礼》外,又很注重以礼约束君臣的言行,维护 封建等级制度。唐太宗盛赞魏征:“魏征每言,必约我以礼也。”皇帝既然能自觉地接受礼的约束,因而在贞观时期的君臣之间,以礼相约已成为一种风气,事例不 胜枚举。据《贞观政要·礼乐》所载,礼部尚书王珪之子敬直娶太宗女儿南平公主为妻,王珪“遂与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亲执巾行盥馈之礼,礼成而退,太宗闻而 称善。是后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遣备行此礼。”《贞观政要》又载:“礼部尚书王珪奏言:准令三品以上遇亲王于路,不合下马。今皆违法申敬,有乖朝典。”唐 太宗却认为这是“卿辈欲自崇贵,卑我儿子耶!”经魏征谏诤,“太宗遂可王珪之奏”。又如,唐太宗的爱女长乐公主,为长孙皇后所生,出嫁时“敕有司资送倍于 永嘉长公主”。永嘉长公主是高祖李渊的女儿,唐太宗下令主管官员,使长乐公主的嫁妆是永嘉长公主的一倍,被魏征认为不妥。在魏征的谏诤下,长孙皇后闻知以 后又明确表示赞赏魏征“真社稷之臣”,唐太宗终于收回成命,赞赏魏征的“正直”。至于唐太宗的以礼制律、刑礼相辅,本书下文还将论及。

   唐太宗注重以礼来调整君臣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准则,这在贞观年间已形成为一种风气,事例颇多,为贞观之治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 用。此外,唐太宗还把礼作为移风易俗的准则。《贞观政要·礼乐》载: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日:佛道设教,本行善事,岂遣僧尼道士等妄自尊崇,坐受父母之 拜,损害风俗,悖礼乱经,宜即禁断,仍令致拜于父母。

  唐太宗注重发挥礼乐对治国的重要作用,把礼乐视为偃武修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 仅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也推动了礼乐研究的繁荣。除《贞观新礼》外,研究《周礼》、《仪礼》、《礼记》的成果亦有很多,魏征的《类礼》20篇即是其一, 并因此而得到唐太宗的赏赐,被“藏之秘府”。除《破阵乐》、《庆善乐》外,音乐学家张文收的《新乐书》10余篇,亦是当时研究音律的名著之一。

  同大兴礼乐、移风易俗有一定联系的,是唐太宗为破除旧有的门第观念,下令重新修订《氏族志》。

   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到南北朝末期已日趋败落,然而与此相关的门第观念,在社会上仍有很大的影响。李渊父子作为关陇军,是贵族的成员之一。在夺得国家政权 之后,关陇世族地主的政治地位同山东、江南的世族地主相比,无疑要高得多。然而,昔日山东的世家大族如崔、卢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贞观四年关中地区农 业获得丰收,流散人口相继返乡务农,米斗不过三四钱。贞观五、六、七年,关外山东广大地区,风调雨顺,“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 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侍,或发时有赠遗,此亦古昔未有也。”贞观八年、九年以及贞观十三年至十六年,全国 广大地区又是连年丰收,杜佑《通典》卷七说:“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 米每斗值二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