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怂恿你 趁着年轻,好好去浪 可男人在最好的年纪不积累,不读书 才是对年轻最大的亵渎 ——介哥 01 15岁,他在山上住了八个月
相传远古时期 一太监路过山间 见山上矗立着一只凤凰 “凤凰无宝不立。此山必定有宝!” 他随即向皇上禀报 后来皇上派人破开山头 果然山中石头漆黑如玉,状如鹅蛋 是做砚台的好材料 于是,皇上把开采石头的地方圈起来 让人严加看守 这个砚坑,就被称为皇坑。 闻名天下的肇庆端砚,大多取材自此 40年前, 15岁的少年梁佩阳住到了皇坑边上。 他风餐露宿,像个野人 每天随着师傅钻进狭小的矿洞 在浑浊的空气中辨别石头好坏 日复一日,足足八个月
年纪轻轻的他有点迷茫 他本应与同龄的小伙伴一起 去浪,去爱,去做天边那朵忽明忽暗的云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一个黑洞里消耗青春 正如他不知道 在不远的未来 他会是一位名震四海的端砚艺术大师 (点击视频:看大师如何做砚) 深山野林中 梁佩阳完成了一场蜕变 八个月前, 他还是个懵懂无知的青涩少年 八个月后 他可以清晰地辨别出洞中的石料、石质 甚至能亲自开山采石 人生本就是一场苦旅 吃够了苦头 才尝得到甜头 这场难得的经历 在梁佩阳的生命中生根发芽 静候着,长成参天大树 02 53岁,他一块石头卖上百万
在广东肇庆,无人不识梁佩阳
15岁出道至今 梁佩阳雕刻的端砚 堆满了他家那200平米的陈列室 四面墙上,密密麻麻地挂着他历年来获的奖项 一个标着他名字的端砚 能轻易成为市场上天价竞逐的珍品 出生于古老的端砚世家 梁佩阳把家族塑造人物的功夫做到了极致 从小爱读古典文学的他 把书中的经典故事都融入雕刻中 《三顾茅庐》、《贵妃醉酒》、《孟德献刀》… 无一不是百万难买的瑰宝 (点击视频:看大师的作品有多牛) 他的书房里,古典书籍撂了一叠又一叠 他的弟子说 “这些书,师傅每本都会读上好几遍” 书里的字句,透进了梁佩阳的骨子里 化成了他作品的血肉
如果说读书是修心 那么雕刻就是养性 梁佩阳说, 雕刻端砚,是一场绝对枯燥寂寞的修炼。 从小白到出师,需要整整两年 两年间,没有分文工资 每天只能待在昏暗的小黑屋里 一次次地刻,一步步地琢磨 把手指磨变了形 腰背严重劳损 方才出得了师 而从出师到大师, 又是不知多少个两年、二十年 (点击视频:看大师教你做男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刻够足够多的石头 读过足够多的书 吃够足够多的苦头 方能成为梁佩阳
变得牛逼,是一个“静养”的过程 放下毛躁的心性 耐住寂寞,顶住压力 悉心地积累着 总有一天,会出头的
03 20多岁,你以为自己很牛逼
浮躁的时代,更需要深耕的力量。 见过太多心高气傲的年轻人, 才读了几年书,就自以为学贯中西 才工作了几年,就想纵横职场 反正自己都这么牛了,不如好好浪荡一回? 做梦。
要知道,即便是天才 也免不了痛苦的漫长历练 演员张震,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出道 一开始便是他人难以触碰的起点 他却从未懈怠 演《吴清源》,他去学围棋 演《赤壁》,他熟读三国 演《一代宗师》,他拿了全国八极拳冠军 之后,才凭“一线天”这角色真正爆红
即便是这位王家卫口中的天才演员 也只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一步步摸爬滚打 更何况你? 不经过敲打 成不了美玉 没经历千锤百炼 就只能平庸至死
闻一多说, 铁是越锤炼越坚韧的。
人也是。 有足够丰厚的积累, 才能做一个足够牛逼的人。 一个男人要变得成熟且有魅力 必须在最美好的年纪静心修行 才不会到迟暮的时候后悔莫及 你说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