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en减隔震整体解决方案——17年新热点前瞻

 三泰书斋 2017-07-19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专题:减隔震。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减隔震结构的应用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未来隔震建筑推广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在抗震设防性能设计中,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不修、大震不倒。”


抗震:由建筑结构直接抵抗地震作用。

减震:减震是指设置消能构件,以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

隔震:设置隔震支座,以减少传到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

抗震可以理解为,结构与地震硬碰硬,用大刚度来抵抗地震的破坏;减震则是结构内部的消能构件跟地震打太极,将地震的能量削弱消减,一般来说能够达到50%以上的效果;而隔震是给结构穿上软银甲,将大部分地震作用隔绝在隔震支座处,保护上部结构。

让我们先从减震结构设计入手~


消能器(阻尼器)的几大类型:

著名的台北101,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在结构内悬挂660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抵消风荷载引起的结构晃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阻尼器。


根据规范《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

4.1.2条: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

1. 当消能减震结构主体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消能器处于线性工作状态时,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时程分析法。

2. 当消能减震结构主体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消能器处于非线性工作状态时,采用附加有效阻尼比和有效刚度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时程分析法;也可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3. 当消能减震结构主体处于弹塑性工作状态时,应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根据主体结构的不同形式和消能器的不同种类,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

主体结构

消能器

分析方法

弹塑性

非线性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弹塑性

线性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线性

非线性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线性

线性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弹性时程分析法


减震结构设计流程:确定附加阻尼比——选择耗能构件规格、数量及位置——软件参数定义——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耗能器耗能——计算总应变能及附加阻尼比——设计——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下面为大家做每个步骤的详细介绍。

1、确定附加阻尼比

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a.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阻尼器,进而按照实际情况得到附加阻尼比。

b.预先设定阻尼目标,例如设定小震下附加5个点,然后再根据此要求进行阻尼器的布置,并调整阻尼器参数。

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并综合其造价因素,整个过程类似于剪力墙的布置,最终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减震体系。


2、选择耗能构件规格、数量及位置

通常来说,阻尼器尽量布置在相对变形较大的部位(如层间位移较大的层);同时消能器布置避免引起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粘滞消能器无刚度,可以较好的避免此问题)。


3、软件参数定义

减隔震结构设计中,需要定义的软件参数较多,Gen是通过添加边界中的一般连接,实现对各个阻尼器的模拟。对于粘弹性消能器参数设置如下图所示:

线形特性值用于特征值分析、静力分析、反应谱分析、弹性时程分析等;非线性特性值用于非线性时程分析。非线性特性值设置中,用户可以选择阻尼类型,定义具体的参数。

金属屈服型阻尼器——滞后系统的原理为:金属屈服强度小于主体结构,小震下保持弹性,具有承载力,大(中)震首先屈服耗能。在Gen软件中,可用滞后系统十分方便地进行模拟。

调谐质量阻尼器在大型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如台北100大厦,上海金融中心,迪拜帆船酒店。其组成为:固体质量+弹簧减震器+粘滞阻尼器,原理是通过改变质量或刚度使子结构的基本频率与主结构接近,结构振动时,由于惯性而施加反方向的作用力,使原结构的振动反应明显减弱,同时,在解决楼盖舒适度问题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Gen中模拟参数设置如下

达盛隔震   稳定世界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