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美洲最美的沙漠绿洲

 alayavijnana 2017-07-19


绿洲就像是上帝不小心在沙海上空打翻了绿色调色盘,给荒芜的黄沙增加了生命的味道。


| 绿洲中的村落 |


隐秘,是绿洲的代名词之一。


▲瓦卡奇纳和周围的沙丘。


独自隐藏于荒芜沙漠深处的瓦卡奇纳(Huacachina)是坐落于秘鲁西南部伊卡大区的一个小村庄,整个村庄都是围绕着一个沙漠中的泻湖建造的。


▲以泻湖为核心的瓦卡奇纳村落。


在当地,这一汪泻湖是整个绿洲的核心,关于这个湖有着不同的传说。


一个说法是当地一位美丽的公主来到此地沐浴,当她更衣时,突然从自己的镜子中看到了一个男猎人,受到惊吓的她匆匆忙忙躲避了起来,被遗忘在身后的镜子就永远地留在了这里,变成了今天的泻湖。还有一种说法,这个泻湖是由公主准备用来沐浴的水演变而来。


无论哪一种说法是真的,都不会影响一个事实,那就是村落中的这个泻湖成为了这片绿洲的生命之源。



▲瓦卡奇纳村落的夜景。


目前,生活在村落中的常住人口仅仅百人,但是每年到访的游客却络绎不绝。


前来度假的游人可以在附近的沙丘上滑沙,也可以开着越野小车在沙漠中驰骋,玩累了还可以在传闻有“疗伤”功效的瓦卡奇纳泻湖中沐浴,据说这里的湖水和泥沙对关节炎、风湿病、哮喘和支气管炎等疾病都有好处。



▲瓦卡奇纳村落的游玩项目。


随着瓦卡奇纳的声名远播,号称南美洲最美的沙漠绿洲——瓦卡奇纳绿洲荣登新版秘鲁索尔50元纸币的背面。



▲新版秘鲁索尔50纸币背面的瓦卡奇纳。

 

| 绿洲中的遗迹 |


绿洲除了有生机,还有历史。



▲被大片棕榈树覆盖的锡瓦绿洲。


在埃及西部沙漠、距离利比亚东部边境仅50公里左右有一片长80公里、宽20公里的绿洲——锡瓦绿洲。在古埃及语中,锡瓦(Siwa)意为棕榈树土地,它低于海平面约19米。


尽管这个绿洲很早以前就已经形成了,但是直到埃及第26朝代时才被真正发现。


据传闻,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战波斯王朝时,在一群飞鸟的带领下,穿越沙漠来到了这片绿洲,在这里他拜访了太阳神阿蒙的神庙。历史学家Liana Souvaltsis曾表示过这里应该埋葬过大量的军队,但是这一说法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同国家的人相继来到这里,不断对这个地方进行探索。


▲在锡瓦绿洲上的太阳神阿蒙的神庙遗址。


现在锡瓦绿洲主要聚集的是柏柏尔人,他们保留着自己的文化,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农业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之一,平时也会贩卖一些手工艺品。


随着当地旅游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从埃及马特鲁出发来到锡瓦绿洲,感受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


▲柏柏尔人的语言。


▲当地生产的椰枣。


| 绿洲中的神话 |


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



据传,从前敦煌大漠中既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只有一座雷音寺。


有一次,寺里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雷音寺祖传圣水被方丈端出并放在了寺庙门前。


突然,一名外道术士大声说,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他挥剑作法,使得雷音寺被漫天黄沙埋没,然而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丝毫没有被沙子掩埋。无论术士使出怎样的法术,即使碗周围已经形成了沙丘,但是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术士无奈悻悻离去。刚走出几步,他便听到轰隆一声,圣水半边倾斜变成一弯清泉,而术士却变成一滩黑色顽石。


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的,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故称“圣水”。由于这个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月牙泉虽被沙鸣山所环抱,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现象,刮风时沙子只会从山下移动到山上,所以不会被荒沙所掩埋,故留下“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的说法,也给这戈壁大漠留下了一弯清澈。



绿洲是沙海中的孤岛,给人以向往,也给人以希望。


还有哪个绿洲的传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享给大家吧~



新媒体编辑/新星、叶欣瑶(实习生)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