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陕西汉中30公里的秦巴山区,有一处全球最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共有天坑49个,其中超级天坑1个、大型天坑17个、常规天坑31个,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天坑,是碳酸盐岩在地下河长期冲刷下形成洞穴后崩塌而成,是一种罕见的地质现象,一般形成期在50万年左右。在“汉中天坑群”被发现之前,全世界已发现并确认的天坑,仅有约130个。 2016年10月底,因为一张卫星照片,汉中天坑群被发现。世界上此前发现的天坑群,均位于北纬24度-31度之间和南、北纬20度以内。汉中天坑群,是在北纬33度附近首次发现的天坑群,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的空白,堪称世界奇迹。 由于这些天坑地处高海拔原始森林的无人区,它们的原始状态保存得非常完整。这也是它们直到2016年才被发现的原因之一。 汉中天坑群,集中分布在一个600多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内。其中,镇巴县三元镇的“圈子崖天坑”单体规模最大,口径最大处520米,最大深度320米。 国内外地质专家实地勘查发现,汉中天坑群,集“天坑、洞穴、峡谷、溶洞、飞瀑、峰丛、洼地、暗河”于一身,景观非常丰富。国际著名洞穴探险家让·波塔西,更是赞誉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天坑”。 天坑四周多为悬崖峭壁或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崖壁上有飞瀑流泉、蝶飞萤绕,底部有原始植被、天坑生态环境下特有动植物、相互连通的溶洞群,以及地下暗河。 这是航拍的镇巴县巴山林场附近的“天悬天坑”,冬天早晨的冰凌树挂,将天坑装饰得非常美丽。 在这些洞穴里,地质专家还发现珍稀动植物十余种,其中就包括飞猫(鼯鼠)。 专家认为,汉中天坑群的典型性、原始性、稀有性、完整性等优势,具备科学研究、科考探险、观光旅游等多种价值,达到了“世界级地质遗迹”的标准。目前,当地正着手申报国家以及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