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王分封,周公辅政(2)

 liuhuirong 2017-07-19


  周公祷告完毕,史策便接着祈祷,恳求让周公替武王生病,此后,他们在三王的灵位前占卜,结果得了 上卦,卦象大吉。因此,周公兴奋地拜见武王,祝贺他得此吉兆,并且把自己祈祷以己身替代武王遭罪的竹简藏在一个木匣里,然后用金丝带捆好,并训诫看管匣子 的人说,千万要保守好秘密。

  周公于武王病危之时,以天下大局为重,向三位先王虔诚地祷告,愿以身代替武王受难的高尚情操,的确弥足珍贵。

   尽管周公虔诚地向先祖祈祷,想代替武王承受苦难,但是天命难违,周公还是未能留住武王的性命,这位一举灭商建立西周的君主还是与世长辞了。武王英年早 逝,此时其长子诵年仅十三岁,还是个幼稚的孩童。在周公、太公、召公等众臣的拥戴之下,姬诵承继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周成王。

  周朝 灭商后新建的天下,表面上看来风平浪静,但事实上激流暗涌,国家并不太平,商朝的残余势力仍在摩拳擦掌,伺机反扑。另有许多商朝遗民或明或暗地反抗新政 权,比如说德才兼备的伯夷与叔齐,他们就义不食周粟,这样的遗民尚有很多,更何况纣王的儿子武庚还在,随时都可以振臂一呼,说不定就会应者如云。

   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武王英年早逝,就必须推出一位德高望重、地位显赫的人来摄政。而周公身为武王的弟弟、辅政的公爵,水到渠成地成为周朝政权的核心人 物。周公看到成王年幼无知,不能担当起治国重任,也不能驾驭复杂险恶的局势,为周朝基业着想,果断决定由自己出面代替成王摄政,处理国家事务。

   在招揽人才、用人唯贤方面,周公被历代从政者当成学习的榜样。周公担心会错过世间的贤者,即便在沐浴之际,但凡有人前来谒见,阐述治国方案,他都会握着 湿漉漉的头发及时出来接待;就是吃一顿饭,也会多次吐出嘴里来不及咽下的饭菜,急不可待地去接见贤者。这即是“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来历。后世的曹 操《短歌行》中的句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运用了这个典故。

  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

   周公主政七年时,成王已经成年,所以周公将政权还给成王,自己则重回大臣的职位,恭顺地谨守臣下的礼节。当然,周公并未由于归政而撒手不理政务,这一方 面是因为成王对他殷殷相留,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周公念念不忘他身为名臣良相的职责,仍旧不断地向周成王上书进献忠言,教导周成王要广纳贤才,从谏如流,时时 事事以国家、百姓为重,切忌好逸恶劳,虚掷韶华。

  周公的谏书中,最负盛名的是《尚书·毋逸》。周公开篇讲道,知晓农业生产的艰辛,才 会明白农民遭受的苦楚。父母勤恳耕作,但他们的儿女却不知稼穑之艰,于是过着悠闲的舒服生活以至于不务正业,甚而看不起父母,出言不逊:“老年人没有一点 见识!”在当时看来,这种话纯属不孝,是大逆不道的。

  周公在《康诰》中说,要惩戒那些不孝不友的人。作为一国之君,要及时体恤民情民 意,否则就会高高在上,行事怪诞不经。其后周公列举了殷代的贤君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商汤之孙祖甲,他们要么不怒而威,严于律己,“不敢荒宁”,要么为农 民做实事,使百姓受到实惠,鳏寡皆受到尊敬,因此,他们在位时,国家长治久安。接下来的殷王,一出娘胎就养尊处优,不懂从事农业生产的辛苦,一味好逸恶 劳,骄奢淫逸,所以他们不能长期安居君位。然后,周公又继续举例,他说周的太王、季历都谦恭勤谨,周公还特意提及文王,说文王衣着朴素,勤俭节约,他亲自 参加田间耕作,能够“怀保小民,惠鲜鳏寡”,有时候已经过了正午,他这一天还没有吃过饭,这是因为他一直心系百姓。文王不敢沉溺于声色犬马,也不敢安逸享 乐,从不向百姓求索额外的东西,因此,他也长期在位。周公劝诫成王说,切忌沉湎“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也不能纵容自己“现在先姑且享乐,就 一会儿”,切忌如纣王一样沉迷于酒色。倘若不肯遵从,便会弄乱先王公正的法律,遭到老百姓的咒骂憎恨。假若有人前来说,“小人在恨你、骂你”,你就要有知 错就改的勇气,深刻地反省自己,务必心平气和,切忌雷霆震怒,草菅人命,滥施刑罚。否则,你就会引起万民公愤,落得悲惨的结局。

  周公 劝诫的文章一部分存留于《史记》,在历代宰相劝谏君主的忠言中。周公的这些谏言是现存史料中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他的思想观点对后代的帝王将相都有着深 刻影响,对后世骚人墨客修身养性也有深远的影响,是非常难得的佳作。这些文章还体现了《大学》之道,真诚方能修身,修身方能齐家,齐家方能治国,总之,在 周公的谏言中可以发现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根源。

  我们通过周公用心血写就的诸多重要文献,可以窥见周公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同时,也可以 彰显他襟怀宽广的政治家的风范。经过周公的悉心辅佐,周成王取得了突出的政绩。在中国的历史上,为了争夺皇位,屡次上演子弑父、父杀子的血腥场面,而周公 却以他宽广的胸襟、高深的睿智辅佐侄子姬诵。新王朝刚步入正轨,他又将国家大权慷慨地归还给道德、正义、规则和传统理念。

  周公还政三 年后,便在丰京颐养天年,没过多久就患了重病,他临终时说:“我去世后,请将我葬于成周,向上天表白我不敢远离成王的心迹。”这是周公临终的心愿,他一生 为周朝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到死仍不瞑目,依然心系周朝。周公赤胆忠心,毕生勤勉谨慎,兢兢业业,不愧为后世宰相的楷模。

  但周成王深知,周公劳苦功高,既是开国元勋,又是自己的叔叔,岂能让他给自己陪葬呢?因此,他下令将周公厚葬于毕,让他给文王陪葬。由于周公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将周公葬于文王墓侧,就是想说明,成王从未将周公看做大臣。这算是君王对待丞相的至高礼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