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孩子”无票登机后续:同机人将获200元赔偿,责任归属引人深思

 昵称413468 2017-07-19




事件一出就引发热议,孩子的家长是否有故意逃票的行为?航班延误的这人又该由谁来负呢?相关方面在昨天分别做出了回应。




吉祥航空:补偿工作已经启动



关于航班延误问题,民航局回应,因为当日天气原因,该航班登机时间本身就有延误,出现这起事件后,又按照安全程序进行清舱处理、重新登机等过程,最终航班延误5小时,实际因逃票事件导致的延误在1个半小时左右。


同时,吉祥航空取消了该名儿童及其同行人员共5人的乘机资格。不过,有人质疑取消乘机资格是否欠妥?对此,吉祥航空官方微博回应:取消乘机资格是为了配合机场公安调查,后续免费改签。

吉祥航空表示,对于此次航班长时间延误而耽误旅客的形成深表歉意。同时,针对当日航班旅客的补偿工作已经启动。


民航局:不构成违法犯罪行为



7月18日,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公布调查结果:五名旅客系两名成人和三名儿童,均是首次乘坐飞机,误以为1.2米以下儿童不用购买机票,无故意逃票行为,不构成违法犯罪行为。


记者从旅客王先生处获悉,吉祥航空表示将每人支付200元延误赔偿。针对民航局的回复,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航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起淮认为,民航局回复内容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并不妥当,“对于这件事的回复本该从民航局自己的责任、安全措施的落实、当事人的责任三个方面来说,但民航局只回复称逃票儿童非故意、未违法,而选择忽略了真正安检过程中的漏洞。”


网友关注:无票儿童如何通过安检?

事件一出大家关注的重点儿童是如何通过安检?民航安检是否严格?



从安检口的检查到登机口查票再到登机舷梯查票,儿童如何通过层层防线?怎么就生生漏过去了呢?


评论


“飞机逃票门”被证明是一场乌龙,事情至此似乎归于平静。然而,思考绝不应停止。事件当中反映出的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答,折射出的管理漏洞也有待进一步查明。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追问之下三个问题亟待解决。


问题一:还有多少“无知”在路上?


这次事件,“家长掩护孩子逃票登机”的指控并不成立,但肇事者一句“我以为……”就逃脱了责任,确实让人感到些许不安。近一段时间,“无知”带来的恶果频频出现,无论是打开航班上的逃生门还是释放逃生滑梯,甚至向发动机中投掷硬币,都可以冠以“无知”的名义而逃脱处罚。无论如何,“无知”不能成为肇事之后的“黄金降落伞”,但怎样的处罚既能够杜绝更多的“无知”,又能够警示更多后来者,值得我们思考。


来源:央视网综合本台视频、央视新闻、航空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