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人体各个穴位的相关知识和健康养生方法 刺五加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一书,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一书中所描述到:古代几位寿过三百的长寿老人,如张子声、杨建始、王叔乐、于世彦等,皆得益于刺五加,道家更誉之为得长生之药。 李时珍称赞刺五加为“本经上品”,能“补中益气,坚筋骨,强意志,久服轻身耐老”。他还特地引述了一条民间赞词:“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 ![]() 刺五加又名“老虎潦”,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在河南潦河附近有个“长寿村”,地处高山峻岭,山间流淌着溪水,岸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植被,这里有很多年过百岁的老人,依然神采奕奕,谈吐自然,还能下地耕作。 李时珍听说了此事,心中向往。后来前往得知当地人喜欢常喝一种“老虎潦”叶子泡的茶水,因叶子为五叶掌状恰似老虎爪,而又多产于潦河,故名“老虎潦”。于是把刺五加记入了《本草纲目》中。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茎或茎。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润透,切厚片,晒干,生用。 【相关名】 刺五加、刺五加皮 【产地】 主产河北和东北地区。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收,洗净,干燥。 【性状鉴别】 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4~4.2cm。根呈圆柱形,多扭曲,长3.5~12cm,直径0.3~1. 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和皱纹,皮较薄,有的剥落,剥落处呈灰黄色。质硬,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 本品茎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 5~2cm。表面浅灰色,老枝灰褐色,具纵裂沟,无刺;幼枝黄褐色,密生细刺。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黄白色,木部宽广,淡黄色,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辛。 【性味】 甘、微苦,温。 【归经】 脾、肺、心、肾经。 【功效】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主治】 用于脾肺气虚,肾虚腰膝酸痛,心脾不足,失眠、健忘。 【主治病证】 (1)脾虚乏力,食欲不振,气虚浮肿。 (2)肾虚腰膝酸软,小儿行迟。 (3)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 (4)胸痹心痛,痹痛日久,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20g;或浸酒,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甘苦辛温,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者慎服。 【临床应用】 1.脾肺气虚证。本品能补脾气,益肺气,并略有祛痰平喘之力。治疗脾肺气虚,体倦乏力,食欲不振,久咳虚喘者,单用有效;亦常配伍太子参、五味子、白果等补气药和敛肺平喘止咳药。单纯的脾气虚证和肺气虚证亦宜选用。 2.肾虚腰膝酸痛。本品甘温,能温助阳气,强健筋骨。治疗肾中阳气不足,筋骨失于温养而见腰膝酸痛者,可单用,或与杜仲、桑寄生等药同用。亦可用于阳痿,小儿行迟及风湿痹证而兼肝肾不足者。 3.心脾不足,失眠、健忘。本品能补心脾之气,并益气以养血,安神益志。治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之失眠、健忘,可与制首乌、酸枣仁、远志、石菖蒲等养心、安神之品配伍。 【临床应用】 煎服,9~27g。目前多作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及注射剂使用。 经验方·偏头痛:将刺五加的根30克研细末,每次服0.5克,早晚各一次。偏头痛病因病机复杂,症见多端。刺五加具有改善缺血的组织微循环的作用,可缓解偏头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