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人师若降时雨 学至道如进宝山

 文山书院 2017-07-19

为人师若降时雨
学至道如进宝山

       徐无闻金文七言联,拍品见重庆鼎天拍卖有限公司2016秋季中国书画拍卖会商彝周鼎——已故名家精品专场。款识:廖科同志嘱书中山王器字,壬申岁末,成都徐无闻篆。钤印:徐无闻(白)。


       此联壬申岁末当在1993年1月。徐是1993年6月去逝的。


       “槐村小孟”释读为:为人师若降时雨,学至道如进宝山。


       徐无闻(1931—1993),四川成都人。字嘉龄,号无闻。原名永年,三十耳聋后更名“无闻”,室号守墨居、烛名室、歌商颂室等。他在文字学、金石学、碑帖考证、书法、篆刻、诗词、绘画、教育、收藏等领域都是行家里手,是当代一位学者型书家。



       徐无闻先生生在西蜀锦里城北的玉局村。玉局村翠竹环抱、清溪洄流、屋舍田翥、风光如画。他幼承家学,家学渊源,他7岁时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写字,从欧体入手, 12岁开始习篆。少年徐无闻由乃父带入他的金石书画朋友圈,时常到川大附近的望江楼吃茶品赏,受到当时蜀中学者(王利器、李璠、周虚白、屈守元等)、书画篆刻家(周菊吾、徐寿、余中英、杨啸谷等)的熏陶。志学之年的一个偶然机会,被沙孟海誉为民国印学研究“世间不可无”的易均室作为衣钵传人收入门下,接受了极其深厚的古典印学体系教育。易氏藏印、藏书、藏金石较徐府更为丰富,对其迅速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立之年,师从郭绍虞学习。此间,先后在褚保权、吴宓两先生的介绍下,与沈尹默、潘伯鹰结识并投门沈先生。又由易均室先生介绍与方介堪通信印学。


       1979年,战国中山王器出土,器物上诡异而又奇丽的形体和笔法、刀法引起徐无闻先生的注意,他就在结合甲骨、秦篆的基础上写出了中山王书法和刻出了中山王印。集中山王字“吉金新见中山鼎,古史旧闻司马公”一联中,表达了他喜好。方介堪先生称之为“徐氏玉箸”。1998年,《徐无闻临中山王厝鼎》出版。



       在大学里,徐无闻的“本业”是中文系教授和古文字专家,是《汉语大字典》编委,曾主持《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编写工作和《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甲金篆隶大字典》、《殷墟甲骨书法选》、《东坡选集》等多种学术专著,并于1984年开始招收唐宋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徐无闻弟子众多。


       也许是耳聋,徐的字,尤其是小楷,不急不躁,比较安静。也可能是耳聋,徐好像也缺少交流。草书欠灵动也欠功力。篆书临写还行,但没有自己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