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求生与求爱的故事

 昵称30226819 2017-07-19






只愿你,午夜前后,

拨开满天星斗,

给我送来你的问候。

 

------------------------   阿赫玛托娃《梦里》(1946

 

这是个真实的事件。

 

 

1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维奇(斯维塔)其实长得不错,身段苗条,面目姣好,湛蓝的眼睛里时常闪烁着智慧而忧郁的光芒。作为1935年这一届被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录取的六名女生之一,智商显然不用说了。和其他女生学霸不太一样的是,她还伶牙利齿,思维敏捷,活脱脱一个高智商的段子手。她写的信,通常有趣深刻,通篇掩不住的光芒。

 

列夫.格列勃维奇(列夫)是她的大学同学,兼男友。莫斯科大学是前苏联最好的大学,一直到现在都是世界知名学府,多位毕业生和教授获得过诺贝尔奖。能考入莫斯科大学,还是物理系,这对学霸情侣在人生舞台上出场的瞬间还是比较耀眼的。

 

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他俩的个性,大概会终生投身于推动国家科技的进步。事实上,还在念大学的时候,列夫就被推荐进了一家物理研究所担任技术助理。二战爆发这一年,他正等待毕业,国家“宇宙射线研究所”项目在莫斯科大学挑选了四名学生,列夫正是其中之一。他的天赋和聪敏,以后会帮助他从德国纳粹的屠刀下逃出生天,在臭名昭著九死一生的古拉格集中营里存活下来。在那个大环境里,能否幸存,跟智商相关性很大。

 

小荷刚露尖尖角,二战就爆发了。列夫是天生的爱国者,不意外,前苏联这样的体制本来就是批量生产爱国者的机器。所以,列夫以他小小的身板和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拿起枪,走进了对德战场。

 

四年之后,二战结束。彼时列夫刚逃出纳粹集中营,路上被美军解救,当时有个细节值得回味。美军一名少校听说列夫是研究物理学的,建议他移民美国。因为俄罗斯有康谬尼基姆呀,这是个吃人的怪物。列夫不为所动,爱人和亲人都在国内,只身赴美,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他没想到的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国家。列夫和其他战俘一回到俄罗斯,就被胡乱戴上“判国罪”的帽子。列夫更惨,因为被俘期间给德国人做过翻译,他被判死刑。

 

在牢里,列夫经历了难以想象的酷刑,没日没夜地审讯,很多时候他都以为自己熬不过今夜。没被敌人的炮火毁灭,却死在自己人手上,他当时想不明白。

 

上帝似乎听到了他内心的不甘,瞧了他一看。随后,列夫被改判十年劳改。在前苏联,死刑经常被改为长期劳改,不是当局突发善念,而是战后重建,基建、伐木、修路、垦荒,都需要大量的劳力。国家总是想方设法把普通人变成囚犯,再把囚犯变成免费苦力。

 

当然,对很多来人,发配去北极圈内的原始森林伐木修路,也是死刑,不过多活几天而已。事实上,很多劳改犯因为疾病、饥饿、寒冷、劳累等原因,没能撑过第一年。押送犯人的火车从明斯克出发,三个月之后,到达古拉格群岛上众多集中营的其中一个------ 伯拉朝监狱。

 

列夫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八年多(本来是十年,因他用物理知识帮助监狱改进了发电技术获得减刑)。这里,一年中的九个月是冬天,室外气温常年在零下四五十度,缺吃少穿,劳作繁重,所以每天都有尸体从牢房里抬出去掩埋。列夫慢慢就习惯了某天某个室友,或者某几个室友,突然不见了。

 

 

2

 

先看一封信。这是列夫在古拉格集中营里服役的第六个年头(离他出狱还有2年多),写给斯维塔的。

 

我把书和报纸放在一边,闭上眼睛,尽力把脑袋里想的都驱逐出去。什么电场、离心调节器、一致传动,都不去想。于是你就出现在我眼前了,非常清楚。我觉得喉咙发干,想拉起你的手,眼泪却流了出来。我双手捂脸,哀叹你离得这么远。我梦见了你那件红毛衣(过去那件,现在早没了),梦见你脸旁边有一缕头发溜了出来,梦见你眼睛里的眸子,湿润的眼睑。我还梦见你把手放在膝盖上,手心的纹路清晰可见……我想反复对你说,世上没有比你更好的人,只要想起你来,别的一切都黯然无光了,都不足道了,都无所谓了。

 

在列夫服役的八年间,即19467月~19547月,这对学霸情侣共通信1426封,其中列夫发出647封,斯维塔发出599封。每封信,两人都按收件日期的先后次序标示着序列号。----- 这是严谨的学霸常做的事情,条理癖,和清洁癖一样不可多得。

 

写信和等信,是列夫除工作之外最重要的功课。斯维塔,是他坚持锻炼体能(抗寒抗揍抗病,一举数得)和学习知识(提高工作效率获取减刑)最重要的动力。

 

很多次,读他们彼此写给对方的信,会有厚钝的痛感在我心里碾过,几乎要流出眼泪。在那个罪恶的年代,八年算不算久?我不知道。也许不久,毕竟比起其他更多在进入古拉格集中营的头一两年,两三年就被折磨而死的人,列夫仍然是幸运的。他熬过了斯大林时代,等到了出狱,得以和斯维塔生儿育女。他也活得够久,看到了前苏联的国旗从克里林姆宫悄然下降,也亲眼见识了普京的铮铮铁腕。2010年,列夫以93岁高龄离世。

 

斯维塔是个了不起的女人。看完整本书,我深深地为她着迷。她心里住着什么怪物,能在八年间源源不断地释放力量,让她守住了和列夫的爱情?这个女学霸家境优沃,在莫斯科算得上是精英家庭。甫一毕业,她就进了国家橡胶研究所,没几年就位居中层。一个美貌和智慧兼具的年轻女子,追慕者众。但是,她都不想多看他们一眼。容我小小阴暗一把,也许看还是看了几眼的,只不过,那些人的物理没有列夫学得好。

 

呃,她有忧郁症,也许并不是太严重,发作的时候会头痛,心情落到低点。但也就是出一顿疹子,度个假就能解决的事情。

 

她理性的头脑教我难忘。仅从书中记载的几封信里,她很明显是列夫的未来妻子,兼精神导师,虽然她从不说出“你要勇敢,坚强”这种流湖蓝体,但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意思,甚至每一句对天气的描述,都很有力量。

 

比如这一封。

 

......起初,人们一切都挥霍掉了,后来他们意识到,还是应该仔细点儿。不过新的工资袋一来,他们又什么都忘了。大家不吃黑面包了,改抢白面包,像法国长棍那样的面包…….原先莫斯科都买不到糕点,现在大家都吃腻了。哦,我这儿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商店,真是天赐的礼物。我跟你说,我楼下还有杂货店,熟食店,茶啦,糖粒,奶油啦,都非常容易买到。嗯,妈妈今天一早去排队买肉了,买面粉和牛奶的队伍更长,因为便宜…..还有,我涨工资了,现在有一千卢布。嗯,还有好消息,现在有轨电车比以前好多了,新安装的照明,连坐位上方也带灯,车窗也更大了……好了,今天汇报到此结束。

 

有没有觉得这样的信,看似琐碎却魔力非凡。这是平常人的生活,是列夫渴望而不得的生活。监狱之外的斯维塔是在告诉他,你没有在过的日子,我在替你过。所以,你不要绝望。我好,你就好,我现在有的一切,将来也都是你的。

 

这难道不是比“好好改造,我等你”更加有格调的表达吗?

 

八年中,斯维塔多次趁出差外地(考察橡胶厂)的机会,倒腾换车,跨越几千公里,去伯拉朝监狱探望列夫。为了不引起麻烦,她经常化妆成附近的村妇,或者是监狱中自由者的妻子混进监狱,当然这得担当更大的风险。然而,她不管这些,她的自信和应变能力足以对付。

 

不见面的精神导师自然是不够的,至少还需要一个拥抱,一个亲吻。得面对面地看着他,让他亲自从她的身上读出无穷的力量来。

 

这八年,对列夫来讲,每一分钟都在累积催毁他为科学献身的梦想。出狱的时候,他已经三十七岁,一个曾经的莫斯科大学高材生,手持盖有“刑满释放”字样的证件,根本找不到工作,出狱的开始几年只能在家里浆衣煮饭,侍奉老人(斯维塔的父母)。

 

有个细节。列夫出狱后和斯维塔去“民政局”登记结婚,办理结婚证的工作人员翻到了列夫证件上“刑满释放”这几个字,迟迟不肯落章。这个“好心人”偷偷地把斯维塔拉到旁边,想确认斯维塔是不是被绑架了,问她,要不要再考虑一下。斯维塔又好气又好笑,忙说:拜托你快点啦,我迫不急待要做新娘。

 

补充一下列夫最后的归宿。他后来在朋友的引荐下进了物理研究所,但整整三十年,直到七十二岁退休,他都没有做出什么学术成绩。在他考上莫斯科大学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自然终老”竟然是他这一生最大的成就。

 

这本书就是《古拉格之恋》,作者是非常有名的俄国现代史研究者奥兰多.费吉斯。他的《一个民族的悲剧》、《娜塔莎之舞》,还有《耳语者》都是了解俄国现代史的经典之作。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