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强人”的成因和理想化父亲的缺失

 平淡水的平凡 2017-07-19


“女强人”的成因

理想化父亲的缺失





本文根据第五届精神分析大会主题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主讲人:张海音

主持人:李孟潮



被遗忘的时光

来自张海音心理空间

03:23




据说

会场上

笑声一片

过一会

又好几个哭了

......





今天的议题非常宽泛,更多的还是想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和大家去分享自己的一些感受。


此届年会有一个主题是女性,看女性的事情。我这个男人也来凑一点热闹 🙊,特别是想跟男性治疗师分享一下,给女性来访者的这些临床实践和储备。


这些年也不知道是否在实践当中此类案例确实增多了,还是我自己的关注多了,不过确实这些年接触此类案例比较多,不仅仅是接触得多,在接触的过程当中自己受教育也比较多、被培养得比较多!然后确实会有不少的提升,想把这些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也是我有的一些思考。



“女强人”本身就是非常明显的标签,一般都会说,“女强人”意味着要么事业当中很成功,或者她有一个蛮厉害的位置,或者她在家里面特别强势、特别能干,或者她非常有担当,关键还是在于她比男人厉害,男人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


我这么想是作为男性治疗师会面临这种挑战,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这个话题?是不是男性治疗师会比一些女性治疗师来说可能更加困难一点?我们在座的很多女性治疗师也会有她们自己的体验,最后会有一些时间想听大家的反馈。


因为贴了“女强人”这么一个标签,会有嫉妒、竞争,也会有自身方面的问题。昨天一整天的工作坊很多参加女性话题的治疗师可能会有更多时间去分享这个部分,如果对这部分保持一定的敏感,可能会在治疗当中处理起来非常艰难。


我想所谓的观察和感受,以及这些天围绕着精神分析的视角,尤其早上也特别强调,治疗师非常需要利用自己的反移情来进行工作,所以说可能是需要非常敏感,跟这样的个案去接受自己内心的感受,其实话说回来碰到这样的案例你不敏感也不行。而有时候敏感是被逼,你在那个环境中面对这样的个案,会不由自主地非常敏感,甚至会感到你的潜能都可能会被激发出来,这个真的是蛮大的挑战!


你想有一些明显的支配的行为,讲到会把别人放在位置,会有贬低、职责、批评你做的每一件事,让你感到自己很差、很内疚,最后她出场了才能搞定。有的时候在治疗关系当中,刚开始这一切指向可能并不那么明显,然而当你去听她的故事,了解她生活当中的情景、包括她的亲密关系,会发现有这么一个特点,所以这个反差带来的现场感非常强烈,强烈在她在生活当中可能会激发起别人这么强烈的感觉,而在治疗室内,在你面前一下子还没有让你出现这样的感觉,这样的话你会一直担忧,哪一天你也会落到这个命运!所以,刚开始你就会把所有的内在的动力或者敏感性全都释放出来。


我想在生活当中别人跟此类个案接触,的确也会感到这一切当然是为你好,(这部分我们中国人太熟悉了),而且可以这么说,当“为你好”这句话说给你听的时候,你认为真的是有道理,不服也不行!


当你很行的时候她不会讲这句话,讲这句话的时候肯定是不行的时候,也最需要她出力的时候,在治疗关系走向、跨度的把握,是不是最后能解决问题,你也会在后面感觉到自己在关键的时候她会帮你,就是你是不行的,没有我啥也干不成。


作为治疗师最最艰难的就是职业当中会有挫败,帮助她没有疗效,或者没有得到好的反馈,没有帮到对方,这是我们非常担心的部分。此类个案是会感觉到责任心会非常强,进取心也会非常强,道德感也会比较强。如果不是亲密关系,你不是天天跟她相处,只是偶然跟她相处,包括我们治疗师,其实一定程度当中如果是一次的话,大部分的时间是不跟她在一起,我的意思是想说,一个礼拜就50分钟,你大概跟她度过的都是理想化的时光,而且可能很负面的那些感受,如果不是跟她密切相处,或者关系不是进展到最后,时间长了你可能还感受不到。因此她会有蛮多光环,从这些感受察觉来看,我们是希望能够对自己的反移情保持觉察,目的是希望不要更快地见诸行动。


当我对这样的个案分享一些我自己内心感受的时候,我所理解到的是,一些非常出色的女性,如果她被贴上“女强人”的标签后,她们会对这个标签产生矛盾的情感。首先为什么没有“男强人”的标签?其次假设像三八妇女节这样的节日,女性要不要过?如果节肯定是要过的,那为何没有“男人节”?


这就是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我们都希望自己有非常强的一面,无所不能、非常成功、非常独特、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超越很多男性,这是我们非常希望发展出自己内在的潜力来获得很好的人生体验,其中包括成功,这是非常好的一面;然而这个标签本身肯定也会带来某种贬低、歧视,或者某种误解、排斥,因为被标签化肯定会被归类。这样说来,当女性被评价是“女强人”的时间,你很难简单说她要不要这个评价。



最理想的情况是,想要被认为强的时候就要这个标签,想不被歧视的时候最好不要用这个标签。然而世界上往往没有这么好的事,你不想贴标签的时候就要贴你标签,你要想强大的时候呢,就可能有人会来打压你等等,这个感受中会有矛盾的一面。这是非常通俗的说法。


其实我并不是想用这样调侃的口吻来说,其实感受到的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无奈。如果我们接触这样的个案,从她个人成长经历,或者她整个家族里面的经历来看,她真的是会非常无奈,也就是被逼到这条路上,不得不非常强大。如果经常用这样一个情景来呈现,场面当中任何一件事在家庭内部也好,在社会当中也好,在单位里面也好,在朋友之间也好,碰到一个情况,这个局面实在看不去,最后大家都真的是会习惯期待她出来解决问题,所以她已经习惯从小被赋予这样的一个使命,那种很深的无助或者说无奈被强加的责任感,如果你去接触的话可以去触及到这部分。


如果一个人习惯了从小承担某个责任,如果哪一天别人说我才不需要你来管为我好,这可能会是个非常强烈的触发,中国文化当中我想这一代可能更明显,有很多“劳碌命”,“我们能够过上好日子全靠你”,只要经常有表扬,她再辛苦也值得!哪一天说:“就被你管坏了,没有你管我可能更厉害。”她会感到好心没好报,会感到付出这么多最后没有被理解,会感到亲密关系离开她然后走自己的路,此时她会非常地沮丧,有火也发不出。


因此我们想把自己至于有力量的角色,可以防御抑郁和无助感(音)。其实这句话我认为适合所有的人,只不过是每个人程度的区别,当然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所期望的感激之情,就会导致抑郁,我们每个人都这样。特别在职业耗竭当中这一点也非常明显,你付出了你所有去帮助了好多来访者,一天接八到九个个案,到最后许多人说你瞎闹、没用,还导致谁谁谁哪个来访者病情加重,你可能会非常沮丧,感到没有人理解你,我想这一点都是一样,不陌生,这样的个案,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案例部分


接下来非常简要有一个个案,我所讲的内容在大会论文集里面都会有讲,我会讲的快一点,这样的个案大家一听应该会非常熟悉,生活当中非常多见:


A女士工作能力非常强,有闯劲也有思路,一直会受到好评,最近又被派一个新的部门去负责,这个部门比较困难,老大难部门、落后部门。她到岗位以后雄心勃勃,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她非常想快速扭转局面,但是感到大家都不配合自己的工作,内心会感受到这些人素质太差,不是一般的低。


来访者跟我讲这句话的时候,我有时候会感到她在讲我们,真的会过渡敏感,接触这样的来访者你真的会感到思路跟不上她,因为包括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现场的感觉真的是会有,然后阻碍自己,换句话说,你作为咨询师你会非常担心,如果没有及时恰当的回应,咨访关系进展会阻碍她,因为一个人工作这么忙,还要抽时间想到来咨询真是看得起你。


你要把握好,要努力,我是这么感觉,有点对不起党的事业那种味道,真的是非常强大的压力,而且你真心是会感受到,她真的是可以去做,如果她的状态好一点,她在工作当中很多问题,有时候你听到会非常欣赏,一个很糟糕的情况,只有她出面才能够快速的搞定问题,就是非常有执行力,关键是有人不配合,其实人最难搞定,大家都知道,这个就是比较困难的部分。所以会感觉到很多人都反对自己、不理解自己。


道理上,如果到其他部门,这个部门如果不扭转每个员工都没啥,部门不行大家日子都过不好,单位里面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如果不去改变一下真的是不行,所以她非常希望引领大家成功,当然她只是担心,太过滤。


对于她能解决问题她自己不担心,只是怕整个过程不被理解,所以工作是非常好,她其实不止一次,她在单位里面经常承担这个角色,哪个部门搞不定,领导总是派她,她工作没有问题,其实工作当中这一部分是比较容易发展成她潜在的潜力,我们领导赏识,这个不仅仅是跟性别,也有理想化权威的。家庭就比较苦恼了,很难用理性,因为工作做不起来是用理性可以去解决,但情感、亲密关系可能会非常困难。


毫无疑问事情都是你决定的,坏结果都让要你承担,像这样的个案身边比较多会形成这么一个关系。有人跟她是一个依赖的关系,依赖她的人往往对坏结果都要推给她,她要不得不去承担,所以她非常苦恼,这是她一个内心的感受。


特别是她弟弟总讲这件事情,到她单位去说家里面的事都说,我们都知道单位里面很难办,清官难断家务事,弟弟到她单位里面去说她不好,向她的领导、同事去说,这点最让她恼火,为了房子的事情。特别是碰到这样一个冲突,当然不是靠一个能力就能解决,这是我们看到这样的个案是生活当中非常多一个情景之一,那么周围的人包括她弟弟,跟她形成依赖关系,所以最恼火就是剥夺了选择权,对她感恩怀德,关键还要承认。


因为行事当中每次都问过弟弟,但最后她弟弟的意见都被她否决,为什么被她否决,这个意见确实不行,不行你别怪我否决,事情办好,当然会代替弟弟做了很多正确的决定。这些个案有些共识的部分,当然每个个案当中会有自己的故事需要共情接纳、回应、肯定。


特别是早年我们讲一个人自恋达到顶风的时候,刚开始从出生有自恋,一直到16个月,关键是需要被肯定被看到,如果没有得到这么多的回应被看到,或者说早上提到过被敬意,依恋关系,心智化,这部分都涉及到环境缺陷问题,所以非常需要一个全能的潜意识把自己的多成自己的一部分,后来会对赞美无限需求来印证自己无所不能,说到底从小没被看到、没被肯定,被忽略可能以后会补偿,永远可能补不够,因为没办法去靠别人只能靠自己,所以很多个案都是从小习惯于自强不息,把这种挫折基本上是越挫越勇作为挑战。


毫无疑问这样的个案从小非常希望家庭环境当中,一个人应该是有担当的,特别是把担当的责任更多的好像是赋予父亲,来源于父亲怎么样,毫无疑问脱离不了母亲在家里面一个恰当的存在和她所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


也就是说如果父亲有担当,或者说得到母亲肯定和维护,这么一个理想化就会被比较早期建立起来,当然也会去承受这个挫折,这个人际关系模式的特点不再进一步讲。成长过程当中,如果是这么一个经历,早年的缺失会使的一个人缺少能力去理解她,特别是对自恋人的一些描述,我就不再进一步展开。


在治疗当中碰到这样的个案,你会发现她的话真的像是忠告,还不得不承认我是蛮心悦诚服,关键是蛮到位还照顾你的面子,所以如果你知道背后的背景,不是故意贬低你,不是故意批评你,是她习惯一个被自己内心一种防御追求,非常理想化的目标你可以去共情理解她这部分,当然也会察觉到自己激发起来的无助、无能、羞辱感,特别是对于自己无能的那种羞耻感,这部分察觉是非常重要,才也可能做到所谓不卑不亢做回应,我们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示范。


最后,谢谢大家!

    


提问部分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又精彩又幽默又深入的演讲,我们看已经有同行迫不及待要问问题了,请把话筒给他。

    

提问:谢谢张主任,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所以我极想要问一个问题,你刚才提到在我们现在中国有女强人的现象,但是你刚才提到有三八妇女节,为什么没有男人节,但是我在临床工作当中我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可能没有男强人这个概念,但是我们倒是有男弱人这个概念,就是你可以看到,有的时候是女性的确这么强大,就像你刚才举到那个例子,然后男性倒反而感觉比如说在一对夫妻当中,男的相对会弱一点,然后在家里更多会承担一个女性,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女性角色,然后我们以前观点当中男主外、女主内这样一个传统的,现在好像有点倒过来,有的时候会感到女主外、男主内。我在想这会不会跟俄狄浦斯情结比如说男性的被阉割,然后女性她和男性,就是这个有点倒过来,我不知道张主任怎么想的,请你做一些评论。

    

张海音:非常有意思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也是看的到,就是你说的比较婉转说男性弱,就是渣男喽。女强人配渣男也是蛮好的,我认为是绝配,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比较和谐。当然这是开玩笑说法,我自己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不仅仅是现代社会,我理解的可能还并不是俄狄浦斯情结阉割这个角度,我发现还没有到这一步,我的理解是,如果一个女性非常能干,必须要非常能干,过分能干她肯定是把非常弱的一面投射给她的伴侣,这个男性存在是这个女性内在另外一部分,所以他们两个可以紧紧牢牢在一起。为什么我说是绝配呢?有时候会有夫妻亲密问题,而他们出现亲密关系问题的时候,往往也是两个人共同成长的机会,互相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没有办法去面对承受的这一部分,我认为可能也是成长的机会,这是我的理解。

    

提问:张老师你好,刚才你说弱男子和女强人是决配,我遇到这样一个个案,原来男人的比较弱,女的比较强,但是那个男在女的调教下变的非常强大,这时候这个女的就跟男的离婚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张海音:女的跟他离婚了?

    

提问:她在这个家庭好像没有存在的价值,闲职了。

    

张海音:我是这么想,我碰到这种情况,就是男性从奴隶到将军奋斗的历程,可能会是有的,因为很多感到男的在外面再成功,还不如女性,女性只要培养好一个成功的男人,就培养好了全世界。所以我认为有许多女性是通过她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包括儿子、包括老公在外面非常成功,但是如果说要离婚,我认为还有一部分,可能跟这个男的有关系,并不是挺好的,我还没有碰到女的把男的培养到非常成功的话会选择全身而退的,一般只有对儿子才会这样,老公哪有这么容易被别人接盘的,肯定是发生了点什么,是无奈的,被背叛也好、被伤害也好,可能是这样。

    

提问:那张老师你能不能分析一下,这个女的,她退出去,这个男的是什么问题呢?

    

张海音:好多可能,基本上我们讲他一般是阶级觉悟不高。你还以为你很行,你也不看你是谁培养的,忘恩负义这一类需要加以谴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