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寸之眼 念头正则心正

 水木年华138 2017-07-20

今日说:

一寸之眼

在古代相术家认为,一个人的眼睛虽小,却是面相中最能反映性格特点的一部分,所以相面不可不相目,即是眼睛。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这大概意思就是人先发心念,念头,念头不断进而形成思想,就有了后来的行为,心心念念一件事情,久而久之就会表现出来,而眼睛所流露的出来的神,大致也就是一个人心之所念。

一寸之眼 念头正则心正

相例

《北史·皇甫玉传》卷八十九 列传第七十七中记载,当时的御史贾子儒是一位很善相之人,太常卿崔暹私引子儒观高澄的相,子儒曰:“人有七尺之形,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一寸之眼,大将军脸薄眼睛斜视倔傲轻佻,并非帝王之相也”竟真如其所言。事实上,常人的眼睛,多是长不过寸,所以这一寸之眼,是一个比较数,是虚指的。《麻衣相法·相目》:“目长一寸,必佐君王”眼长一寸封侯,龙睛凤眼人难得。现在人看是不是觉得古人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原文

文襄时,有吴士,双盲,妙于声。文襄历试之,闻刘桃枝声曰:"有所系属,然当大富贵。王侯将相,多死其手。譬如鹰犬,为人所使。"闻赵道德声曰:"亦系属人,富贵翕赫,不及前人。"闻侯吕芬声,与道德相似。闻太原公声曰:"当为人主。"闻文襄声,不动。崔暹私掏之,乃谬言:"亦国主也。"文襄以为我家群奴犹极贵,况吾身也。

又时有御史贾子儒,亦能相人。崔暹尝将子儒私视文襄,子儒曰:"人有七尺之形,不如一尺之面;一之面,不如一寸之眼。大将军脸薄眄速,非帝王相也。"竟如言。

在文中翻译时,我认为我翻译的不够好,比如:脸薄眄速:在我的理解看来,其中脸薄,说明其长相不够厚重,福德不足以承载万物,眄字,有眼睛斜视之意,眄速,是否说明其视物眼不正,并且转动的很快,又机巧之心。

如果有不同的思路想法,欢迎下面留言,子和肯定是会欢喜的很的。

一寸之眼 念头正则心正

高澄为东魏权臣高欢正妻娄昭君所生,自幼聪慧过人,严明有大略,具备政治天赋,深得高欢喜爱。东魏建立后,先后为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京畿大都督、吏部尚书等职。东魏天平三年(536年),十五岁的高澄入朝辅政,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迅速确立了权威,在高欢去世后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高澄对高氏地位的巩固,东魏、北齐间政权的过渡贡献颇大。高欢死后,高澄击溃叛将侯景,以反间计乱梁,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在短期内团结东魏统治阶层。武定七年(549年),高澄完成夺取东魏皇位的准备工作,受魏禅前夕为膳奴所刺杀,年仅29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