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及契丹国内陆方政权,在未建年号之前及铸造年号钱同时,都铸造了大量的非年号钱。未建年号前所铸的非年号钱大多用于流通行用,在铸造年号钱同时铸造的非年号钱大多用于非流通领域。用途不同,两种非年号钱的质量也不相同,用于流通行用的非年号钱质量大多不如用于非流通领域的非年号钱。 用于流通行用的非年号钱内有大量仿铸周边国家或前朝的年号行用钱。这种仿铸周边国家或前朝的年号行用钱,有以仿乱真的直接翻铸钱;有为达到某种目的,如:省工省力省设计,祭祀,制作呈样钱等而改范所铸钱;有改变形制、钱文、风格,化人为己的变异钱。 用于非流通领域的非年号钱,后代泉界往往都把它们归入厌胜钱(当代称“民俗钱”或“花钱”)行列,其实这是贬低契丹非年号钱地位的行为。在契丹这个视钱币为圣物,视钱币为“王信”,视钱币政治教化功能高于经济媒介作用的国家里,非年号钱主要用于政治,用于国家祭祀,用于“化祖为神,化家为国”的政治目的,而很少用于民俗,更非厌胜。这是契丹非年号钱与汉族政权所铸非年号钱最大差异之处,是研究契丹非年号钱必须首先了解的问题之一。 用于非流通领域的非年号钱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文字钱,图画钱,图画文字合一钱。按制作形态可分为:实体钱,镂空钱,异形钱。按文字制作方式可分为:阳铸钱文,阴铸钱文,面阳铸文背阴刻文。按钱文内容可分为:巡宝钱,国号钱,国号年号一体钱,吉语钱,祈祝钱。按用途可分为:特用钱,王信钱,祭祀钱,庆典钱,赏赐钱,纪年钱,供养钱,祝寿钱,聘享钱,纪念币,玩赏钱,佩饰钱,生肖钱,祝圣钱,冥钱。按材质可分为:金,银,鎏金,鎏银,瑜石,甘金,合金,铜,铁,铅,镴,玉,石,瓷,陶,骨,木等。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宫廷用钱,钱监用钱,神巫用钱,国家用钱,民俗用钱等。 契丹非年号钱数量、品种浩如烟海,仅千秋万岁这一种非年号钱就有上千个品种,其中有直径仅9毫米、重量仅1克的半文钱,有直径达1200厘米、重达300斤的镇库钱;内中有半文、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当百、当千、当万的光背行用钱;也有背龙、背龙凤、背花卉,背单双蝠,双剑等宫廷祝圣钱,万寿钱;还有背记等级数目的钱厍、银库计数钱;亦有金银质,鎏金的赏赐钱;更有形形色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佩饰钱、护身符钱。 契丹非年号钱制作之精致,形制之浑厚,风格之粗犷,在中国历代非年号钱中独树一帜,是中国钱币百花园的一朵彩霞萦绕的奇葩。契丹非年号钱蕴涵着深厚的汉文化精髓,举凡汉人崇信的忠孝节义,礼信廉智,三纲五常,无不能在契丹非年号钱中找到它们的身影。这说明契丹是一个高度汉化高度文明的民族,它甚至比汉族人更注重用儒家传统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身体力行传统文化。 辽宋“澶渊之盟”后两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即是两国遵守信义的表现,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最后还是宋背信弃义联贼灭友,在历史上留下了可耻的一笔。当代东北、内蒙、北京、河北、山西人性格中的豪爽,诚信,忠义,纯朴无不留有契丹人性格的痕迹。这说明契丹人的血液已溶进北方汉族人的血管中,北方汉族人早已具有契丹人的基因。 笔者现将自己收藏的和见过的数千枚契丹非年号钱,选主要品种归纳编排成一个简要提纲,供藏友们收集时参考,由于我们个人财力眼力及接触范围所限,挂一漏万是肯定的,但相信肯定会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盼望全国各地的泉友能为这个提纲补充之、丰富之,使这个提纲真正成为契丹非年号钱的编年谱录。 本提纲主列非年号钱中的文字钱,对仿铸周边国家钱文行用钱,只选已具有契丹风格或变异成契丹面貌的仿铸周边国家的钱文行用钱;对少量影响大与政治事件,国家祭祀有关的图画钱、佩饰钱酌情收入;而对与民俗涉及较深的品种本提纲不予收收录,将一并在编《契丹民俗钱图集》时再给予收录。本提纲按契丹编年史次序编排,钱币与对应时期只是个大概的时间对应,并非完全经考证确认的时间,希望使用的朋友周知。 一、契丹古八部时期(344-618年)。从东晋建元二年(344年)到唐武德元年(618年)是契丹族的“古八部”(奇首八部)时期,是中外古籍最早披露契丹族早期活动时期。此时已距契丹自己认为的族属诞生期“宗分佶首,派出石槐”《耶律羽之墓志铭》。(佶首即《辽史》上记载的契丹始祖奇首可汗,石槐则是著名的鲜卑首领檀石槐。)已愈二百多年时时间。契丹作为鲜卑宇文部的组成部族,二百多年间始终生活在部落联盟分裂再联盟再分裂的反复之中,到公元三世纪时,契丹八个兄弟部落都已发展成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部落。经过二百多年经济贸易生活的磨练,其间契丹人已学会私铸或仿铸金属铸币。除翻铸中原政权发行的流通币外,也仿铸了一些具有契丹特点的金属铸币。古八部形成后,翻铸仿铸中原政权钱币的技术日趋成熟,翻铸仿铸中原钱币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契丹部落的开化和进步。这个时期契丹人只是仿铸,但仿铸中有部分钱有意改变形制、风格、文字的钱应算作最早的契丹非年号钱,其主要品种主要有: 1、契丹族诞生期(自奇首可汗出生的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东晋建元二年344年): 五铢:改变文字、风格。有数个品种。极少,珍。 小泉直一:用“胡书”改写钱文或改变形制。有两三个品种。极少,珍。 大泉五十:改变文字、风格、形制、背饰或用“胡书”改写钱文。有多种版别。罕少,珍。 大泉五铢:改变文字、风格、形制、背饰或用“胡书”改写钱文。有多个品种。极少,珍。 2、契丹族古八部时期(自东晋建元二年344年——唐武德元年618年): 常平两铢:用“胡书”改写钱文、改变形制。有多个版别。极罕见,大珍 永通万国:改变形制。仅一种版品。罕少,珍。 永通泉货:改写钱文、改变形制。仅见一种版别。极罕,珍。 太元货泉:改变文字、风格。见有三四种版别。罕少,珍。 二、契丹族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618年—730年)。从唐武德元年(618年)到唐开元十八年(730年)的112年时间,是契丹族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隋末,契丹役属于突厥。唐初突厥颉利可汗袭位,以侄突利可汗主管东部契丹、靺鞨诸部事务。突利敛取无度,激起不满,自武德至贞观间,契丹各部相继入贡或投附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大帅”孙敖曹与靺鞨酋长突地稽入朝;六年,“君长”咄罗遣使贡名马、丰貂;贞观二年(628年),“其君”摩会率其部落来降,二十二年窟哥等部请内附,大酋辱纥主曲据(一作据曲,又称李去闾)率众来归。唐对归附来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各部及联盟外契丹各部均采取羁縻方式进行管辖,648年在契丹松漠地区设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都督,封无极男,赐国姓李氏,以示优崇。设十州分别安置契丹主、大帅和八部落,以八部长为各州刺史。窟哥后共有联盟长七人,皆出自大贺氏。阿卜固(又作阿不固)为窟哥继任,世系不详,当为其子或侄,显庆五年(660年)因起兵反唐被俘杀。其后任李尽忠为窟哥曾孙(一说为窟哥孙),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死于反唐战争。自开元二年(714年)失活遣使降唐,至十八年邵固被杀,大贺氏部落联盟被遥辇汗国取代,其间的五任联盟长失活、娑固、郁于、吐于(又作咄于)、邵固皆为李尽忠兄弟行。大贺氏联盟约有人口二十至三十万人,军队近五万人。其经济已由单一畜牧业发展成农、牧、猎、鱼、手工业多业共同发展的多元经济。钱币已从圣物,祭祀物,佩饰物逐渐变为交易媒介,仿制数量也大幅增长。 开元通宝:改变钱文、形制、风格、背饰。仅见一种版别。极罕见,大珍。 乾封泉宝:改变钱文、形制、风格、背饰。见有多种版品。罕见,珍。 乾元重宝:改变钱文、形制、风格、背饰。见有多种版品。罕见,珍。 高昌吉利:改变钱文、形制、风格、背饰。仅见一种版别。极罕见,大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