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云:不让孩子玩,30年后他们将找不到工作!

 天道酬勤谷妈妈 2017-07-20

马云在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机器智能”高峰对话上发表演讲。


视频请在wifi下观看)

知识是可以学来的,但是智慧是一种体验,所以我们人类和机器未来的竞争,是智慧的竞争,是体验的竞争。这对我们今天最大的挑战是教育体制的改革。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强迫孩子背,不让他们去玩,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过去的一两百年是知识的时代,科技的时代,未来一百年是智慧的时代,体验的时代。机器将会取代过去很多的技术和科技,所以这迫切要求,各国各地区各个家庭,高度关注未来孩子的教育。”

当今社会,在职场中得心应手的往往是那些曾经相对调皮的学生,他们比其他人更会玩,思维更加活跃。在未来,大数据、机器将把人类知识领域的事全部做完,人类和机器的竞争关键在于智慧在于体验所以,让孩子会玩很重要!


▌会玩很重要

玩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真的重要。

真正懂得玩的人,其工作与生活都将是有趣的、有创造力的,充满快乐的.

相反,不懂玩的人,常常显得人生无趣、创造力缺乏。

▌玩是使命

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从玩耍中产生的。

每个年龄段都有这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情,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地去发展的。

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

一个完整的人生,应该具备上述所有的特征。

如果限制孩子去玩耍,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能完全。

在中国一般家庭和学校,都是不鼓励孩子玩乐的。

而我们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是把自己处身在内的现实和责任过早地套到孩子身上。

于是,不部分循规蹈矩的好孩子,好学生,等长大了,别人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

“呆头鹅!”

“只会读书不会玩的小老头儿!”

“这孩子太乖了!

孩子通过玩耍来提前对人生进行彩排。

没有玩耍能力的人,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会缺少很多乐趣,会变成死板木楞的成人。

▌玩无处不在

很多家长怕玩耍耽误了孩子的学习,玩有时候不仅限于玩玩具和享乐。

我们应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家务,让他看到做每件事情都有个完整的过程。

很多事情不用特意区分什么是玩什么是工作,因为玩耍是无处不在的。

就算是带孩子出去玩,从做攻略收拾出行的东西,买门票机票,这些事情有条件都应该让孩子参与进来。另外,孩子做事应该有目的性,并沉浸下去工作至少15分钟以上。

现在想想,我们以前都是被爸妈绑在身上养大的,一起下地、做饭,早早地就学会了很多东西。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他们理应在生活中玩耍和学习。

而我们现在养育孩子有时太精细和“超现实”了。

很多家长跟我们一样,在孩子玩耍这个问题是有认识错误,更注重让孩子开阔眼界,而家里的厨房和锅碗瓢盆长什么样他们都没仔细看过。

也许我们费心用高大上的玩具教孩子认颜色、形状,但其实他们连颜色鲜艳的瓜果蔬菜都还不怎么会区分。

▌玩需要重复

当然我也曾经尝试着带孩子做一些比较有趣味性,我认为比较适合孩子做的家务,比如包饺子、倒垃圾等等。

为什么有的做得好,有的做不好?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有没给孩子观察和重复的机会。

饺子在我们家并不是天天做,偶尔一时兴起,他可能不知道我们到底要干什么,只能用他的方式玩。

但是扔垃圾和买菜是每天的日常,我们天天重复在做,于是他也乐于模仿我们样子去玩。

还有两个例子显现出“重复”的魔力。

他最近喝一口水后会扬起头让水在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那是我们大人刷牙漱口的动作;

他在沙坑里玩翻斗车特别专注,挖沙,装车,倒沙,整个动作很连贯,可以乐此不彼地重复很多次,那是因为认真观察过装沙车。

▌玩需要坚持

除了要多看,多接触,我觉得还关键是要在玩耍过程中培养孩子“坚持”。

●习惯的培养

有一次孩子上早教班,他玩水壶的时候把水撒在桌子上,有老师过来教他把桌子抹干净。

他一开始还挺像样的,但是没过一会,他大概觉得差不多了,就把抹布留在桌子上跑开去玩拼图了。

要是在家,我可能就随他去了,觉得不应该破坏他玩拼图的专注力。

可是,老师却让他把抹布放回到塑料桶里,孩子不仅做了,做完之后继续拼拼图没有受到一点影响。

从这件事之后,我总是监督他无论做事情还是玩耍每一件事要有首有尾。

●深入地探究

我在养孩子方面算是比较心急的家长,在陪玩方面也是,经常孩子不会玩我就上手去帮忙。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经常在玩稍有挑战的游戏时容易放弃的习惯。其实,小孩子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的,之前他做不好的,可能是能力不够或者我们的引导不恰当。

当他经验积累足够了,自然就玩好,所以我们不应该很快放弃某方面技能的引导,而急吼吼地去试其它的。

过于心急,让孩子做超出他年龄的事情,家长和孩子便都会很快放弃了。

养孩子不是创意比赛,不能只争朝夕,每天每天多一点耐心陪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