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论生涯|从刘璋看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策划人_大川 2017-07-20

刘璋站在城楼上,望着城门前立马扬威的马超,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刘大人,我本来是领张鲁将军之命来救益州的,可是他听信了杨松的谗言,反过来想害我!我现在已经投靠了刘皇叔,请你也投降吧,如果你不答应,我就开始攻城了!”马超字字铿将有力,斩钉截铁。也不知是气恼还是惊吓,刘璋面无血色,倒在城墙上。......“我实在太不明智了,现在追悔莫及啊!”刘璋醒来后痛心疾首,“要不然开门投降了吧!免得满城百姓受苦啊!”董和说:“我们城中还有三万人,财务粮草可以支应一年,为何要投降?”刘璋一摇头说出了《三国演义》这部书里最仁义的一句话:“我和父亲在蜀地待了二十年了,没有给百姓带来恩德,现在打了三年战役,多少百姓死于非命,暴尸荒野,都是我的过错啊!我如何能心安呢?不如投降了吧,这样百姓就得以平安保全了。”

 

这是刘璋献蜀的故事。每次看到这一段故事,我心里总是有非常复杂的感受,一方面同情刘璋的遭遇,一方面又痛恨刘璋的无能。同时,还觉得整个事情滑稽可笑。同情刘璋是因为刘璋是一个宽厚的好人,在《三国演义》中仁义好人拼比的排名名列前茅,这样一个好人被人算计来算计去,实在是可怜。痛恨刘璋是因为他把大好的局势葬送了,把自己父亲苦心经营的地方轻易的交给了刘备,一个伪仁义,伪皇室后裔的草根。人生最可喜的事情之一就是作为一个鱼腩草根逆袭。刘备做到了。而人生最可悲的事情之一是被一个鱼腩草根逆袭。刘璋碰上了。恨刘璋不争。我觉得滑稽是又好气又好笑,按照一个正常逻辑的推理,一个有一点生涯规划知识和能力的人,都不可能在这样的局面下被颠覆。概率太小了。刘璋是怎么遇上这种小概率的事件的呢?

 

仔细想想,刘璋身上暴露除了一些问题,包括:不会应变突然事件、不会分析宏观局势、不会管理身边团队。这三点各个都能置他于死地,但是只要做好一点他未必也会整盘皆输。可惜的是他三点都碰上了。

 

马超的临阵反叛确实是令人诧异的,刘璋没有心理准备可以理解,但是在马超反叛的一瞬间,他作为一个集团的领导者决不能首先崩溃的。换句话说,他不能最先被吓到,即使被吓到也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他要保持冷静,想出对策,就算吓得六神无主也不能表现出来影响团队,至少要稳住局面让有能力的人帮他想对策。稍微冷静一点的人都可以想到,马超当时是依附张鲁的,马超反叛的理由是张鲁要害他。起因是张鲁,那么刘璋自然不要去揽这个压力,他当时做的第一个事情就可以是安抚马超,然后迅速派人去联络张鲁,让张鲁来帮忙解决这个事情。至少可以拖一拖,缓一缓,把这个局势稳定住,不要让马超马上攻城。如果马超等不及,马上攻城,董和也说了,城里还有三万将士呢。守一段时间总可以吧?等张鲁来帮忙啊。好,有人说张鲁与刘璋有杀母之仇,他不想真心实意的帮刘璋。可是北面还有一个曹操吧?去找曹操,也是解决办法之一。比如说,可以投降给手握中央权力的曹魏集团,或者灵活运用利用权术让曹魏和刘备相争,自己坐拥渔翁之利。无论如何,直接摊牌投降这种决策实在是太过简单了。想想后来关羽攻樊城的时候,曹魏采取的策略就正确的多:联系东吴抄了关羽的后路,不但破了樊城之围,还白捡了一个关羽的人头。

 

有人又说了,刘璋的想法也情有可原啊,益州打了三年仗了,百姓困苦,再打下去是对百姓的不负责任。可是,天下已经乱了多少年了?况且,西蜀打的是反侵略战争!刘备不是正义之师兵临城下的。一他没有正式的皇家授权,二他没有正当的战争理由。况且,刘备集团有没有能力管理益州也是不可知的。因此,西蜀人民无论从尊严还是生存的角度上说,都应该同仇敌忾打一场。再加上中层管理集团基本上是都支持刘璋,有人和之利。理由也很简单,刘璋比刘备好对付。刘璋管理下的益州政治气候对他们来说过得更舒服。把握了这一点,刘璋完全可以放手一搏。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拖下去,就有机会。说不定东吴还去抄刘备的后路呢。三国时期是天下乱世,什么不确定的事情都可能发生,所以做太过简单草率的决定往往吃亏。

 

以上内容就可以看出,刘璋的应变能力和思考能力是不足够的,缺乏生涯规划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锻炼。那么,刘璋还有什么问题没暴露呢?请看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