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壶间佛何日可见?

 镜花水月00039 2017-07-20

饮茶,不仅能消食、解渴、涤烦、破孤闷,更能由茶入道,达到天人合一、明心见性的茶禅境界。

茶之为物,得天地日月精华,受雨露阳光润泽,采之以时,造之以法,是上苍赋予其子民的无尽宝藏。茶有形色,有真香,有至味,茶性又非水不能发露。冷香斋主人常对人言:煎水、瀹茶、饮茶、思茶,为茶道四件事。听松风盈耳,看旗枪尽舒,嗅幽香袭鼻,品甘淡润喉,啜英咀华,精骛八极,其中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其万分之一,应在“文火细烟、小鼎长泉”中细细领略。

一慈茶话|壶间佛何日可见?

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曰:“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茶人饮茶时,往往因色生心,因声香味触法生心,如此,就很难因茶入道了。

凡水声、汤色、茶香、茶味等,或盈之于耳,或遇之于目,或嗅之于鼻,或得之于口,但最终都会之于心。是因为我们这颗心,才生分别,才有了甘苦清香的感觉,才有了滑涩浓淡的区别。如果这样心境随迁,境因心移,如何能住?如何能生清净心?

茶之香、味,只在一时,随生随灭,过舌即空,若心有所执,觉茶香氤氲满盏,觉茶味甘淡滑爽,因而心生欢喜,便会沉湎于茶汤中,永世不得出头,却到哪里悟道去!

一慈茶话|壶间佛何日可见?

如果能透得过,心眼顿开,悟得诸法空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绿云香雾,如梦幻泡影;蟹目鱼珠,尽是前尘影事;甘淡清爽,如露如电;此时万缘俱息而生清净心,壶间佛近在咫尺。

冷香斋主人往日饮茶,多耽于茶汤之香味,近日始稍悟饮茶心法,不知壶间佛何日可见?

昔日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说法,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即以正法眼藏付之,虽是陈年故典,仍使人向往不已。冷香斋主人今日饮茶,嗒然嘿然,冷香习习然,不知我佛当以何法相付?


著 马嘉善 《无风荷动 静参中国茶道之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