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犹龙派太极拳 (韬钧)

 韬钧太极养生堂 2017-07-20

犹龙派太极拳  

 (一)

该拳功架中有懒搭衣式、双按式、蛇盘式、犀牛望月式、红娘照镜式、七星抱刀式、倒扎枪式、老熊捕蝉式、壳地龙式等,各有妙处,与他派有别。整个功架在套路编排上操练有序。功架中懒搭衣式是该拳开式之架,称为母架,是该拳中精华。后人曾总结赞曰:世人不知懒搭衣,左搭右搭曲中伸,搭中寓曲何人晓,曲中寓插知者稀。当中分歧如剑阁,头为中锋主玄机。千变万化由我运,五步七星定根基。曲伸开合随意往,动人消息在舌间。青龙搅起海底水,心中真气在盘旋。须有一诀要牢记,曲肱而枕是会家。该拳功细练智长,不论大身法或小转关更独具特色。一套太极拳功架即有九种练法和变化,这九种练功架是方大架子、圆小架子、硬架子、轻架子、快架子、慢架子、松架子、紧架子、中定架子,尤其注重身形气口的练习。该拳有定式八法:提顶、圆裆、含胸、拔背、塌肩、沉肘、撑膝、坐胯。练功行拳的十三字要诀是:松、软、慢、缠、绕、裹、捻、拧、定、离、奇、闪、转。在操练动作姿势时如切,如琢,如磨。处处磨棱去角,把自身肢体抱在一起,先求紧凑,后求开展。内要留意,外要用意。一式一桩如神雕意刻的塑像,形死而神活。在动作中有的身斜、式斜,是斜南吊北的姿势,是斜中寓直,偏中寓正,外斜而内正,是外紧而内松的练功方法。在折叠中松缠软绕慢中裹,抻筋拔骨拧中捻,外练筋骨皮肉,内练五脏神气。求处处单轻,从不稳中求稳,从不舒服中找舒服,从不自然练成自然。整套四厢拳功架操练起来近一个小时,汗流而不喘。有人称之为功夫拳,也是此理。无恒心、无信心练此拳是不会有收获的。有外太极三字诀讲道:太阴形,偃月牙,三字诀,上下插,颠与倒,不离家,出乎此,乱如麻。因此练功行拳绝不能脱离此三字诀的规矩。练习功法要求三条线,即两足内扣,足尖翘起,要踩一条线,折叠上下一条线,发劲顺肩一条线。练功过程要练式、练气、练机、练理,即以理造式,以式运气,借气以生机,行机以达理,循环往复,达到全面锻炼,而又练有所归,姿势虽变化万端,则理为一贯也。

  该拳体用完备,注重技击,非常讲究手眼身法步的运用,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随感而赴应。攻守交战时要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即是披身有法,玄妙内藏。以开合升降提举吞吐为八诀,以离连粘随牵拨合进为八式八法,更有离连随等秘传身形八法。离即粘,离中粘,粘中离。该派与其他门派的主要区别就是:不提倡太极推手的训练过程。张振之先生和先父张鸿逵则更是反对推手的练习,他们一生中虽没有练习过推手,但动手试技仍能发人丈外。张振之曾言:推手长久容易找手,习惯已成难改矣。如戏台比试,见手才能化能发,一旦敌手藏匿就会无所适从,有害而无益也。试想双方交战攻守谁能给你搭手推手机会,任你推来推去,吾拳体用一致,练体为用,而动则无定式,动静虚实也绝不会体现在一点上。谁知吾拳有动之不见其形,一触即发之妙。何况在任何太极拳谱中也找不出推手二字的记载,揭手和打手绝不是推手。以推手练习作为技击方法来说教是狭义的。太极拳讲求的造诣也并非是靠推手才能够获得,关于推手即是走架,走架即是推手的理论是否全面,太极拳术中有很多技击方法在推手之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谈。

  司新三先生在该派《艺学纲领总论》中讲:心为主帅眼蓝旗,开路先锋手最宜,两脚出没如兵器,五营头肩肘胯膝,身似阵图与队伍,步称坐骑岂支离,若知号令何由起,法动身随贵及时。该拳动手交战时,出手不见手,拳到身要拥,动之不见其形,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大无外小无内,其刚不折,其锐无比。其转无间,见隙而人。平常练功时老师注重拆拳喂招,引手领招之练习。要求彼发我接,我发彼接,待懂劲之后,设假像假招引手领招,练之纯熟即无一定招式,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完全是随机应变,顺其自然。动手交战时心意气力四者不可缺一,心到则意到,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力到。一动全动,一发全发,周身一家。静如处女,形如捕鼠之猫,行之猛虎下山,动之雷鸣闪电。行门踩步,走奇踏中。发手放劲如角弓反张,吃手管步人磁石吸铁,一搭即缠,一发即弹。出手见红,瞬间见高低。这些都是本门的技击特点。

总之,练拳更要懂得它的规矩和道理,下苦功夫,道归善悟,更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文修武备,文能得武方能称其大成。所以有理恭习开智慧,无理痴练老亦非,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须向自身求造化,得心应手出自然。犹龙派太极拳是较古老的优秀传统拳种,现练此拳者屈指可数,需更进一步挖掘整理。

 

(二)

犹龙派太极拳法自武当山紫霄宫道师裴远臣传也以后,得其真传者世代都单传独授。我小时曾问过恩师张鸿逵,什么叫单传独授?张师说:一个老师不管教了多少人,其中必挑选一个,背后单传独授、手口相教,只限师徒二人。叫做三口不传 ,六耳不说。有时还得发誓升表。在表面上和大家练的是一样的,而深奥及独到之处别人是没有。所以单凭模仿外形和意想猜测,任你多么聪明,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东西。凡事都有利弊,犹龙太极鲜为人知,面临失传,此乃原因之一。不传有罪,滥传也有罪。今不畏天责,替天行道,愿有德者得之,无德者失之。问心无愧,以求功德。苍天有眼,善恶必应。犹龙太极不但自身功法拳理独到,而且也同时符合于普通的太极拳理。其养生与技击是溶于犹龙太极自身功法和拳理之中的,同时也保持和体现了世代师师相传 、圣圣相授犹龙太极的原始面貌。即便是犹龙太极的诸多功法层次中包括被裴远臣点化的司星三以前所练之拳及功法,也必须按着犹龙太极原始面貌的拳理功法去打,不准任意改动。一经人为的改动,就失去 本来面目,就不是犹龙太极了。所以每代相传都是要像扣模子一样,这样才能保持原始面貌的风格和韵味来,并且是以一开始的最初功法中就萌生着养生与技击的兼顾。无论是每一个桩功,每一个拳架,及每一层功夫和拳法,都有具体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练法及作用。

  一、无极桩功 二、犹龙太极的养生与技击 三、犹龙派太极拳的练功程序及辅助功法 四、几点说明

  一、无极桩功

  站桩前首先平心静气,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两脚内扣,形同内八字,相距如肓宽(功法进展后应缩为一横脚之宽),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微微弯曲,膝不过脚尖,臀部不超过脚后跟。注意,只有这些仍是远远不合法度的,必须有一个内外相应的正确功法。内家拳是着重于内在因素与外型相统一的,只有功法正确才能产生实际的练功效果。所以从一开始就必须从一点一滴做好定势八法,即提顶、吊裆、含胸、 拨背、松肩、坠肘、撑膝、坐胯。要求细则如下。

  一、提顶提顶者,虚灵顶劲是也。可以有两种比喻:一如头顶上系有一线,升降起伏由它牵引,其劲要不松不紧;又如头上顶着一物,怕掉下来之意。头顶要飞直,但不可有强硬之力。下腭微微内收、要不低不昂。神贯于顶,凝神睨视。镇头领气要有轻灵之意。头为六阳之首,周身百骸无不由头统领,能提全身才谓之提顶。提顶要与吊裆相配合,成为垂直一线才能保持中正。

  二、吊裆 吊裆者,裆要圆,两股暗中用力,臀部前送,小腹要有上翻之势(勿过大),即肛门与肛脐之间有相吸之(势)意。但不要用力、用意过大。头顶百会要与档下部会阴穴成为一垂直线相对。有时我们把提顶和吊裆放在一起讲,为的是以整体把握,以达到尾闾中飞顶头悬

  三、含胸 心以上为胸。练内家拳胸部不可挺起,要内含下松,两肩要微向前,内扣前合,要有投肩动作之配合(两肘应松沉、提拨、外撑、内扣腕转至手心向外,手指及掌有提插之意之势)。能含胸才能以心运气,气运(润)周身。

  四、拨背 能含胸才能拨背,能拨背力从脊发。两肩之中(上部)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拳家多称玉树挂宝元),但不可低头猫腰、燕拨脖。松其肩谓气拨背。

  三、犹龙派太极拳的练功程序及辅助功法

  犹龙派太极的练功程序和辅助功法以无极桩开始,把定势八法按要求作好,注重立身中正和圆满绷撑,有意无意之间似松非松,然后万念俱空,只有天地我在其中,此时身体内外气机在运行中,混混蒙蒙,一片虚空和轻灵。正如拳谱歌诀所云:混元一气在吾光,始在阴阳未判前。”O,此

乃无极之象,道气也。此时起势练拳(包括初学入门及各种基础训练之功法),这叫开天辟地分出阴阳及四面八方。其诀云:虚实动静此中分,内外合一任曲伸。此乃太极之象,道用也。

  对于斜肩吊背和一字线法的基础训练也有纲领性的要求,其诀云:斜肩吊背真难看(难以看出之意),位置自然有高见。手足往来皆有定,有定犹贵能善变。善变无形亦无穷,无穷功夫在百练。

  从婴娃抱肋(胎含力功法)到周身法和五步七星的核心功法,要有内太极、外太极的修炼过程。其内太极窍妙云:内太极,呼吸气。子午窟,先天地。升与降,开合闭。诃车灵,三宝聚。内成丹,仙道立。外太极口诀是:太阴形,偃月牙。三字诀,上下插。颠与倒,不离家。粗于此,乱如麻。

  三盘九宫。所谓三盘即肩以上为上盘也称天盘,胯以上至胸腹为中盘也称人盘,胯以下至足为下盘也称地盘。此三盘象征天、地、人三才,三盘之中又各有其丹田: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所以又叫三田相连为一贯。上丹田藏神,其捶头歌云:眉稍眼角有情源,生死关头转瞬间(此凝神睨视,一字线也)。中丹田蓄气,其捶头歌云:金蟾开口运神功,能用呼吸万法通。此运用金蟾吊气之法调整呼吸也。下丹田藏精,其捶头歌云:灵明觉性力无边,一粒金丹上指尖。指气运周身气贯指尖,乃精气神所至也。所以拳谱上讲:三才一贯,三田相连,内有真宝,内练为丹。外用为捶,上丹田内隐金蟾望月捶,中丹田内藏混元一捶,下丹田内有如意紫金捶。拳谱又讲:太极门拳法专用称砣劲,老牛筋力,最大者吸呼神光为也。在太极定势八法中把提顶吊裆放在首位,以示上承百会顶头悬,下至会阴一线穿,才能立身中正,支撑八方。能吊裆才能裹腿护臀,能护臀才能练出臀收偃月三张弓的功力来。并能吐故纳新(吐腹中之浊气,纳新鲜空气),纳气于下丹田(也叫归根复命)。注:人的呼吸不仅是口鼻,毛孔也能呼吸。所以叫孔孔生春,又叫全体透空。人还有内呼吸、胎鼻等。

  所谓九宫者,即每趟太极拳都有九种架子练习方法,象征八卦加中宫,称为九宫大路。其九种架子为:慢架子,八卦属艮;快架子,八卦属巽;松架子,八卦属离;紧架子,八卦属坎;轻架子,八卦属坤;硬架子,八卦属乾;方大架子,八卦属震;圆小架子,八卦属兑;中运架子属中宫大通。此为九宫大路,其具体练法如下:

  旧时练拳,三盘之中分天盘、人盘、地盘练法,实际是高架子,中架子和低架子练法。并要求每打一趟架子时,此如讲打高架子,从头到尾都得打定架子,而且还要用绳子拉成水平线不准高也不准低。也就是说无论是高、中、低那一盘,都得按此标准去练。经过一段时间把三盘架子都打好了,再将高、中、低架子综合演练。九种架子也是分九个层次去练,然后再将九种架子配合具体要求去练。最后再列出某一种架子进行单练、专练、单操、双操、单杀、双杀、及行门子等。

  犹龙太极四趟拳法(又叫四气)为主要练法。首先要分六大程序。即:1、松、软、慢;2、缠、绕、裹;3、松缠、软绕、慢中裹;4、翻、绞、拧、缠;5、捻、拧、定;6、离奇闪转、虚空灵巧。

  分述如下:一、开始要以松、软、慢为主,此时练慢架子,松架子,轻架子,方大架子。为何以此四种架子练拳呢?因为慢架练迟,如懒搭衣法意迟迟,又形如抽丝,快了怕弄断、慢了又抽不出,意在迟迟慢慢,连绵不断。而轻架子练柔,其意是先柔软而后极坚刚。而松架子练虚。太极拳诀讲:虚空灵巧乃真宗。还有方大架练静,舒展大方,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拳诀有云:静如山岳,动似雷风。静极生动,动极生静。互为其根,相辅相成。二、练缠、绕、裹时则以圆小 架子,紧架子为主。因为圆小架子主动,即一动无有一处不动。犹龙派太极的功法不但一动全动,而且各个部位都如安有不同角度的万同节,不同角度一起动,要合要均。经过松、软、慢的锻练已去掉了不少棱角。要摩棱擦角,这就需要缠、绕、裹的具体操练。而紧架子主练实,意思是不但有缠有绕还有裹,裹就要裹紧、裹实、裹严。三、松缠、软绕、慢中裹,是对上述功法的继续延伸,将松、软、慢与缠、绕、裹综合起来练,并注重松中缠,软中绕、慢中裹紧密配合与细腻之练法。四、对于翻、绞、拧、缠的练习,是在上述功法上的又一延伸、加强和升华,没有这层基础便练不出翻、绞、拧、缠内外坚固的内力和内劲来。没有内力内劲的拳法,任你练的多好也是不能致用的。通过对翻绞拧缠的反复训练才会产生一动即缠(哪都缠),一发即弹(周身配合用哪弹哪)的功力和劲法。练到此时搓搓手、试试力(劲)必然要快,动作至疾(急)。所以这层功法的配合属于快架子,同时快架子又是练。值得注意的是不急而速得真载,如此方称太极拳。五、捻、拧、定的练习方法,则应结合硬架子去练。硬架子其劲主刚,所谓,是捻动手指(即平时练拳运指法之一种),并且周身内外与口之开合都在旋转而动,是螺旋而去并往里钻,往里刃,要有渗透之力(即打透力)。是百练从命,发落点正,是将身体内部的五脏六腑摩擦叫力和大气盘旋聚成一点向外发放。练太极拳最基本的道是由圈组成,由大到小,由开展到紧凑,练到一定程序,则看不到明显开展的大圈,和紧凑的小圈,而是极小的一点,正如拳诀所云:极小之中藏神妙。外似无圈实有圈,大点盘旋人不晓

  关于中定架子,是三盘九宫九种架子,最难练而又必须得练的一种架子。因为气势中平,乃万地之王,不但练拳如此,器械也是如此。在犹龙派太极之中有此专练之法,如中盘拳法歌讲中盘拳,端四平,凤凰展翅显奇能。此是一趟拳法,由张鸿逵教师所传,极为少见,较为神秘和保守。在拳架上属于中平,要求三平。在此基础上以九度角为基础,再配合八法,臀收偃月,保持中正圆满,紧凑绷撑,以双抱拳旋身耐动,是圆形旋转行门子之拳法的一种。全以各种身形步法手法进行练拳。

  以上所述乃九宫大路。

  六 离、奇、闪、转和虚、空、灵,也是在三盘九宫练习熟练后而形成。犹龙派太极与他派太极的区别特点之一就是离黏连随。即离着缝还黏着对方,以自身的身形步法(不离斜肩吊背脚踩一线),公转自转和自旋自转体现出内外太极与天地之间遥相呼应。简要来讲,如:抽身换影,来无形迹,去我踪影,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敌若打来叫其望空扑影直落陷井,我则是见影打影,见形打形,流星赶月决不放松。所以必须下苦功夫把离、奇、闪、转和虚、空、灵三项练好。正如太极拳诀所讲: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无坚不摧,所向无敌。太极拳是讲灵敏反应,一羽不能加,蝇蚊不能落即讲此理。而且这种灵敏和反应并非指头脑能力,而且身体各部都有灵敏反应。只有脑子有反应而身体不听使唤是不行的。过去前辈们常说,功夫练到一定程度要给身上、拳脚上安上眼睛,其含义是非常深刻的。功夫是一层一层逐渐堆积而成,除上所讲述的三盘九宫练法之外还要分明层次,继续完成下列内容:即由招法之成熟渐悟懂劲,这需要说手、拆手、领手、喂手、架手(为练知劲听劲)、听手、动手、撤手等。这一系列功法必须连同身行步法真实操作一起进行才能完成。待到功夫纯熟后才能进一步悟得懂劲,而后才能阶及神明。太极拳诀讲一动一静精神到一阴一阳自有神,及太极拳乃神功拳都讲的是内在功夫。所以  说太极拳在内而不在外,那些只在外样画葫芦者难得真功夫。

  另外太极拳练法还有三部玄妙即先慢(越慢越好,充实细而粗)、后快、快后复慢,也是先柔后刚,刚后复柔,柔后再刚……总而言之应是百炼成钢。除此之外还要把中正八刚十二柔,太极十三丹、太极十二形(八面熊拳内容)和秘传中的各种八不练好。最后是将太极八法奇门拳、吊蟾功(天罡气大力法)和内功及兵器练好。值得一提的是张鸿逵老师所传的兵器都是小毛锥(筷子使用及诀法)、子龙枪(十三单趟)和二十四式双手大剑,可惜的是有的都快忘掉了(学而不练有负师之罪过)。再有就是犹龙派太极的技击之法全是离黏连随,配合以行门子。所谓行门子是别具一格的,下面我就再把有关重要说明和练功及辅助功法简要叙述一下。

  四、几点说明

  我随张鸿逵老师习犹龙太极多年,同时也学了不少李派和江南派太极拳法(以江南为多些),而当时在张师父身上我是分不出来的,认为都是犹龙太极。此事有张师父留下来的手迹和拳谱及一些具体练法为证。实际它们在练法上有的大同小异,有 的根本不一样。但江南派太极无论是李派(指李瑞东所创编),还是犹龙,都是共同存在并占有相当之成份。据张鸿逵老师讲,当初裴远臣不但传授了司星三全部的犹龙太极拳术功法,而且还将以前所练之拳加以总结,并令其必须按犹龙太极的法度、纲领为核心去练,不能失其犹龙太极的原始原貌,所以历代相传都是和扣模子一样不准有一点走样,一走样子就不是犹龙派了,失去原貌,不懂犹龙太极,便是糟踏了犹龙太极。另,司星三与李瑞东是师兄弟,在创编五星捶之时司星三不但是提议者而且是主要创编人之一,而且不管是先前和现在,凡知情的武林界人士及其门人们都知道 ,司星三的绝技是犹龙派太极拳法,而李瑞东的绝技是江南太极的八法齐门拳。笔者认为犹龙派太极拳与江南派太极拳在用法上都讲究离黏连随,这一点是不可以怀疑的实事,故按其血缘两派都应属于南派。司星三必然要将以前所学之精华和江南派太极与犹龙派太极溶在一起,而李瑞东与司星三既然是亲师兄弟也决不会一点也不互相渗入。只不过各保持其各自打法而已。再有就是五星捶和犹龙都是四趟(犹龙龙四气),虽然练法区别很大,但在套路顺序上有些地方似乎非常接近。这一节进一步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拳与拳之间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张鸿逵老师故去后,我的李派太极拳法和江南派太极拳法是李派太极第三代嫡系传人郑炳章老师和张万生师叔所传,我不能埋没每一位前辈,在打法上也不能混,李派就是李派,犹龙就是犹龙,江南也自然就是江南。但又必须将其所学溶为一体。这并不矛盾,只是派别打法不同而理是一个。还有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分清初学、中练和高难度练法,一定要主次分明。有人学功夫专挑好的难练的学,结果层次不对,什么也练不好,什么也不是,还得从头来。结果是,习拳容易改拳难,成了练艺之病。这叫好高鹜远,欲速则不达。关于犹龙太极的练功程序和全部功法,此篇只是作了文字方面的介绍,以后将全面系统的人头至尾文图并茂详细推出。犹龙太极的辅助功法即:披肩法、披衣法、抖绳法(抖小绳两条)、摔拍汪(称劲)、老牛筋(扯不开拉不断劲力练习法)、抱杵法(形同撖榄,抱着打拳)、捏腾法、运指法、操指索法等。

犹龙派太极拳五步七星的练法 ——陈庆国 由正身双抱拳,抱拳之手要在嘴前、胸前不停地滚动、捭搓;口之开合舌头的曲伸卷动随动静之气口而相应相随。抱拳之手从正中向右斜旋立转,同时右脚向左转动45度(此时重心已落在转动之右脚上),以脚跟为轴,脚趾内扣翘起旋转而行,周身上下随之而动。当抱拳之手至右肋、下腹之时(右脚早已踏实),左腿提膝拿脚迈踩于右脚尖前(脚尖仍需翘起内扣),并向右旋如倒丁之步,继而双抱拳行至胸前腹下,再往左肋腋下斜旋,同时松开双手成欲搭(左)之势。请注意此过渡势,有斜肩吊背之势。续而左脚内转(往右),同时完成左搭右插之势。搭至双臂重叠之时,双手双臂,由肘互为作轴成相剪抱头之势,护头偏向右斜上方看(要睨视),双手心遥相而对,成当中分峙如剑阁,头上中峰似璇玑之姿势。在此势基础上,相剪、相抱、相挫、相往下拉。继而还往下拉,右臂之手心朝上。当右肋拉到大腿根与腹部相接处之时,左手左臂反转,手心朝下拉至左大腿根部,大有向上掀起之势。由上势上右脚,双手双臂同时向前、向上、向右上挫、上掀成右懒搭衣之势。这一系列动作要同时进行,并要镇头领气。到此完成了第一个懒搭衣的姿势(定势)。左势的懒搭衣,由右势的懒搭衣,随势而慢慢演变成右搭左插之势。练法与右势相同,只是姿势相反,此是第二个懒搭衣。第三个懒搭衣,即第一个懒搭衣的练法。要说明的是顺序、角度。如定势八法站好(两脚距离比肩窄,约一横脚之宽)第一个懒搭衣在右45度斜角,第二个懒搭衣在左45度斜角,第三个懒搭衣则是取前两个懒搭衣的中间,正前方位置。 承上势;由懒搭衣(第三个右定势)演练成环抱之状;右手右臂在外,左手左臂在内,在右手大臂的肩头里侧和腋窝之间,右脚在前。由此势左手由右手大臂向上绕出至右肘时,双手手心朝下,顺势向下、向前、横向拉平;同时左脚上步。由上势双手拉平时,双手手心朝上、朝内、朝胸敛至胸前。再由此势双手、双肘划立圈,耸动双肩,提拿右腿右脚。承上势,将两手两臂举过头顶,提拿之右腿右脚成欲蹬、欲踹、欲踩之势。由此势连手带脚连身一同向前、向下——向地下扑按而去。此过渡之势要一扑到地。当双按掌扑到地之时(所谓扑到,手并不挨地,要差个一手指的距离即三到五厘米),右脚即左脚已跟至右脚并与其平行。此时由扑按之双掌快要贴地面时,再翻手搂捧擎起。再慢慢连身擎起,敛到胸前。接着,再走第二个双按。左面即第二个双按与右面第一个双按姿势练法要求相同。到此时,五步七星已经练完,脚下即有七颗北斗七星的印迹。 注意事项:以定势八法为准则,升降、起伏、折叠、转换、要以臀收偃月三张弓为要求(即不要翻臀突臀),尾捛中正,并注意斜肩吊背、一字线法之配合,一切动作姿势都在一式走完走整,要停未停之际连绵成下式,也就是太极所讲究的一定继续不能停。注意劲由内换,因为犹龙太极练法、步法与众不同,从表面看不出重心在那,但练功人自己要十分清楚,左右前后及转换之中的阴阳虚实变化。 重要说明:五步七星和周身法乃至以前所介绍的斜肩吊背一字线法等各种练法,都是犹龙太极重要的练功方法,同时也是与其他各派太极拳的主要区别。恩手张鸿逵曾告诉我打拳时要心领神会,勤习默会,要用元神默会,这样才能打出太极拳真正的字的含意,即睨视凝神、气运(润)周身。打拳时的身形步法以及手指的曲伸、捻动要合着气口即金蟾气,金蟾开口运神功,能用呼吸妙法通。要内外相通,天、地、人相通,内外合一,这样打起拳来内气外气相衔接,气团随身形拳法而动,如气团裹着;正如拳谱口诀所说:混元一气乃根宗 附:懒搭衣练意要领诀: 世人不知懒搭衣,左搭右插曲中伸。搭中寓曲何人晓,曲中寓插知者稀。当中分峙如剑阁,头上中峰似璇玑。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立根基。 双按练意要领诀: 正身双按神自然,五岳肩齐敛胸前。撑裆坐胯轻提膝,肩膀耸动两手举。足趾跷起脚头平,手似捧物足兜泥。同时踩空向前扑,足跟落地双掌扑。后脚轻移步前足,搂捧擎起似有无。

 

(三)

犹龙派太极拳法自武当山紫霄宫道师裴远臣传出以后,得其真传者世代都是单传独授。我小时曾问过恩师张洪逵,什么叫单传独授?张师说:"一个老师不管教了多少人,其中必挑选一个,背后单传独授、手口相教,只限师徒二人。叫做三口不传,六耳不说。有时还得发誓升表。在表面上和大家练的是一样的,而深奥及独到之处别人是没有的。"所以单凭模仿外形和意想猜测,任你多么聪明,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东西。凡事都有利弊,犹龙太极鲜为人知,面临失传,此乃原因之一。"不传有罪,滥传也有罪。"今不畏天责,替天行道,愿有德者得之,无德者失之。问心无愧,以求功德。苍天有眼,善恶必应。

  犹龙太极不但自身功法拳理独到,而且也同时符合于普遍的太极拳理。其养生与技击是溶于犹龙太极自身功法和拳理之中的,同时也保持和体现了世代师师相传、圣圣相授犹龙太极的原始面貌。即便是犹龙太极的诸多功法层次包括被裴远臣点化的司星三以前所练之拳及功法,也必须按着犹龙太极原始面貌的拳理功法去打,不准任意改动。一经人为的改动,就失去了本来面目,就不是犹龙太极的。所以每代相传都是要像扣模子一样,这样才能保持原始面貌的风格和韵味来,并且是从一开始的最初功法中就萌生着养生与技击的兼顾。无论是每一个桩功,每一个拳架,及每一层功夫和拳法,都有具体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练法及作用。

  无极桩功 站桩前首先平心静气,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两脚内扣,行同内八字,相距如肩宽(功法进展后应缩为一横脚之宽),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微微弯曲,膝不过脚尖,臀部不超过脚后跟。注意,只有这些仍是远远不合法度的,必须有一个内外相应的正确功法。内家拳是着重于内在因素与外型姿势相统一的,只有功法正确才能产生实际的练功效果。所以从一开始就必须从一点一滴做好"定势八法",即提顶、吊裆、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撑膝、坐胯。要求细则如下:

  一、 提顶:提顶者,虚灵顶劲是也。可以有两种比喻:一如头顶上系有一线,升降起伏由它牵引,其劲要不松不紧;又如头上顶者一物,怕掉下来之意。头顶要正直,但不可有强硬之力。下颚微微内收,要不低不昂。神贯于顶,凝神睨视。镇头领气要有轻灵之意。头为六阳之首,周身百骸无不由头统领,能提全身才谓之提顶。提顶要于吊裆相配合,成为垂直一线才能保持中正。

  二、 吊裆:吊裆者,裆要圆,两股暗中用力,臀部前送,小腹要有上翻之势(勿过大)即肛门与肚脐之间有相吸之 (势)意。但不可用力、用意过大。头顶百会要与裆下部会阴穴成为一垂直线相对。有时我们把提顶和吊裆放在一起讲,为的是从整体把握,以达到"尾捛中正顶头悬"

  三、 含胸:心以上为胸。练内家拳胸部不可挺起,要内含下松,两肩要微向前,内扣前合,要有披肩动作之配合(两肘应松沉、提拔、外撑、内扣腕转至手心向外,手指及掌有提插之意之势)。能含胸才能以心运气,气运(润)周身。

  四、 拔背:能含胸才能拔背,能拔背力从脊发。两肩之中(上部)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拳家多称"玉树挂宝衣"),但不可低头猫腰、燕拔脖。松活其肩谓之拔背。

  五、 松肩:能松肩,气贯于肘到手。用意和气将两肩松开,一般来讲要做三次披肩运动,即气由脚下上行至后背、脊骨、两肩,同时向内向前的环扣动作后,气往下行再沉至脚底。虽(内)动犹静谓之松肩。

  六、 坠肘:以心运气,气运身,气行两肘,同时做手随腕转,往来莫教空翻的缠丝动作。肘尖外撩、内扣、下沉,两腕滚动,两手提插谓之坠肘。

  七、 撑膝:胯往前送,两膝着力,先向外开胯再吸胯圆裆,保持住一定的法度再向外、向下绷撑而下,并有向下之跪力(并非真跪)。将此意此气此力送到脚底,空悬涌泉,十趾抓地,两脚掌外缘踏实于地,脚心空悬成内八字,两脚间距离最好是由一肩宽练到缩为一横脚之宽。

  八、 坐胯:坐胯必须尾捛中正,不准前俯后仰,左斜右歪,更不准向前突臀。脊骨下部向前托起丹田,小腹微微上翻,谓之尾捛中正,谓之弓把。使气下沉不使上浮。打个比方:自行车的老式坤车,车把高座子矮,两手扶把,身体坐在座子上,保持中正自然。这样有助理解体会坐胯。

  再说说人体四梢:

  发为血梢。虚灵顶劲,镇头领气,练功发劲,养生技击,都离不开挑血梢。

  舌为肉梢。又为舌稍。舌卷气降,发声平仄,舌之转动皆通五脏,手之捻动,拳法动作,全离不开舌头的配合。喉中纳气,舌动搅海,金蟾开口,调动真气调其肾气,叫肾水上行与腹内鼓荡,通其窍妙都离不开挑起肉梢(舌)。

  牙为骨梢。不是合上牙齿就算了事。前面讲了,口之开合舌是要动的,而牙也是要动的,咬牙鼓目是秘传八法之一。总之挑好练好骨稍,与养生和技击都是有益的。 指甲为筋梢。内家拳虎口圆撑,五指通风,行拳练功多为以大指、食指领气发功。五指之中皆有诀法,拳法无诀不灵。指示内外关窍,全凭口传心授。指头灵,其本身就是养生。用于技击则鹰拿,虎抓(虎扑),拳家多谓:能挨一拳,不挨一掌。能挨一掌,不挨一指。太极虽言""法,实际上指、掌居多,且尤为重要,号称"十指运行手有诀"

  按以上的八法、四稍所要求的认真去做,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养生无极桩,同时也是一个中体圆满、支撑八方,萌生技击效果,为技击桩打下良好基础的技击无极桩。关键在于功法姿势正确无误,这样才能上气快,于养生技击效果显著,为以后的各层功法无疑打下良好的开端。用于养生,按以上各项要求做好,气沉丹田,在有意无意之间,总之气越往下沉越好。对于呼吸的气和内气之运行,应任其自然,勿忘勿助。在保持功法要求和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全部松下来静下来。得法后,主要是自己调度好自己。用于养生,松的成份多一些。作者本人曾用此桩治愈了一些病症。有些练功出偏的人几年未好,只站了一会儿桩就好了,关键是能调气顺气。 如果用于技击要加强各项要求,无论是想用此桩养生,还是技击,只是在调节角度、法度上变换一些具体要求而已。而且是保持中正安舒,能支持八方的均衡间架,无论是上下左右,内外前后都要有带有内功内力的缠丝劲来。力是固有的,劲是练出来的。这好比铁是硬的,通过百炼,才能成钢。先极柔软,而后极坚刚,是练出来的。方法得当,功夫练久了自然而然会出现混元之力。首先来讲,姿势角度得法,正确,加之得气快,会很快得到自然的反抗外来之力的。这种自然反抗,不是单向力的反抗,是从前后左右上下都有此自然之力的反抗。再加深训练,会产生混元之力。什么叫混元之力?作者认为就是纵横交错,如古树之根盘根错结。又如许多根钢丝各自都拧成弹簧,又将这些弹簧互相交织在一起,自然会产生全方位的弹簧之力。所以犹龙太极练到高层次是一动就缠,一发即弹。这一切都是由松、软、慢,到缠、绕、裹,及捻拧,是一步一步进展而来的。内家拳法是通大道的,有形有象皆是假,无行无象才是真。无形无象尽浩然。要以养吾浩然之气为宗旨,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开始练的无极桩,和后来有了功夫再站无极桩是绝然不同的。前者是以有极返无极,是个艰难过程,而后者是过程的完成,归于无极。 无极歌曰:"混元一气在吾先,始在阴阳未判前。须向规中寻大道,洞明此理入玄关。" 说明:犹龙太极的各种桩法,包括周身法和天罡大力法(实际是一种钓蟾气、五雷诀 五指蟾之法),都是从无到有,从大动到小动,到不动;从外动到内动,到不动。调息运气过程,也是胎息过程。这一切都包涵着养生与技击。并加强了内气的周身运行,起到了祛病延年的健身作用。犹龙太极的练法是由静到动,又由动到静,静极必动。张洪逵老师说,张三丰祖师高就高在于极静之中钻究出来的动。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五传至三丰。师祖为隐仙派,言其深隐莫测如龙,故又称犹龙派。裴远臣传司星三,自言是武当紫霄宫道士,是张三丰的弟子。裴是清朝人,与张祖相隔年代甚远,这或许是"言祖不言师"之故,或者是他有驻颜之术也可未知。此拳原名为"隐仙羽化犹龙派嫡传正宗太极拳"。张师还说,内家拳有两派,一为铁蟾派,主刚硬(这里暂不谈门户);一为金蟾派,即我们练的这一派太极拳,主要是练气的,所以犹龙太极有外太极、内太极,和真太极之说法。有行钓蟾气的周身法与五步七星法,蟾戏金钱的双按法,又有内天罡、外天罡气采悬天气法。总之这些功法对于养生和技击都是起着重大作用的必修功法。

  任何拳法、功夫都离不开基本功、离不开真气的运行。内家拳法尤以为重。所以无极桩法,七星桩法(分定步活步)、斜肩吊背一字线法,乃至五步七星周身法的核心功法极为重要。功法是分层次和顺序的。无极桩在开始为基础功法,练到后来是高级功法。从无到有产生许多内外变化。定步七星桩法在无极桩(定势八法和挑四稍)的基础上,增强了上下肢运动和臀收偃月三张弓及拆叠法的练习。活步七星桩初步体现了斜肩吊背和脚踩一线,一步一格的进一步训练,重点在于分清单轻单重,提脚拿腿下踩内扣的拧转,与斜肩吊背旋腰吸胯周身配合。其注重点是得法得气,尾闾中飞(即合持百会穴与会阴穴的垂直)。升降起伏也好,斜肩吊背也好,不准突臀(反臀厥屁股)。不收臀则气机不通,必前失头,与养生不利,也练不出偃月形的三弓之力来(即两手一弓,脊背一弓,两腿一弓),与技击不利。凡折叠处(时)不准一下叠死,无反弹力和灵活性,与养生技击都无益外。总而言之,要圆满绷撑,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伸拨对环(犹龙太极无论何角度之围是讲对环的0)。这主要是加强基础训练以立根基。

  以上功法纯熟后,要更深一步的加强"斜肩吊背""一字线法"一系列的重点训练。其法甚多,就其重点有:进退、纵横、里圈、外旋、升降盘旋、展转反侧等。其形(行)不急而速,处处体现了斜南(斜肩同时),调比(吊背转换),鹿伏、鹤行的犹龙太极的特有身形步法。其注重点是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也可称运神)。在气遍周身无滞处的前提下体现了丝横交错,翻绞拧缠和各种缠丝劲圈法,并且是在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同时运转,如同身体各部位能动处都安有万向关节。从而加深内气的运行,使内脏相互摩擦,叫力叫气(实是大气盘旋),并使筋骨皮肉包括身体各部肌体得到大幅度的锻练,使得身体上下四肢连同腰胯都能紧密配合,灵活一致。脚踩一线的拧旋扣转,提脚拿膝,不同于一般的抬腿迈步,要如同手臂一样,拿起放下,并有踩空步,踏中宫(即踏洪门是也),显足现真言之练法。提膝抬腿带有锋芒,随发随收带有杀机。正如拳诀所说:"两脚出没如兵器"。此法于养生技击及后面功法都甚为重要。

  周身法与五步七星则更加重要。无论何时何地,在练拳行功之时面向北斗七星勺柄所指方向(生气之源),采取的是玄天上帝虚空之真气,在练功之先,"默诵如意神珠"(歌诀),能通神明大觉。又有太极接灵术(咒语)。犹龙太极属道教功法,而道家功法的根基是按时采取天地正气,要年中取月,月中取日,日中取时,时中调息。一年之中四时八节:冬至、夏至、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二至二分为主,四立为辅,人体脊骨二十四节,与一年中的二十四气相呼应。功夫正确得法,事半功倍,收效特大。正如太极拳所说:"乾坤有定位,日月互相缠。冬夏二至处,升降紧相连。太极之主宰,一息是真诠"。(主要还要调息)。如果站桩,可取周身法中的中上架、中平架诸势之一,要求与七星桩接近。太极拳首重养生,关键是变换调节内外法度与外形角度,与内气相结合,即可用于养生,也可用于技击。周身法是无极桩、七星桩的延伸和加强,从一开始的预备式就进一步强调要求了无极桩法。

  定势八法,尤须站好。披肩三次,四稍要挑。一脸正气,排除干扰。臀收偃月,三弓掌好。凝神睨视,泥塑木雕。气运周身,无微不到。法势未动,气已先行。其具体操法是:左右侧履,掌要平绕。这是对手三阴手三阳的行气练法。接下来是绕至胸前,掌按指翘。上提下按,双手捧撩。上提下按实际是气血的一升一降,即一"周天"。掌按指翘的捧撩动作是掌心吐力,力达指间,而且阴阳两脉得到锻炼。斜旋柔转的弧形动作是阴阳互为其根。到双手叠好,抱腹对窍时,实际上又过了一"周天"。掌往横拉,手背贴腰完成了带脉的运行。弓身下势(经过环跳等穴)至膝,有提插对窍的运提转腕的动作。顺势而下(至脚底外缘),足外边的双手直到脚内边,再由脚而腿,由裆而膝慢慢升起。两手背相贴提拨吊起,再翻手转腕,再蹲身抱履……这一起一落的动作内外全练,从而三阴三阳得到气血锻练。两手由下丹田变成手背相吸,沿胸中线一直上提,直到头顶前上方,再翻掌滚腰,成为提拨吊起姿势。实为钓蟾收气的具体体现。继而又如一滩稀泥慢慢蹲身运弓之势,蹲到底,再将两手搂回到海底(会阴穴),这就是海底钓金蟾。"金蟾"实际就是肾水。再将手连同身体慢慢升起至小腹下丹田,胸之中丹田。这就叫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从头至脚是为乾坤运转,也可称交媾。总而言之,周身法以不同的操练手法和功架形势,其升降折叠往返数次,姿势繁多,但都离不开大小周天和奇经八脉的真气运行,于养生技击极为重要。同时也是一种内外统一,动静结合的行气功夫。因练法较难,最好是由老师先看着,手口相传进行练习。主要是气息与动作配合的问题,拆叠起伏的,弄不好容易击偏。

  关于五步七星,实际是下踩五步,上随七星北斗,也称天罡。星随斗转又称之为天之核心,还称作天盘。所以犹龙太极的五步七星为本拳的核心功法。天地人为三才,习武练拳亦有三盘:肩以上至头为上盘,又称天盘。五步七星是由三个懒搭衣和两个双按所组成,都是注重天盘的修炼。(实际上三盘是连续一致,缺一不可的)。肩以下胯以上,连同胸腹为中盘,又称人盘。胯以下至足,为下盘,又称地盘(也包括低架子)。尤其是五步七星的两个双按,重点突击了三盘皆通的练法。我以前介绍的无极桩,七星桩、斜肩吊背一字线法是基础功法,周身法与五步七星是犹龙太极的核心功法,是好拳。即使是犹龙太极的全部功法也离不开这基础和母拳。离不开三田相连(上、中、下三个丹田),三才一贯。内有真宝,内练为丹(养生),外练为捶(技击)。

  三丹田之中由下丹田炼起,下丹田捶头,乃海底金蟾,水中金也。由黄庭龠鼓荡而生。内有如意紫金捶,乃精气神也。

  中丹田:内藏混元一气捶,金蟾开口运神功,能用呼吸妙法通,混元一气乃根宗。

  上丹田捶头乃九转金丹灵光电力也。由日月星光,日月威力而生。故太极门拳法专用称砣劲,老年筋力。最大者呼吸神光也,由父母生身之前,一点灵光从先天带来,之良知享能也,非从后天人欲所生也。此即丹经所言之元神。以我派言之,乃法身之独一无二之真神也。

  三个丹田不离金蟾,三才一贯不离天盘。实际是金蟾收气法。气采于玄天,星移斗转,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北斗七星在空中出现不同的方位,并能因斗柄所指方向来确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从而分成四季、又叫四时。

  犹龙太极主体拳法共分四趟。四趟拳法名曰四气,按春、夏、秋、冬排列。其第一趟和第二趟都是单鞭起势,而第三、第四趟则都是云手开势。只是各趟的单鞭云手练法不同,第一趟的单鞭是"一目单鞭分布左右",第二趟的单鞭是"单鞭按掌横跨步",第三趟的云手是"左右云手似挎篮",第四趟的云手是"云手三现龙探爪"。四趟拳法各有讲法和重点练习。第一趟四季属春,是功夫拳,重点练法是:风摆荷叶,怀抱琵琶蛇盘,犀牛望月,搂膝拗步,舍身懒搭衣和折叠法。第二趟四季属夏,是手法拳。重点练法有:控马掌,七星掌,金刚亮背,豹虎爬山,左右臂山,肘底捶,侧捻肱(即侧撵猴),龙探爪双抱拳。第三趟四季属秋,是腿法拳。重点练法有:分脚、蹬脚、踢脚,狸猫抓鼠,十字指脚 ,斜旋(叠步)揉进,下式问心,下势雀地龙,野马分鬃,阴阳掌。第四趟四季属冬,是身形法拳。全部练法是重点,配合手、眼、身、法、步,着眼于""字的练习。

  周身法与五步七星练法也不是一种,可单练、专练,也可以以套路连贯而练。

  内家拳法主要是炼气、调息,最难者要算养气。前辈们常说:"炼气容易养气难"。所以练气、调气、养气都不能忽视。在练拳行功之时,手指之捻动,腹内之鼓荡,及周身上下动作的转承开合,起伏拆叠、盘旋,都要与口之契合,舌头之转动喉中纳气相吻合。这就叫"金蟾开口运神功,能用呼吸妙法通。"舌诀有云:"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润(运),海底醍醐滴滴凉。"要真正懂得练功顺序和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可本末倒置,好高鹜远。拨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以致击偏。养生不得,反而危害了身体健康。所以要正视练功顺序,方法得当、科学。认真练拳练功。

  炼气、养气全在于调息。张三丰真人有云:"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度阴跷之息与心中之气相会于神凝气穴之中也。"拳谱又云:"欲修大道,收敛心神或动或静,一阳一阴。勤习默会,葆合天真。匀匀调息,慢慢是根。真常应物,妙能有因。"真息静,盖因外缘俱动时能静,功夫在平日练习必先静坐,正心诚意,其意唯求安闲自在,随意所适,随神所往,不可勉强,乃合天真也。手交接应物之时,亲人临敌之先,喜怒哀乐不能憾其天君,忧患荣辱不能拂其性志,强敌在前不能动其心气。则察其形也,见表之里含其势也,知彼刚柔、虚实而避之泄之,乘其一息之间送其去也。以之补之,我一息之应,虽无求胜而胜在其中矣。

 

(四)

  犹龙太极的养生技击全都溶于拳理功法和拳架之中,说手、拆手是共用着懂劲的一个过程,说手、拆手是由教师将所练之法用于实践单招单势,并作以示范和具体说明。简要地说,是变化角度合以内气功的运用。除此之外还有喂手、领手。学生使用的不准确不对,要经教师领到一定的位置角度,因此便叫领手。学生刚使手法,当老师的还不能截,截回去犹使不出来,不敢使了。当老师的还得喂手。架手是学生给教师架着。还有听手、动手,听是听劲,也叫"说话"。即两手臂相贴。此是初始犹龙太极,讲离黏随。真动起来不搭手,不挨着(不说话)。但必须有这个过程,懂这个过程。动手是在此基础上找个角度(双方都找自己合适角度)无"取拢成套"的对打,是真有真使,只是点到而止,或打问劲不要互相伤害。但有时也很激烈。一般情况下是同门师弟之间,或由老师看着,也起着避免误伤的作用。还有闪手,实际是散手的意思。闪手是在动手的基础上延伸而来,是真杀实砍训练,可称得上是反击,但仍不算完善,还有"行门子"

  犹龙太极拳除已经介绍的功法外,在养生方面,除站各种桩功,还有静坐。

  在技击方面,除已介绍的功法,还有"行门子""行门"犹龙太极的独特练法。张鸿逵老师说,不会、不懂"行门子",就是不会伸手,不会迈步,而且不准接手,要以肘和肩及身法接手。并告诉我"行门子"是别家没有的,不准外露。

  "行门子",不是一般的比试,也不是戏剧舞台上走行门,迈过步。这里所行之"门子"乃是指每进退、开合、纵横、曲伸、往来,都是一片神行。手眼身法步美不胜收,锻炼起来只觉得神力气通太空。所谓种行,即精、气、神与天地自然混为一体,一气流通,一动皆动,无人无我。行起拳来,时如花样滑水,纵横交错。旋转自如,优美大方;时如风荡古标,回环卷旋,龙吟虎啸,气势磅礴。总之如水中游鱼,穿梭自如,不受任何阴力。

 

  师有训:

  一要心清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二要遍体气运行,始终畅通不能停。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若问大用缘何得,表里精细无不到。

  有些练太极的人,很不注重喉头。犹龙太极不但极为重视,还有专门的训练要求,这就叫"鸟抵翅"。鸟抵翅是鸟用啄刷梳胸前左右的羽毛。仿效这一动作,可以使头颈飞直,喉头不突出。既有养生作用,还有护身作用。

  总而言之,"行门子"不是某招破某招,也不是找事单操双操,打人;更不是顽命的拚杀,而是通过平时运用犹 龙太极的独特要领训练出来的特有的身形步法去迎人。这些身形步法主要体现在五行穿练、走奇踏水(太极讲踏洪门),其中也有直中、变中、空中及力巧、力灵、力实的变换。其实是基于中正、八刚、十二柔的功底。

  "行门子"是形于外而神于内。如果仅求外形,那么练的再好也只算得个中乘。因为上乘太极是要练出养生大益,而只有神于内遗照于形,方为形神兼备,有益养生。

  其实,传统道门太极都有静炼内丹的功夫,此步功夫为神行大法。犹龙太极对此亦有秘传。诀曰:有形有象皆是假,无形无象才为真。清静无为,空空洞洞。玲珑剔透,万丈光明。万缘俱灭,一灵独存。静炼内丹过程,切莫追求功能,否则走火入魔,坠入鬼域。

  "行门子"是通过内与外、动与静的兼练,使体内真气与宇宙自然混元整体。它的""产气化之行,气化过程,体现在斜肩吊背和脚踩一线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纯的动胳膊动腿的四肢运动。是以身体玩耍四肢,而不是以四肢动摇身体。一行起来,是那个先天的神气在内里起主导作用,所谓"势未动,气已先行"。不是以意领气之初所练之功,要中正支撑八方,如古树之盘根,似许多钢丝横交错缠在一团,无处没有弹力,并且处处匀称。能在行门中运化五阴五阳,使阴阳无偏,方为妙手。

  "行门子",要将平时所练的一字线法和斜肩吊背进一步加强配合,即与鹿伏、鹤行紧密配合。鹿跑得快时,肚皮几乎要挨着地面,故称鹿伏;鹤行走时是提腿拿脚,高起高落,蹬踩而下,故称鹤行。取此之形,合以内太极之气,外太极之形,才真正是太极之四处着力,中间雷劈。乃真太极之象;处处不离中,处处不离空,处处不离合,行走""来会不自觉地自运自转,前后、左右、上下、折叠起伏,层伸吞吐,纵横交错,似有轨道循环不己。是随心所欲,形神俱妙,而不是拘于规矩套路。即所谓"一动一静精神到,气遍周身不少滞"。可快可慢,可刚可柔,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在此还须指出,学习"行门子"之前,必须先行学好《艺学纲领总论》和《艺学十二条目分注》。

  《艺学纲领总论》

  夫人之精神蕴于心,而注于目。由目散于四肢,达于百骸。必天君泰然,而后百体从命。故艺者口诀有云"心为主帅眼为旗,开路先锋手最宜;两脚出没如兵器,五营头肩肝胯膝。身似阵图与队伍,步称坐骑岂支离;若知号令由何起,法动声随贵及时"

  《艺学十二条目分注》

  心运等,首坐镇。(心贵灵稳,灵则遇势能识,可以见机生情;稳则临故不惧,可以逸待劳。)

  眼审察、首当前。(眼分正偏,正必直视,其神显,而易夺,偏为睨视,凝而不眩也。)

  头聚周身之势。(前钻后仰,旁摆下促,皆有点撞之法。)

  肩操变势之权。(耸肩纵步,或坐步沉肩,急步转肩,上摇肩闪步,帛肩掣步,其中亦有靠撞之法。)

  肘与肩通变化,须要联贯。(盘肘避内,搐着挫肘,拥前挑上,叠肘盖一,闸肘避下,勾肘避处,抽肘捣后。)

  手随腕转来往,莫教空翻。(甩、崩、豁、挫、撇、裂、搠、闸、勾、捋、带、扫、劈、沉、滚、横、挡、拥、靠、摅、挂、点、卡。)

  胯制胜于中间,未发宜含而不露。(撞跨、坐跨、摔跨、撩跨。)

  膝无敌于下部,即出必直而相连。(捉膝、摆膝、切膝、撞膝。)

  脚随发而随收,用不拘乎前后左中。(摆、撩、扫、撑、挂、边、兜、句、点、踹、闯、漂、蹶、跺、弹、搏、搅、崩、掇。)

  身忽起而忽伏,不离乎进退盘旋。(抽身引法,舍身空法,闪身进法,抖身掸法,翻身打法。)

  步以舒已之技,层已之能,落处亦关分寸。(闪步、撇步、急步、坐步、止步、撤步、捆步、撞步、顺步、拗步、跳步、偷步、颠步、拨步。) 声以惊人之胆,夺人之气,发时宜判后先。(先声者乃诈进之法,如曹操伐吴,诈称八十三万也。后声者,乃救急之法,如桓侯之喝当阳是也。)

犹龙派太极拳周身法不同于以前介绍的各种功法,是高级的气功锻炼方法。其势严谨,又合着气口(金蟾气)而练。气口既有严格的要求又要舒畅顺达,起伏、折叠、捻拧搓擦,架势繁多,幅度很大,细微之处不可有点滴偏差。此功无人指导恐难以学会,有愿意学者,我愿亲临指导,我将手把手地教会。这样我既不是私秘天宝,也不是滥传、妄传而妄洩天宝,因时、因地、因人而传还是必要的。

以前介绍过定势八法、周身法、五步七星是整个套路的母拳,即三个懒搭衣和两个双按,练后脚下出现七颗北斗七星(因为足跟着地,脚趾内扣,涌泉空悬,练起来左右旋转,练功后地上留下了足的印迹)。如果是单独练习五步七星,练到两个双按时就地慢慢起身收势不收势都行,但要站好定势八法,由定势八法向臀收偃月三张弓上要求,再打周身法。周身法要打四面,也就是四个方向各打一遍,以应四象,即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天体上的恒星,它们分布在四方(东南西北),著天不动所以周身法是定步、活练的一种动静结合的行气功夫。

五步七星加上四面周身法,这样七星四象,正好是天罡盘的一种功夫练法。

周身法与五步七星是犹龙派太极拳功夫的核心,本门拳利注重二十八宿和北斗七星,究其原因;原来是研究内气外气离不开天、地、人相应。所以本门派有内天罡(咒)与外天罡(咒)之说。内天罡指人体自己,外天罡则指以著天不动的恒星为准,是与北斗七星联系在一起的。那里的气场很强很大,用之不完取之不尽,并且不受任何物质的阻隔,只要是北斗星斗柄所指之处即为生气之源,因此练功采气功效甚大,以本门派言之,则是采玄天上帝虚空真炁。此功法必须由老师口传心授(单传独授)方能得到。五步七星的双按即含此意。

周身法练意歌诀:

立如平准出天然,周身上下水一潭。憨憨厚厚如泥塑,恭恭敬敬心意专。参天拜地拜祖先,一丝不苟认的端。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全。四面八方中宫站,五行六合七星见。八卦九宫认真参,三田相连为一贯。前后左右成一线,浑身上下气盘旋。升降折叠势要圆,九曲之珠节节穿。奇经八脉阳气转,螺旋环中圈连圈。子午卯酉在其间,天罡四象钓金蟾。练者若晓其中意,三七慧剑乃真传。

操练法 预备式:

定势八法,尤须站好。披肩三次,四梢要挑。一脸正气,排除干扰。臀收偃月,三弓撑好。凝神睨视,泥塑木雕。气运周身,无微不到。法势未动,气已先行。

 

周身法操练次序:

左右侧搌,掌要平绕。绕至胸前,掌按指翘。上提下按,双手捧撩。行至脑后,曲肘弓腰。贴腮而下,手背相交。顺势下行,双手叠好。左外右内,抱腹对窍。掌往横拉,腕转指翘。绕至胯上,手背贴腰。弓身下势,手围膝绕。转腕捻指,提插有窍。蹲身到底,腮肩膝奇。手搌足边,此是外圈。内圈在里,续而内搌。有脚而腿,由裆而膝。顺势而升,手背相吸。提拔吊起,翻腕下垂。十指相对,下蹲抱搌。如滩稀泥,搂抱裆里。续往后插,两手分擗。双手两脚,均要一齐。收敛回来,还在裆底。曲腕转指,连身慢起。升至腹前,三盘转环。环中有圈,双手平端。徐徐捧出,如看金丹。怕人拿去,曲指旋腕。捲掖腹边,填回丹田。手背相贴,立反指尖。上行腮边,肘曲指弯。脊背撑圆,下拉分捲。行至腋下,各插两边。贴于脊背,向下伸延。连身蹲下,气势缓均。手至脚跟,返圈伏身。裹肩翻腕,手心朝天。大圈大揽,贴地划圆。圈至正前,手背相连。变成平掌,拉到脚尖。伏身变掌,横撑两边。双手掌根,都在外面。顺脚而转,拉向后边。拉至臀下,拔背提插。插至海底,十指相对。收臀欲站,两臂撑圆。对拔拉长,两手上扬。手背相接,掌根严贴。双手合十,躬身施礼。肘贴腹底,贴腿挨膝。中平碾掌,抱拳守一。周身法势,气润身体。四肢百骸,周流不息。松缠慢裹,捻拧软绕。连绵不断,谓之太极。天罡四象,三才合一。混圆真炁,尽收身里。

 

 

韬钧太极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