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说父母是无需证件就能上岗的职业,子女又何尝不是呢?

 蔡垒磊 2021-07-16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父母是无需证件就能上岗的职业。

这话的意思大家都懂,就是很多人不具备教育的基本能力,还在干着毁人不倦的事儿。

想来做父母也是挺难的,不管怎么做,总会有人说不对。严了,不尊重孩子;松了,不为孩子未来着想;给孩子钱花,惯坏了孩子;不给钱花,克扣零用钱;陪伴孩子多的,不如好好工作,给他一个拼爹的高起点;不陪伴孩子的,只知道赚钱,钱再多孩子的童年还能回来吗?

有点像二人骑驴,怎么都是别人有理,所以看起来,似乎人人都做不好父母,然而对于子女来说,除了虐待老人以外,好像很少有人会指着“不会做子女”的。

这就有点不公平,我们只说父母不懂做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却普遍偏低。

当生存能力退化以后,父母已不再适合继续跟年轻人一起争夺生存资源了,他们逐渐地退出社会中坚,很多老人就此闲散度日,失去了生活目标。

很多子女会把这种不愁吃穿的状态称为“享福”,老人们自己也觉得自己好像过得挺好,但又不知怎么就是浑身不爽,感觉很矫情。

其实这是对“享福”最大的误解。

未来的老年人能够自给自足的会越来越多,要达到这种“享福”的状态也越来越不需要依靠子女的赡养。因此,如果这样就叫享福,那么作为子女当然是太容易了,因为本来就不需要做什么。

中国有大量的老年人,他们热衷于催婚、催生,也热衷于帮子女养育下一代。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除了邻里之间的攀比和压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找不到自身价值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年轻时候干啥啥都行,现在感觉什么都没了用武之地,所以也只能通过“忆当年”过两句嘴瘾。如果能够通过工作获得快乐,他们大都是不愿闲散的,但各种现实让他们不得不服老。

以前做一碗饺子,孩子吃着津津有味,现在馆子里做得好吃得多。当什么都能用钱买到更专业的,他们那些换不到钱又买不到快乐的技能就找不到存在的价值感,生命的强韧度就渐渐消失了。

我自己在工作之后,就很少回家吃饭,有时是为了节省时间,叫点外卖就可以接着做事,有时是不希望父母为了我的到来而准备太多,等我走了之后又吃剩菜。

母亲常常会提出到我家帮我擦拭窗户,甚至每天帮我送饭,我都拒绝了,一来是她不会开车,来回太辛苦,我叫个服务就几分钟的事儿;二来是我不习惯欠别人,尤其是人情,父母的也一样;三来是我的私心,我希望有更多的私人空间。

不知道有没有发现,我们所谓的为了父母着想,其实常常是为了自个儿,很多人不一定想得很清楚,是他把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动机给埋起来了,把为人着想的那部分给展示出来了。

为人子女,并不一定要报答父母之恩,毕竟恩情不是一种交易。只是,就算只把父母当成普通朋友看待,至少也该用心以待,不是以你的便利出发去解释他们需要什么,而是从他们真正的需求和快乐出发,为他们提供产生快乐的机会。

我知道有一个平台,它比我们更懂得如何找到父母的“剩余价值”,以及如何让父母的生命在后面的日子里绽放出光芒。

它就是日医的介护服务。日医介护,打破传统的仅照顾衣食住行的护理观念,在辅助老人完成日常生活的同时,帮助老人建立自信。


视频中介绍的就是通过日医的介护服务帮助老人重建自信,为老人本人及其家庭带去欢乐的过程。

日医的介护服务是为需要照顾的老人提供专业护理,由经过日医培训的专门介护人员提供以“自立支援”为核心的介护服务。

所谓的自立支援,是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支援老人尽可能发挥自己具备的能力来完成生活,延长老人的健康寿命,而不是为老人提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老人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入手,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如果你也有照顾老人的烦恼与不安,如果你也在考虑到底什么才是对老人真正的关心,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老年人的护理知识,可以关注他们的公众号“日医介护之窗”(ID:nichiijieh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