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飞怎么死的?令牌十三道,含冤风波亭1

 liuhuirong 2017-07-20
岳飞怎么死的?大河南北捷报频传,金军屡战屡败,陆续渡河北退,岳飞上书朝廷,说:“现在是陛下中兴的时机,金贼必将灭亡。倘若不乘胜歼灭,恐怕会遗留后患。希望陛 下能够赶快下令,使各路兵马火速进军,早日收复河山”。但宋高宗、秦桧为了向金朝求和以保全自己的统治,竟然连下13道金字牌,下令岳飞不许深入,立即班师回朝。

岳飞之死
 
  当时,数万岳家军分布在河南中、西部的广大地区和陕西、河东、河北的局部地区,战线了得太长,兵力分散,而张俊、韩世忠和刘 犄等部奉命已经或正在后撤,如果岳飞一军前进,必然造成陷入孤军深入的局面。鉴于形势,最关键的还是君命难违,七月下旬,岳飞违心地拒绝了两河地区百姓要 求他继续北伐的请求,奉诏班师。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是岳飞多年为之奋斗的夙愿,今朝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宋高宗与秦会葬送了这次最有希望的北伐战争,痛惜这 十年的功业,灰飞烟灭,悲愤地喊出:“江山社稷,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果然在岳家军南撤之后,河南一隅州县很快被金军所重新占领。

   绍兴十一年正月,完颜宗弼亲率大军将近10万直接突入淮西,企图以战迫使南宋议和。朝廷上派遣张俊、杨存中、刘犄等率军迎敌,同时命令岳飞领兵支援。岳 飞所部尚未赶到,杨存中、刘犄及张俊的部将王德已经在柘皋(今安徽巢湖)大败金军,并乘胜收复了庐州。柘皋一战一结束,张俊以为金军已经退尽,便命令杨存 中和刘犄还军,准备独吞战争功劳。岂料到完颜宗弼竟然命令孔彦舟回师攻打濠州(今安徽凤阳),张俊急忙召回已经撤退的刘犄军。不久濠州陷落,金兵重创前来 救援的杨存中和王德军。岳飞闻讯后迅速援救,但增援还是慢了半拍,当到达舒州(今安徽安庆)、蕲州(今湖北蕲春)之时,金军已经安然渡过淮河北回。

   与此同时,宋高宗与秦桧在完颜宗弼以杀掉岳飞为条件才能议和的要求下,处心积虑地企图夺取统兵大将的指挥权。高宗十分富有政治头脑,深受“重文抑武”的 祖宗家法的影响,深知收回兵权与向金朝投降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与金人媾和成功,就能收回诸多大将的兵权;也只有把大将的兵权收回,才能确保议和的顺 利进行。在宋金战争进行到绍兴七年以后,金朝国内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军事力量已大不如前,而南宋军队经过重建,在抗金的战斗中节节 胜利,使得宋金双方军事力量趋于平衡。高宗等认为收回兵权的时机成熟。

  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宋高宗与秦桧采纳了给事中范同提 出的以明升暗降、暗夺兵权的建议,调虎离山,在参知政事王次翁的积极参与下,以奖赏柘皋之捷为名,发金牌一道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三人召到临安。高宗任命 张俊与韩世忠担任枢密院使,岳飞因年轻则为枢密院副使,同时把三大将原先所主持的淮西、淮东和京湖三地宣抚司统制以下的官兵都划归三省及枢密院统一指挥调 动,而且一律改称统制御前诸军,从而割断了三人与前方将士的联系。七月时又罢了刘犄的兵权,让他出任知荆南府。岳飞和韩世忠二人对朝廷的举措感到突然,张 俊却早已与秦桧达成幕后交易,约定好在尽罢诸大将之后将兵权划归他所执掌,因此便率先交出了兵权。

  秦桧深知岳飞会和韩世忠二人是坚决 反对和金朝议和、主张北伐中原的主战派,而且关系颇好,惟恐他们联手,便宣布韩世忠留在御前听用,派岳飞和张俊前往原韩家军驻地楚州(今江苏淮安)检阅部 队,安排守战事宜。这时秦桧已经在韩世忠的军队中安排总管财政的小校胡纺作为心腹,据他密报说:“韩世忠的部将传言朝廷派遣枢密使前来分拨人马,军中的事 务一经整顿,必然产生事端,大家要慎重考虑”。于是秦桧借口韩世忠的部将耿直蛊惑人心,扰乱军营,将其打入大理寺监牢,严刑逼供,意在影射韩世忠。因此在 岳飞动身前,秦桧提醒他要将韩世忠的队伍以发动叛乱的军队来对待。

  绍兴十一年(1141)六月,张俊、岳飞一行人等来到楚州。这是淮 东战区的大本营,扼守运河重镇。岳飞巡视防务,凭吊当年战斗的遗迹,思绪万千。岳飞在查阅军籍后,方得知韩世忠所辖人马不过3万人,却能坚守楚州10余年 之久,使金军不敢侵犯,实在令人称道。他深切感到,拒绝朝廷的军令和政令是责无旁贷的。于是他向张俊恳切地表示不能拆散韩家军,反对将其大本营撤往镇江。 张俊却对岳飞的建议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下令拆毁在淮北的海州城,按照朝廷所布置的方案,将韩世忠的精锐部队背嵬亲军调往临安驻守。但岳飞在此期间得知耿 直是被冤枉的,连忙将事情告诉了韩世忠。韩世忠接到信函后,大吃一惊,连忙进见高宗,痛哭流涕,“投地以表心声”。高宗了解韩世忠,知道自靖康之变以来, 为维护自己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有救驾之功,同时一直贯彻执行朝廷的命令,因此不想深究。当秦桧明白高宗的意思后,知道不能在陷害韩世忠了,就对耿直 只处以杖刑、发配来了事。秦桧心中更加忌恨岳飞,将魔掌伸向了他。

  岳飞是宋高宗南渡后诸多将领中出身最低、资历较浅,却是功勋最为卓 著、抗击金军最有力的。他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先辈将领并称中兴四郎将。俗话说得好,人的名立得远,树大招风,岳飞的一举一动,不光受到同僚的嫉妒, 还受到皇帝的猜忌。然而岳飞对国家和皇帝是忠心耿耿,但并没有达到毫无主见的地步。相反由于出身苦难家庭,是一个在官场上不善于见风使舵、保护自己的人, 而是个性刚正耿直,为了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经常与懦弱、反复无常、目光短浅的当政者宋高宗意见相违背,不时发生顶撞,这样使得两人的隔阂不断加深。尤其 是岳飞曾经做过两件事,触犯了宋高宗的忌讳。一件事是发生在绍兴七年四月,岳飞的擅离职守。因为高宗在派岳飞执掌淮西军北伐问题上出尔反尔,他见自己统兵 北伐的愿望不能实现,一怒之下,弃军队于不顾直上庐山,为其母亲守孝。高宗认为这种举动是在要挟君主,但鉴于金军的威胁还存在,不得不好言安慰敦促其下 山,却又同时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耳”之言以示警告,在表达不满之余已暗藏杀机。

  另一件事就是发生在同年的立储事件。绍兴七年 八月,岳飞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向高宗建议安排储君一事。他希望高宗将已经养育在宫中的太祖七世孙赵伯琮(后改名为赵瑗)立为皇太子,以此粉碎金人准备立钦 宗儿子作为傀儡皇帝,建立伪宋的阴谋。此时宋高宗只有31岁,虽然他唯一的子嗣、3岁的赵旉早在8年前就以惊悸而死,而他本人在扬州溃退时因惊吓过度引起 性功能障碍,再也无法生育了,但他不甘心于此,千方百计地求医问药,祈祷神灵,根本不想及早确立的赵瑗皇储地位。这是他的难言之隐。岳飞的建议不仅触动了 高宗的禁忌,还触犯了“武将不得干预朝政”的祖宗之法,引起高宗的极大反感。因此在金廷的步步逼迫下,加上岳飞在对金和议问题上极力反对、北伐中原的决心 至死不会改变,高宗和秦桧想要以屈膝议和作为巩固自己皇位与相位的根本方针,则岳飞非死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