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付费”行业先驱荔枝微课大数据白皮书

 智汇百川 2017-07-20

前言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不同模式的知识付费类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与之相关的内容创业成为风口。而2017年,我们迎来了知识付费领域起飞年,“知识付费”概念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领域的热门话题。

荔枝微课作为知识付费行业先驱,专注知识分享与变现,支持多媒体实时直播,单课支持十万人同时在线收听,内容永久保存,可随时回放,旨在与用户联合打造内容分享社区。

荔枝微课拥有一群年轻具有创造力,并且技术强大的90后团队,产品曾创造过千万日活,百万日流水,有丰富的粉丝运营和社群运营经验。作为技术型内容公司,荔枝微课以用户获得价值为目标,将所具备的一切的技术、数据服务于内容。更在知识付费领域中首次提出“知识界的淘宝”的概念,希望能够通过用科技改变教育,不仅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同时实现知识与人之间的连接,旨在将荔枝微课打造成为一个在线知识行业的综合平台。

上线一年,荔枝微课接连获得金沙江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以及由高榕资本领投,金沙江创投跟投的千万级美金A轮融资。

数据概览

2.1 平台数据

截至2017年6月,荔枝微课成立一周年。荔枝微课公众号矩阵已累计粉丝超过700万,平台所拥有的有效课程语音累计已达到646759626秒,换言之,如果要听完全部语音,需要整整20年时间。而听众在荔枝微课停留的总时长超过了2550万小时(相当于2911年)。

在此期间,荔枝微课拥有讲师数达到82万人次,累计开课90万场次,授权听课人数超过1亿人次。

“知识付费”行业先驱荔枝微课大数据白皮书

图2-1-1 平台总体数据

2.2 用户数据

目前平台700万用户中,女性用户占比为男性用户的2倍左右,分别为68%及32%。从数据上分析,女性用户对在线知识学习方式的参与度更高,更愿意在在线微课平台学习知识以及分享课程。

“知识付费”行业先驱荔枝微课大数据白皮书

图2-2-1 用户性别分布

与近来平台主要课程内容相关,荔枝微课用户年龄发生了较大变化,用户从原本的30-40岁居多转变为25-29岁为主要用户群体,且基于荔枝微课课程多样化,用户群体也相应具备多样化特质。年龄具体占比为:0-17岁为7.42%,18-24岁占21.13%,25-29岁达到26.83%,30-34岁用户占24.71%,35-39岁占12.9%,40岁及以上用户也达到7.01%。通过数据调查获取,目前平台使用用户中,年龄最大为82岁的退休大学教授。

“知识付费”行业先驱荔枝微课大数据白皮书

图2-2-2 用户年龄分布

而有关用户的地域分布数据显示,大部分用户集中于除一线、二线城市外的其他城市,一线城市占比21.2%,二线城市占比35.3%,其他城市为43.5%。其中用户最为集中的五个城市分别为:深圳,北京,杭州,广州,上海。在一线、二线城市中,荔枝微课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在线微课的模式,也逐渐为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所接受,形成学习热潮。

“知识付费”行业先驱荔枝微课大数据白皮书

图 2-2-3 用户城市分布

除此之外,荔枝微课用户整体学历水平呈上升趋势,从初期以初、高中学历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本科学历为主。在全体用户中,本科学历用户占比高达40%,其次为高中学历21%,硕士学历与初中学历各占3%,甚至有1%的博士学历用户,其中32%的用户学历水平暂时未知。用户学历数据的改变,充分肯定了在线微课形式的教学效果以及在线知识学习模式的现实可行性,此外,快速吸引高学历用户也反映了平台课程类型快速扩张的状态。

“知识付费”行业先驱荔枝微课大数据白皮书

图 2-2-4 用户学历分布

荔枝微课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与产品的使用属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51.2%的用户使用荔枝微课的时间段为晚上8:00-10:00,是大多数用户的自由支配时间,而用户选择收听在线课程的行为,充分表明了荔枝微课具备的课程资源以及上课形式很大程度契合了用户“自我提升”的需求及当下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12.2%的用户选择在上班路上、15.4%的用户选择在下班路上使用荔枝微课,这一现象充分证明微课在当下“快节奏”生活形态下所具备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其节省流量、不需长时间注视屏幕等独特之处,无缝隙地利用了用户碎片化时间,是未来高效生活方式的趋势所向。

另外,8.2%的用户选择在睡前收听荔枝微课,7.48%的用户选择在下午2:00-4:00之间,4.9%的用户早上起床后便开始使用荔枝微课,上班休闲与午间使用占比相对较小,分别为0.4%与0.22%。

“知识付费”行业先驱荔枝微课大数据白皮书

图2-2-5 用户听课场景

2.3 课程数据

根据荔枝微课现有现有90万开课记录数据统计,单节课程平均时长为30.8分钟,平均每节课输出36条语音。

根据日均折线图数据,一天之中,用户听课高峰期集中在晚上20:00,此时也是荔枝微课讲师开课高峰期,平台主要流量集中在晚上18:00-23:00之间。根据一周七天的数据统计,周一至周五荔枝微课打开率相对较高,其中周四数据最为突出,周末整体呈现降低趋势,可以看出用户并不会集中在周末时间进行学习,进一步结合日均数据,可知用户偏向于利用工作日的晚间时间进行学习。

“知识付费”行业先驱荔枝微课大数据白皮书

图2-3-1 在线日折线图

“知识付费”行业先驱荔枝微课大数据白皮书

图2-3-2 在线周折线图

在平台众多课程类型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主要为职场、亲子、情感类,这三类课程目前也是荔枝微课平台主要的三大课程类目。其余包括健康、教育、管理、心灵、摄影等兴趣类,

均为平台受关注度较高的课程类型。其中女性用户偏爱育儿、家庭关系、减肥护肤等家庭及自我提升课程,而男性用户则偏好职场、健身、教育、时事、财经等话题。

“知识付费”行业先驱荔枝微课大数据白皮书

图2-3-3 热门话题

平台课程中,付费课程占21%,相比过去一个月有所上升,反映用户愿意为高质量课程买单的趋势,其余79%均为免费课程。付费订单显示,专栏付费(及系列课程付费)已经成为主要付费内容,达到68%占比,其次为单课21%,平台赞赏功能占4.5%,直播间VIP占2.7%,最近上线的赠礼功能占1%。

“知识付费”行业先驱荔枝微课大数据白皮书

图 2-3-4 付费订单类型

2.4 收入数据

根据荔枝微课收入数据显示,专栏数据明显优于单课数据。平均单课成交价为14.08元,平均成交量为23单,但专栏的平均成交价为90.44元,且成交量高于单课,平均为50单。而针对单课与专栏,讲师收入也存在显著差异,单个课程平均收益为425元,而单个专栏平均收益达到了5425元。由此可见,专栏,即系列课程,在在线知识付费领域有着一定的付费购买优势。根据数据反馈,荔枝微课也积极鼓励老师将课程以专栏形式开设,以形成持续内容输出的形态。

“知识付费”行业先驱荔枝微课大数据白皮书

图2-3-5 收入情况

双千成长计划

2017年6月,荔枝微课启动“双千计划”活动发布会,计划投入2000万元,孵化超过1000位月利润过万的讲师,通过官方大数据全方位辅导讲师,以实现更高效的知识输送过程。

针对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荔枝微课将全方位为讲师提供系统辅导。在进一步精细化数据的基础上,也将为讲师提供相关课程策划、设计等全方位服务支持。

帮助讲师打造优质课程是荔枝微课平台内容发展的基础,而如何长期有效地进行优质内容推广,决定了课程价值能否最大程度得到体现,因此,荔枝微课将通过多种方式及角度,全力推进优质讲师及课程内容的推广及推荐工作。

未来展望

根据华菁证券2017年知识付费报告数据,知识付费行业在2020年有望达到320亿收入规模的潜力,与之对应的平台盈利具备近50亿的潜力,而以30倍估值计算这个全新的行业,有望支撑1500亿市值。

开放的、繁荣的知识分享生态系统是荔枝微课的长期发展目标,一切以给用户提供价值为闭环。针对学员,荔枝微课将集中发展用户路径的养成,即不断获取更多平台用户;针对讲师,将持续进行准确流量的匹配分发,即帮助讲师获取更多忠实学员。为实现目标,荔枝微课将从三个层面着手执行,分别为工具层面、精准个性化推荐,及联合运作。

4.1 工具层面:永久免费

工具层面保证永久免费,即通过基本的工具功能,联结广大用户及讲师。通过数据中心实时统计功能,分析新增课程的方向、内容、评论情况、用户留存度、付费率等,及时为讲师提供反馈,全面实现数据化操作。

未来,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个性化PC管理中心后台仪表盘看到行业数据情况,如最近热搜是什么、大家愿意购买的是什么。通过收集大数据并进行精密分析,荔枝微课将为讲师提供更好的行业环境参考。

4.2 AI人工智能:精准推荐

从2016年10月开始,荔枝微课聘请了GOOGLE语音人工智能以及专攻大数据研究方向的专家,参考其他各种行业平台的内容推荐模式,构建了不同的推荐模型,对用户进行精准识别,将内容与用户偏好精准匹配,旨在为不同的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今后,用户在登录荔枝微课时,每个人看到的课程推荐都将是千人千面、个性化的。

4.3 共同成长、联合运作

从2016年底起,荔枝微课开始尝试以官方的形态举办主题活动,在有效的数据支撑下,荔枝微课也将持续联合平台的机构、讲师、作者、内容创作者,一起策划并举办高转化、接地气、市场价值高的专题。

荔枝微课将不断为讲师提供最优资源,及时共享有效信息,与讲师联手,将荔枝微课打造成为在线知识付费领域的综合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