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活神仙”,前后能知五百年,临死前说:我家百年之后必出能人

 山地之仔 2017-07-21

一“活神仙”,前后能知五百年,临死前说:我家百年之后必出能人

指点江山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的那些开国皇帝中,朱元璋算得上是一位最具特点的传奇人物了。他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走到帝位上除了自己的"天命"之外,更离不开他玩弄权势的手段。这种由封建愚昧农民政权建立的国家一开始就带有底层社会的劣根性,从登基之后便开始清洗那些跟着自己打江山的元勋们。这场大血洗中幸存者只有皇帝的自家兄弟,血缘关系才是维系君臣之间最稳固的纽带。

朱元璋诛杀了多少有功之臣我们自然不必赘述,我们今天只着重介绍一个对朱家定天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能臣。据说这位臣子善于占卜天意,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位如同神一样的能臣就是刘伯温。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他的自私狭隘和猜忌让他将一个个跟随自己多年的开国元勋们或处死或流放,而这些重臣中最让他后悔处死的就是刘伯温了。虽然朱元璋并没有直接下令除掉他,但是却间接的默许了那些想要刘伯温性命的人胡作非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元璋也算是借刀杀人了。

自从朱元璋得到刘伯温这个神助攻之后便真的是如虎添翼,如果没有刘伯温恐怕整个军队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没有这位神人在背后出谋划策为他撑腰,朱元璋也就没有了放手一搏的勇气,也势必会错失良机。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就是这样一位能掐会算的神人为何没有算清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呢?还要在天下大定之后继续为他卖命。

这也正是古代"士"的精神宗旨,他要的不是金钱美女,不是享受不尽的富贵,而是要通过辅佐一代帝王来施展自己的平生所学,这种纯粹的士族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学习的。当朱元璋开始铲除那些开国元勋时,刘伯温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护他们,因为他知道唇亡齿寒,他们这些人都是相互依偎的关系,只要有人被拿去开刀那肯定这一群臣子都要遭到厄运。所以,保住他们,又何尝不是保住了他自己呢?

刘伯温最终还是动摇了自己"士"的目标,向朝廷告老还乡。但是朱元璋对他还是一百个不放心,要求将他的一个儿子留在朝廷里继续为朱家卖命,这很明显就是要拿他儿子来作为控制他的一种手段。因为朱元璋早就疑心他有可能会找机会造反,这样做就是为了平衡他的大明朝的威胁,让他不敢轻举妄动。我们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其实朱元璋做的也并不是十分过分,毕竟身处高位的人内心总会有不安全感,他为了自己的江山必然会边利用边制裁自己身边的这些大臣们。

在封建历史中,功高盖主是古代所有臣子们的悲哀。

刘伯温告老还乡之后便染上了疾病,皇上派身边的亲信给他送了好几副药,但是这些药吃过之后刘伯温的病情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反而有加重的倾向。刘伯温就这样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病入膏肓,弥留之际皇上终于还是亲自来看望他,但是他却实在接受不了这假惺惺的嘘寒问暖,带着自己内心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大明王朝。

关于刘伯温的墓有两种说法:一说浙江省文成县。另一说在苏州定园内。

在石圃山中支夏山之麓,系省级文保单位。九支小山脉延伸至此,俗名"九龙抢珠"。位于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 ,占地 812平方米,墓前有石碑一方,上刻"明敕开国太师刘文成公墓"。墓前有田形似墨砚,有小土丘。形似龙珠;左方有一品字山丘,形似笔架。民国初,章太炎撰有《吊文成君铭》。

刘伯温墓青草萋萋--据载,刘伯温临死前,子刘琏、刘景呈上有石马、石狮、石将军把门、条块石铺成的三进三圈坟墓图,被刘伯温撕得粉碎,并劝诫儿子说:"墓字上草下土,若用石铺,怎么生草?古人造字,大有讲究,人不能靠造坟墓立牌坊流芳百世。试想,张良、诸葛武侯墓又在哪里?"按遗训,刘伯温之墓不砌条石块石。

不但如此,他还对儿子说:"我的死你们不必难过,我们家的诚意伯爵位未来会被朝廷革除,不过你们不必担心,五世之后,我们家会出一个武官,从此就会长久的传承下去了……"说完就咽了气。

到了明孝宗弘治初年,明孝宗下诏,寻找刘伯温的后人为处州指挥使,这是一种武官,而从刘伯温那一代到此时,正好五世。

后世史家的笔如何书写这段史实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君臣之间的那份惺惺相惜真的早已经荡然无存了。

回想当初朱元璋带领着追随自己的那一群臣子东征西战的日子,唯一离不开的就是他手下的这位神人刘伯温。他依赖刘伯温的程度就如同自己需要吃饭喝水一样,没有了这个能掐会算的大军师他的这个团队真的就是一盘散沙。朱元璋曾经多少次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询问刘伯温的建议,难道他之后加害这位昔日里为自己出谋划策的能臣时就没有一丝的不舍吗?但是,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恐惧还是超过了之前他们携手打江山的感情。

我们也不是十分了解古代风水易学的知识,但是能够对刘伯温心中无法释怀的悲哀而感同身受。他曾经留下过遗言不准将自己的墓地周围砌上石头,不能压制青草的生长。这也或许是要给后世留一个启示:天地万物相生相克,人为的力量始终还是渺小的,如果逆天意而行终究不会有圆满的结果,顺其自然,才会水到渠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