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昏肖祖愚更甚 乾统伊始失人心

 国民一员 2017-07-21
孙昏肖祖愚更甚 <wbr> <wbr>乾统伊始失人心孙昏肖祖愚更甚 <wbr> <wbr>乾统伊始失人心孙昏肖祖愚更甚 <wbr> <wbr>乾统伊始失人心孙昏肖祖愚更甚 <wbr> <wbr>乾统伊始失人心孙昏肖祖愚更甚 <wbr> <wbr>乾统伊始失人心孙昏肖祖愚更甚 <wbr> <wbr>乾统伊始失人心孙昏肖祖愚更甚 <wbr> <wbr>乾统伊始失人心孙昏肖祖愚更甚 <wbr> <wbr>乾统伊始失人心 

孙昏肖祖愚更甚  乾统伊始失人心

——辽乾统元、通宝赏析

公元1101年(寿昌七年)正月辽道宗撒手人寰,皇孙耶律延禧奉诏即位,尊号天祚皇帝。二月壬辰朔,改寿昌七年为乾统元年。当月开铸了乾统钱。传世所见乾统钱,有元宝、通宝两种。元宝见有平钱、折二、折三、折五、折十、折十大型六种形制。通宝传世仅见折五型一种。

天祚即位后,面临的首要大事就是如何彻底为受耶律乙辛诬陷致死者平反昭雪,为被籍没者除其奴籍,使蒙冤被流放者得以召回。他如能果断地照此拨乱反正,必能结人心、除弊政,使辽冤气淤积的天空出现朗朗青天。然而令人寒心的是,耶律延禧比其爷爷昏庸更甚。从小生活在重压下,养成多疑孤癖性格的天祚帝,既没有拨乱反正的胆魄,更没有改弦易辙的头脑。他不仅把道宗时期的诸多弊政全盘接受下来,在对待乙辛余党上也瞻前顾后疑虑重重,令忠贞之士大失所望。他竟把究治乙辛余党的首要大事交给了两个贪赃枉法之徒主理。这两个家伙趁机疯狂收贿受贿,使乙辛余党大部分漏网,而使许多冤案不得昭雪。就这样,天祚帝连自己冤死父亲葬身之处都未查明,只把乙辛剖棺戮尸及几个主要乙辛同伙的家属没官为奴,就匆匆结了案。从此,天祚被群小包围,正人君子都被天祚从身边赶走。在这伙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下,辽的经济在下坡路越走越快。特别是朝廷派出的银牌使者更是狐假虎威,到处肆意摧残百姓。其中到生女真摧征海东青的银牌使者,更是贪得无厌坏事做尽。每次到部落来都是科敛百出,而且要年轻貌美的女子“荐枕”,而且不问社会地位高下,既使是部落长的妻女只要他看上也一样要陪他睡。这种屈辱让女真部落的首领们忍无可忍,各部逐渐自动联合共同对抗大辽朝延,并一点一滴地为埋葬不可一世的契丹王朝做好了心要的准备。

道宗时,辽的货币制度已经发展成为当时中华大地,比宋、西夏货币制变度、更成熟、更成功的制度。经济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物价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和低廉。银钱同行的货币制度运行良好,货币发行回笼顺畅无阻。辽朝境内没有发行过纸币,没流通过铁铅低质钱,没出现过通货膨胀,也没出现过钱荒,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天祚之时,由于群小贪盗,朝廷上下穷困,库府无余积。大量金银和铜钱流积民间,并被大量贮藏。朝廷为推动流通,促进货币回笼,严禁铜钱出境和贮藏。并加大鼓铸力度,使铸额直追大康年。可是,与统冶者的愿望相反,愈禁走私越厉害,愈禁百姓越贮藏。愈铸得多,穷困越严重。货币流通回笼的恶性循环,令天祚及其大臣束手无策,辽朝的财力、国力日见衰败。

传世所见的乾统元宝钱的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折十大型六种形制,钱文乾统元宝四字,均隶书,右旋读。制作都比较规整,质量超过道宗朝钱。钱文字形上下稍扁、左右匀称,有粗细两种字体。书法用笔斜执,潇洒多变。粗字者雄浑沉郁,厚重雄强。细字者天真灿烂,婀娜多姿。钱文整体仪态宽闲,颇具豪放古朴之神韵。

平钱版式较多,有助国手、大字、粗字、斜字、背星、背花穿、小样、大样;阔乾、扁乾、狭乾、草旁乾、异曰乾、斜钩乾、;阔统、狭统、长统、异统;狭元、长元、矮元、双挑元、右挑元;阔宝、狭宝、人冠宝、俯冠宝、仰冠宝、四脚宝、异贝宝等。其中,助国手、背星、异曰乾、四脚宝较罕少,大字、阔乾、双挑元、右挑元、异贝宝少见。钱径一般在22-25毫米,重在2-5克间。内蒙古及东北三省,河北、山西都有出土。

折二钱,早在清嘉庆进士、古泉学家倪模(1750-1825)《古今钱略》中就曾有记载:“乾统元宝。径九分半(28.5毫米)、重二铢九絫(5.1克弱)”。倪模刊钱实物今已不知所在。

折三钱,原在南宋洪遵《泉志》有载:“乾统元宝。径寸(30毫米),重三铢二絫(5.6克)”。实物今亦未再面世。

折五钱,在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851页有载,其注说:“仅见二品,另一枚(折五)于近年在云南发现”。但据笔者考查,华先生对辽钱形制了解可能有误。因为他所说的折五钱,实际应为折十钱。笔者收藏有华先生所说的折五钱实物。实测钱径40.26毫米,实重20.4克。形制数据均在辽折十钱数据范围内。据此,知华先生未见实物,所以形制判断有误。云南发现之折五钱,未见拓图和形制数据,只能按折五钱待查。

被华光普当作折五钱,实为折十钱的乾统元宝大钱,有粗字与细字区别显著的两个版式。粗字隶书韵味充足,细字隶中含楷、似隶象楷、别具风味。粗字笔势枯脆,侧锋运用较多,俊俏方健、豪迈古朴,很有北魏碑刻神韵。细字笔力刚健、醇雅清新,体势朗逸、风度优雅,具有情趣古典的行书风格。粗字棱角呈方型见棱见角,细字无棱无角,拐角处呈圆弧者多。乾字旁钩写法独创,乙字头上为一竖一横似上字一、二笔,此种写法在钱文中仅见。统字远承统和,近与乾统小平统字同出一手。宝字,粗字宝盖方大;细字宝盖圆润斜冠。粗细字二钱,形制也有明显区别。粗字轮郭面背都较宽,细字轮部面都较狭。两种钱钱文都联轮接郭与折十大型显著不同。

折十大型钱,在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850页也有刊载,只是标明折十。注:仅见三品。此种钱径46-49毫米,重30-35克。有两种版式,一种四字离轮离部,乾统宝三字较狭长,元字儿部较宽。一种版式乾与郭相连,统与较相连,宝字宽大,元字较小。乾为鱼钩乾,面背轮郭都较宽。形制规整,制作精工,为辽钱中质量上乘的佳品。2005年嘉德拍卖公司曾拍卖一枚此种大钱,拍卖成交价30万元(记忆可能有误),可见其珍罕程度。折十钱珍罕程度与折十大型相当。折二、折三实物如在世,应为孤品。折五钱空缺,相信民间定有收藏,珍钱能否现身于世,我们将拭目以待。

乾统通宝仅有一两品传世,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有拓图刊载。钱文为典型的辽体隶书,顺读。乾统二字略扁,通宝二字稍狭长。中缘中郭,背部旋背,形制美观。钱文书法颇具北朝书风,宽博拙朴,严谨遒劲,辽隶风韵已达炉火纯青、自成一体的境界,钱径35.69毫米,重10.9克,应为辽钱中折五型钱。此钱珍贵程度超过元宝,堪称大珍中之罕广珍。

泉痴山人2007-11-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