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断章难取真义

 沧海一粟1951 2017-07-21

断章难取真义 

来源:喻吉平诗词

 1、父母在,不远游。
下半句是 “游必有方”
意思是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所以要告知父母远游的去处,也要找到安顿父母的方法,再远游),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2、“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后面还有一句:“硁硁然小人哉”。
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
“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庄子.养生主》一直被许多人用于鼓舞学习者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这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意思大概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

4、“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现在人们普遍理解作为儿女,要为家族续香火,不然就是不孝,完全错了。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种之说,但孟子说过有五不孝),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
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一舜出家在外,二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古有以帝王为父母一说,三舜的父亲对他很暴力,即使这样他还是很孝顺。所以君子们都认为一样)。和生孩子续香火没任何关系。

5、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所以,凡人信徒若学活佛之行,必坠魔道。

6、三思而后行,其实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的意思是想两遍就可以赶紧去做!

7、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后面的句子才是完整的解释!孝,缘于心,而非行。如果只看到表面上的行,那么家贫的人买不起高档的物品给父母,岂不是穷人家就没有孝子了?所谓淫,只要不是付诸于行动,对美色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好(心动),都是正常的本能。如果你出于爱好,就要去占有,强夺,霸权行动,那才是万恶之淫。如果心动算淫,那世上无完人。

8、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
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阳平),这里的'为’是动词
句意为 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改进提升自身不足),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

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一般人的理解:“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其实这句话的简单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断章难取真义 <wbr>(一)


10、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句话让孔子背上了千古卖骂名,也成为历代攻击儒家迂腐封建轻视女性的"证据"。其实,这句话还有下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此处女子小人指家中仆妾言。妾视仆尤近,故女子在小人前。因其指仆妾,故称养。待之近,则狎而不逊。远,则怨恨必作。善御仆妾,亦齐家之一事。白话试译:先生说:“只有家里的妾伺和仆人最难养。你若和他们接近了,他将不知有逊让。你若和他们远了,他便会怨恨你。” 古代作为侍妾的女子没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经济亦不能独立, 所以心胸与视野受到很大限制。小人缺乏真诚向善的意志, 以自我为中心, 放纵欲望, 计较利益而忽略道义。孔子认为只有作为侍妾的女子和小人难以共处, 与他们亲近, 他们就无礼; 对他们疏远, 他们就抱怨。然而两者的原因不同, 侍妾女子是缺少教育也难以自立, 小人则根本不愿自觉反省。 所以,"女子"非现代意义的泛指女性。

 11、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晚明才出现的句子,却在清明代才出现在相关文献中。它的全句是:清·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辩)是才,女子无才便(辩)是德。’此语殊为未确。” 意思是:男子与人争辩的时候能够显露出道德修养,女子不与人争辩是有道德修养的缘故。
“德重于才”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信念,不分男女。此外,中国人对于男性总是主张要以“德”为本,宁舍“才”而有“德”,故谓“男子有德便是才”。对于女人,也是如此。

 12、人尽可夫 这句话现在基本上成为了指责女子作风有问题的话。事实上,人尽可夫,不是这个意思—— 《左传》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於市。厉公无柰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 这是“人尽可夫”的出处。因此认真看来,本来的意思跟现在大家熟知默认的意思相去极远。自己的丈夫要杀害自己的父亲,在两者只能选择一个的生死关头,她的母亲说“父一而已,人尽夫也”。是从血缘的唯一性上做了比较,指出两者的不可比性,父亲只有一个,而丈夫选择的范围就是天下男子了。

 1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很多人都拿这句话攻击孔子,说中国就是依据这句话历代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愚民政策。去年的某次聚会,也有人说"孔子早就说过:老百姓只可以按照政府要求去做而不必知道为什么。所以政府的政策都是不透明的。"其实,古代没有标点符号,这句话的断句应该是这样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即当执政者认为老百姓的道德、行为符合“道”、“礼”的要求时,就随他去,不要管他。如果老百姓的道德、行为不符合“道”“礼”的要求,就要告诉他,引导他。

 14、以德报怨这似乎一直以来是被赞美的美德。但是,它的原文是这样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反问:"如果以德报怨,那拿什么报德?他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但是,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他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对不讲是非标准、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所以,面对怨,应该“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也就是说:讲道德要有一个标准,一不能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二不能姑息养奸,纵容犯罪。现在人说的以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权利,就是"以直报怨"的最好注释。

 15、铁中铮铮 “铁中铮铮”,常被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出众,但原文是“铁中铮铮,庸中佼佼”,意思是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
  此句出自《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这种原本是有褒有贬、很有节制的称赞,却被后世误读为大事褒扬的典故为数不少,如“铁中铮铮”,如今常被用于形容一个人才能出众,但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刘盆子传》,系汉光武帝刘秀接受赤眉军投降时,认为赤眉军将领徐宣回答得体,所给的当面评价,全文是“铁中铮铮,庸中佼佼”,意思是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这位徐宣投降后被“待以不死”,赏赐了一些田宅,稀里糊涂过完下半辈子,很显然,刘秀对此人的才能评价,也就不过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