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讲 蓝色海疆与白银资本(6)

 liuhuirong 2017-07-21
而这个时候,在严嵩那里买到官职的戚继光开始了他抗击倭寇的生涯。戚继光赴浙江就任时,东南沿海正值倭寇蹂躏猖獗,把悲观和惶惑带给明朝市民,南京12万驻军竟对几千名倭寇毫无对策。这种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情况让戚继光焦虑。

   他到了浙江,先检阅那儿的军队,发现军队纪律松散,根本不能够打仗,就决心招募新军。他一发出招兵命令,马上就有一批吃够倭寇苦的农民、矿工自愿参军, 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主武装也参加了进来。戚继光组织的新军很快发展到4000人。他有条不紊地实施建军方案,明确官兵的职责,统一武器的规格,尤其是确 立铁一般的军法,以此端正军队的作风。

  戚继光是个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懂得兵士不经过严格训练是不能上阵的。他根据南方沼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兵士使用各种长短武器。经过他严格训练,这支新军的战斗力特别强。“戚家军”的名气在远近传开了。

  戚继光为了改变装备的劣势,开始重新采用“包钢”技术,他仿制日本长刀锻造“戚家刀”。这种刀的刀身类似日本刀,不过长度要比日本长刀短小,有八十到九十厘米左右,而且为了适合明军的使用习惯,刀柄有一个向下的弧度,这使得明军在兵器上拥有了对抗能力。

   为了对付日本武士的灵活散攻战术,戚继光创造了“鸳鸯阵”。“鸳鸯阵”是一种七个人或九个人,甚至是十一个人一组的阵法。其中七人阵法是中间一个拿狼筅 (砍下来的大竹子),中间这个人身高马大,拿一个茅竹,两边两个人是长枪手,长枪手的两边是两个盾牌手,拿盾牌,拿腰刀,这看来是一种攻防兼备的阵法。

  《纪效新书》中明确记载了以十一人为一队的阵法,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两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复次四人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阵法可以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

   过了几年,倭寇又袭击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戚继光率领新军赶到台州。倭寇在哪里骚扰,他们就打到哪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海盗队伍,哪儿是戚家军的对 手,交锋了几次,戚家军每次都取得胜利。最后,倭寇在陆地上无法立足,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继光又用大炮轰击。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兵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 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投降。倭寇见到浙江防守严密,不敢再侵犯。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进攻桃渚、圻头,戚继光紧急率兵 至宁海,扼守桃渚,大败倭寇于龙山,并追敌至雁门岭。后来倭寇乘虚分兵突袭台州,当时在台州聚集之倭尚有万余,船只五百多艘,而戚继光却在台州先后九战皆 捷,四月破敌于花街,五月取得“白水洋大捷”,取得如此功绩,台州军民曾刻碑以纪之,而与此同时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倭寇于宁波、温州,自此浙江东 部的倭寇被平定。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当时的宁德城已经屡次被倭寇攻破,在距城十里有一横屿岛,四面皆为 水路险隘,倭寇以其作为大营。附近明军官军不敢出击,双方对峙达一年多。新到的倭寇又一路在牛田(今福清东南)扎营,另一路在兴化(今莆田)扎营,东南互 为声援。闽中各地连告急,胡宗宪复檄戚继光率军前往剿之。

  戚继光决定先进攻横屿,乘潮落水浅,“戚家军”每人持草一束,填壕而进,大 破横屿的倭寇巢穴,斩首二千六百。后戚继光引军至福清,击破牛田倭寇,并乘胜追敌直致兴化,连克倭寇六十营,斩首千余人。直到平明大胜入城,兴化的军民才 知道“戚家军”的到来,当地百姓牛酒劳师不绝。

  大胜之后,戚继光回师浙江,在到达福清时,正遇倭寇自东营澳登陆,“戚家军”于此又斩敌二百余人。此时广东总兵刘显亦屡破倭寇,闽中倭寇已被肃清。同年,从福建败走的倭寇,进犯台湾鸡笼一带,也被当地高山族人民击退。

  在戚继光回到浙江之后,毛海峰率倭寇攻下平海卫,此时俞大猷已经被朝廷解禁复出,被任命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副之。

   在平海城陷后,总兵刘显所率军少,不敢进攻,而此时俞大猷军也不想进攻,认为需等待大军合围平海方可发起进攻。终于在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 戚继光率领浙江兵至平海,大军汇集之后,巡抚谭纶将中军,刘显在左,俞大猷居右,合力进攻平海。戚继光为先锋先行,左右军随后而进,此战斩寇首二千二百 级,解救被掠者三千人。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二月,倭寇余党重新纠集新倭万余人,连续围困仙游数日。戚继光率军出击,大败倭寇 于仙游城下,又乘胜追寇而败之于王仓坪,斩寇首数百级,其余大多坠崖而死,剩下的数千倭寇逃到漳浦蔡丕岭,此时戚继光兵分五哨,率士卒身持短兵攀至崖上, 俘斩倭寇数百人。

  同年十月,潮州倭寇二万人与大盗吴平军相互成掎角之势以对抗明军,俞大猷率军大破敌于海丰,残余倭寇夺渔船逃入海 中,俞大猷和部将汤克宽又连破吴平数次,迫使吴平归降。未几,吴平又重新造反,并于嘉靖四十四年(1564年)秋入犯福建,俞、戚二将“双剑合璧”,俞大 猷率领水军,戚继率领陆军,再次击败吴平海寇于南澳,自此大股海寇皆并击破,危害已久的倭患终被荡平。

  外敌还是黑帮:不得不说的倭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话是戚继光将军说的。诗句中的“但愿海波平”,所指的就是希望平定倭寇之患。

   真假难辨的外敌与黑帮元末时天下大乱,就有一些日本武士来到中国沿海地区活动,而明代的倭患也早在明初便已开始。明政府曾在辽东到浙江、福建再直达广东 的漫长沿海筑建海防来进行防御。由于明初的国力“较为强盛”,太祖皇帝对外的态度也比较强硬。自洪武二年(1369年)开始,明廷曾数次向日本派出使节质 问当时的日本政府,足利良怀当时还是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日本内乱,无法彻底解决海寇问题。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双方协定:“日本十年一 贡,人止二百,舟止二艘,不得携兵器,违者以寇论。”并命令日本政府禁止入寇。永乐初年,室町幕府曾几次向明朝进贡和帮助剿灭海寇。但好景不长,在永乐十 七年(1419年),双方在辽东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此役中明军都督刘荣率军取得斩敌七百四十二,生擒八百五十七人的战绩。在宣德年间以后,双方又重新恢 复了邦交关系。日本恢复对明朝的朝贡,但日本的一些贡使和随员在贡船中夹带私货进行贩卖,从中牟利,还不断的与沿海居民发生冲突。而另一方面,在《大明 律》中明确规定:“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稠绢、丝绵出外境活卖以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沿海地区的居民和 商人下海几乎都是犯法,别说和国外通商互利了,终于在嘉靖年间,矛盾被不断激化,由于此时明朝国力衰退,朝廷的奸臣当道,而日本国内也战乱不断,明朝的海 患达到了顶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