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过的东西,马上就忘了怎么办?

 夏1289辉 2017-07-21

一、记忆前的准备

(一)注意。一心一意,不搞多任务。

(二)工作记忆。人的工作记忆有限,短时间内只能保持5~9个项目。接触大量的新知识时,容易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对此,我们不仅要提前预习材料,减少记忆的负担,而且还要对相互联系的内容组块。

(三)背景。相似的场景时常唤起我们先前的回忆。其实,我们在无意识之间,也会把记忆的背景环境,作为线索记在脑海中。如果事先了解提取(使用)的环境,我们便可以刻意创造类似的记忆环境。比如,晚会的彩排,以及模拟演练,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当然,背景即包括物理上,如物品的摆放,灯光照明等,也包括心理的状态。简单来说,心境一致时,与心情(情绪)好的时候更容易记起来。

二、具体的记忆方法

(一)加工水平。对于相互联系,内在逻辑结构严密的材料,死记硬背的作用很有限。我们可以从3个角度来深度加工材料,方便记忆。

1 精细加工。就是所谓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面对材料,不仅要了解其具体意义,而且要弄清楚相互联系的概念。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向自己提问,而不只是复述。

2 区别性。比如你先后认识两位名字相同的朋友,如果只是记住名字,那就很容易混淆。只有找到二者区别的特征,才不会记住后面,忘记前面。所以,我们面对材料时,就像做英语的同义辨析,要找到相似内容的差别。

3 自我参照。人的记忆时常是按照以第一人称视角来组织的,而且与自身相关的事件会记得更牢。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将材料与自我关联起来。具体的方法有:想象自己应用这个知识的场景;回忆过去的经历,找出其中可以用这知识来解释的。只要能关联自身,就更容易记住。

(二)组块。现在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或者说树状图,还有金字塔结构,都是组块的工具。

之前提到,工作记忆容量太小,如果是零散的内容,比如超市购物的清单,不一会就忘干净了。类似的,不同领域的零碎知识,只要关联程度小,就很容易忘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不提倡碎片化阅读,而倡导用大块时间来阅读专业书籍。

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如态度有三个成分,分别是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认知成分下又有事实、信念、观点、知觉和理解。因为其组块化,调用起来也只占据一个项目。据研究,专家的知识结构就是组块化的,因为组块可以大大降低认知资源的负担,让人思维更加敏捷,同时即使忘记其中一个,也可以顺藤摸瓜回忆起来。

1 知识原有的结构。对于大部分知识,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本权威的专业书籍,系统地学习。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组块化的知识,而不必花时间自己组织。

2 首字母法。其他相关联的知识,我们可以使用首字母法。比如营销4P,大五人格ocean,将几个概念人为地合成,当成一个概念来记忆。

3 叙事。如果材料相关性很小,那只能虚构一个故事,让这些概念在编造的故事中登场。虽然有些费事,但比起单纯地重复,记忆的效果还是更好一些。

(三)记忆术。关联小的随意信息,比如历史事件的年代、人名、π等等,没办法深入挖掘或加工,死记硬背效果又不好,此时记忆术就派上用场了。市面上很多关于记忆方法的书籍讲的就是这些内容。

1 位置法。设想一条路经,上面先后有序放置了一些路标,然后将材料放置于路标上,最后想象自己按顺序经过这条路。这些路径必须是我们所熟悉的,能够轻易回忆起来的场景,比如从自家去便利店的路线,或者你去上班上学的路线。位置法早在古希腊就被演讲家给用上了,它的奥秘在于将记忆的材料和平常熟悉的环境挂钩了,人们也称其“记忆宫殿”。

2 交互意象。这种方法需要调用多种感官,化抽象为表象。你需要构想概念的表象,不仅限于视觉,还有听觉等各种感觉,多多益善。因为每增加一种感官,都会成为记忆提取增加一条线索。其次,让它们在一个故事中相互作用,并且情节越荒诞,越容易记住,这也是增加区别性。

三、记忆后的努力

练习。只要策略选择合适,学习时所花的时间越多,学到的内容越丰富,忘记的也越少。说到复习,人们通常想到重复阅读。事实上,复习的策略很多,大部分我们都使用过,就是学校和老师通常用的那一套。

(一)练习提取。经过努力回忆起之前的内容,可以巩固记忆。我们在背单词的时候,也会遮住汉语来回想汉语释义。每次随堂测验、作业、考试等,都在不同程度地让我们主动回忆,在不知觉中完成一次复习。

(二)分散练习。也是就间隔学习。一次花两小时背单词,不如在早晚各花一小时。因为大脑长时间接触一类刺激,很容易感到疲劳,导致效率降低。而分开学还能提供更多的环境线索,帮助提取。学校的同一门课程很少堆在一起上,至少相隔一天也是这个原因。

(三)测验。考试虽然讨厌,但作用巨大。

其一,考试能让付出更多努力。大学中,有些选修课如果不考试,大部分可能都不去上课。而在准备考试过程,必然需要组织材料,并对其精细加工。

其次,克服预见偏差。我们倾向自信,在学过以后,总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不需要再投入时间钻研或复习,便没有动力学习了。测验让我们看清现实,明白自己掌握的程度,一方面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对症下药,可以只把时间花在不懂或忘记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