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志病屡试屡效方

 循天园 2017-07-21

情志相关病——八味解郁汤(黄煌方)

【组成】八味解郁汤为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枳实换成枳壳),由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半夏、厚朴、茯苓、苏梗组成。

【功效主治】八味解郁汤方证特征如下。

1.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咽中如有炙脔)。《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第五条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黄师认为此咽喉异物感不仅包括咽痛、痒、干燥,咽中有黏痰、鱼骨梗阻感等,还包括胸部的重压感、呼吸不畅感、呼吸表浅感,以及有气流向上攻撑至咽喉感、经常嗳气等。有时患者自述咽痛,但咽喉并不充血红肿,扁桃体也不肿;咽痒有时可表现为越紧张越痒;自觉咽中有痰者,总是吐不出,即便吐出也仅有少许白痰。

2.消化道症状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

3.四肢常冷精神紧张、月经期和生气时更甚。

4.胸胁苦满除自觉胸痛胸闷以外,尚有客观的“硬满”,即通过腹诊、按诊发现胸胁部、腹部绷硬,按压有抵抗感;或头侧面、肩颈部、胸腹部、身体两侧有肿块及疼痛,包括乳房肿块,乳腺小叶增生,肩颈部酸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

5.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多属于敏感性体质常无阳性体征或器质性病变;体质尚可,但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大,情绪不稳,常处于抑郁状态,喜叹息;有时可见欲望低下,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女性可有月经周期不准。

6.或然证或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或眩晕心悸,失眠多梦,或小便不利,便秘,里急后重。可伴有心血管、肺及呼吸道、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

7.脉多弦滑。

【验案】陈某,男,44岁。2006年10月25日初诊。近来受凉后剑突下疼痛,脸色暗黄。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常有嗳气,欲呕,食欲不佳,食后胃脘不舒,大便如水样,不易入睡,疲乏。平日较为在意他人想法及评论,追求完美,情绪不稳定,近日有不顺心之事,舌质暗淡有齿痕、苔薄,脉弦。黄师处以八味解郁汤: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2g,生甘草3g,姜半夏12g,茯苓12g,厚朴12g,苏梗12g,干姜6g,大枣20g。并嘱咐患者:虽形体偏弱,但无大病,只是比较敏感,所以不能受惊吓,有心事要尽早解决;多进行愉悦性的锻炼,秋天多晒太阳。1周后患者诸症均好转。

按:黄师临床以八味解郁汤证治疗患者甚多,大多为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检查大多无器质性的病变,自觉症状较多。此案较为典型,患者剑突下疼痛、嗳气分别是胸胁苦满和咽喉异物感的延伸;欲呕,食欲不佳,食后胃脘不舒,大便如水样,敏感的性格及体质状态,舌苔脉象都符合方证。加干姜、大枣取其温中散寒,调理脾胃。因病情和情志有关,黄师则加以心理疏导;秋日寂寥易使人悲秋,多晒太阳可避免不良情绪的加重,使人以阳光般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体会】在临床上,黄师发现许多(包括梅核气)以身体感觉异常为表现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兼有四逆散证(譬如手冷等),将两方合用,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精神状态改善尤其明显。八味解郁汤方证辨证有几个要点:首先,患者往往同时具有消化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的症状,如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容易紧张、发怒、压抑、睡眠不佳、感觉异常等;其次,特征性的症状甚为关键,如咽喉异物感、四肢常冷等;再者,对患者体质状态要准确把握,此类患者的体质可总结为“敏感”,对外界刺激无论生理或心理耐受力都不高,譬如对疼痛、天气变化敏感,对别人看法十分在意等,性格多思多虑,情绪容易波动,肌肉较坚紧,腹部按之有抵抗感或胀痛,腹直肌多呈紧张状态,肤色多暗,呈青黄色或黄暗。最后,方证的延伸也很重要,咽喉异物感、胸胁苦满等所涵盖的面很宽,在方证中已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方源】管隽.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江西中医药,2007,38(6):13

情志相关病——八味除烦汤(黄煌方)

【组成】八味除烦汤为半夏厚朴汤加黄芩、连翘、栀子、枳壳组成。

【功效主治】 治疗急慢性咽喉炎以及与精神有关的哮喘、胃炎、肠炎、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表现为失眠多梦,焦虑心烦,情绪不稳,咽喉异物感,腹胀胸闷,恶心呕吐,或咳嗽气喘,或不思饮食,或眩晕心悸,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数有力等。临床效果甚好。此方证以春天多见。

【验案】

1.顾某,女,36岁,形体壮实。2005年12月31日初诊。患者刺激性呛咳1周,痰多质黏,脸红,鼻子容易出血,鼻涕中有血丝,睡眠易醒,唇红,舌淡红。黄师处以八味除烦汤合桔梗甘草汤加减:栀子12g,厚朴12g,枳壳10g,制半夏12g,茯苓12g,桔梗6g,生甘草3g,连翘20g,黄芩10g。药后3天咳嗽渐愈,鼻涕中血丝不显,睡眠好转。

2.丁某,女,49岁,形体中等,偏壮实。2006年2月14日初诊。胃脘隐痛2月余。检查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有HP(+),有子宫肌瘤、乳腺小叶增生史,平日易发口腔溃疡。现症见:胃痛阵作,反流、烧心感,时有烘热,唇红咽红,两侧扁桃体稍肿大,容易烦躁,大便不成形,舌质红苔白。黄师处以八味除烦汤:姜半夏12g,厚朴12g,茯苓12g,紫苏梗12g,枳壳12g,黄芩10g,连翘20g,栀子12g,干姜6g,大枣20g。药后1周,胃痛、反流、烧心感等症状减轻。3周后胃痛、反流、烧心感消失,口腔溃疡消失。

3.朱某,女,40岁。2005年3月26日初诊。形体瘦小,尿频、眼睑水肿1年余,未做任何检查。现症见患者自觉心慌手抖,紧张后为甚,咽喉中有异物感,自觉有焦虑情绪,自己不能控制,夜寐多梦,经前乳胀,月经有血块,大便黏而不爽,舌质红苔薄腻。黄师处以八味除烦汤加味:栀子12g,连翘20g,黄芩10g,制半夏10g,厚朴12g,茯苓12g,苏梗12g,枳实12g,六一散(包煎)20g,猪苓12g。药后1周,患者尿频好转,大便畅。原方加减1个半月后,患者小便畅,咽喉异物感减少,夜寐改善,心情明显好转。2006年3月随访,诸症未犯。

按:八味除烦汤方证是建立在半夏厚朴汤方证基础上的,即患者会有咽喉异物感等感觉异常,有消化道的不适症状,以及情绪波动较大,为人较敏感等。此外还会有“热”的症状,在精神上则表现为“烦”,案1的夜寐易醒、案2的自觉烦躁、案3的焦虑不能自控、夜寐多梦均体现了这一点。黄师认为睡眠状况最能体现“烦”的程度,尤其在患者自觉烦躁、焦虑不明显时,睡眠不佳更是“烦”的有效客观指征。服药后,患者睡眠状态和精神状况的改善往往最为明显。“热”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红、肿、热、痛”。案1的痰多质黏、鼻易出血、涕中血丝、脸红唇红;案2的易发口腔溃疡、反流、烧心感、时有烘热、唇红咽红、两侧扁桃体肿大、舌质红;案3的经前乳胀,月经有血块、大便黏而不爽、舌质红,都反映了“热”的症状,尤其是和消化道有关。虽然三者主诉不同,但同样可以抓住其主证,即八味除烦汤方证,异病同治,方证相应,取效颇捷。

【体会】后世一直把半夏厚朴汤当成用来治疗咽喉有异物感的专方。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人反应特别敏感的部位,与情绪的变化有很大影响,所以不仅在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及胃肠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时会感觉不适,在情绪不佳如烦躁、焦虑、抑郁等情况下也会出现咽喉的不适感,同时伴有胸闷、呼吸不畅等,此即所谓的痰气交阻,黄师谓此时用半夏厚朴汤最有效果。

《伤寒论》中栀子厚朴汤的指证很明确:“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很多患者压抑日久会出现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胸闷腹满的症状,所以黄师常以此方配合半夏厚朴汤,药后患者往往腹胀消除,睡眠改善,则患者的精神状态随之好转。另外,当咽喉不适时,往往会有咽喉疼痛红肿、唇红、舌质红等上焦风热症,此时加用黄芩、连翘效果更佳。

栀子、连翘是黄师根据《伤寒论》的栀子豉汤改进的良方,避免了原方豆豉因炮制不规范而导致的弊病,代以轻宣力量较好又能流通十二经气血功能的连翘,使得原方清热除烦的功效大大增强,黄师谓其能治疗心烦而咽中痛,且消除淋巴结肿大效果颇佳。

【方源】管隽.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江西中医药,2007,38(6):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