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木染的历史

 雷渠梁 2017-07-2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植物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各类染料的提取、染色等工艺术,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纺织品。

五帝及五帝以前(?—约前22世纪末至前21世纪初)
远在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时期,据考证人们已在装饰品的石珠上染色。
早在四、五千年前,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天然色素进行染色和装饰,例如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在轩辕黄帝时代,人们已用草木之汁染色制衣。

夏、商、周(约前22世纪末至前21世纪初—前256年)
据《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在夏代,我国先民就已使用蓝草进行染色,并且进行人工种植,掌握了蓝草的生长规律。
进入商周以后,已经掌握了利用多种矿物、植物染料染色的技术,这是我国最早的、具有相当水平的染色技术。随着以丝绸生产为主的染织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门,草木染也得以迅速发展。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不少与染织、服饰有关的文字,以及完整的卜辞和铭文。《诗经》国风和二雅中,用葛、麻、桑、蚕、丝、帛来比拟的诗句很多,这些都说明当时的染织业在生活中已经非常普及了。《周礼》中有掌“染草”之职:“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以权量之,以待时而颁之”。先秦的著作中还记载有西周时期关于织物标准的严格规定,以及采用锦鸡羽毛作为染色色标等技术管理的方法和负责染、织、服的分工、管理官员的情况。当时所采用的植物染料主要有:茜草、蓝草、栀子、黄栌、橡斗、紫草、荩草等。用蓝草染色,先以鲜蓝草的汁液直接浸染织物来染蓝,以后能用蓝草制靛蓝染青色。《荀子·劝学篇》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用蓝草制成的靛蓝可以染出更青的颜色来。当时的奴隶们“终朝采蓝,不盈一禶 ”。茜草是当时染红色的主要染料,其根含有茜素,但茜草不加媒染剂就不易在纤维上着色,若以明矾为媒染剂即能得到鲜艳的红。像茜草这样的媒染性染料还有一些,可作媒染剂的除明矾外也有好几种。媒染性染料和媒染剂的使用,丰富了颜色品种,在染色技术上是个重大的突破。另外,还有一些出土文物表明周代时已经创造出了套染,即将织物分几次先后浸入溶有一种或多种不同色彩染料的容器内,从而得到某一颜色的不同深度的近似色或其它各种新的颜色。《考工记》有“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的记载,指的就是这种方法。意思是:三次进入红色染料为纁(深红色),再在黑色染料中浸染二次为緅(带红光的浅黑色),继续浸染二次则为缁(深黑色)。这种多次浸染的套色法,直到近代我国染色手工业还多有沿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草木染工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从染草的品种、采集到染色工艺、媒染剂的使用等诸方面,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设“染人”掌染丝帛,“凡染,春暴练,夏纁玄,秋染夏,冬献功。掌凡染事。”可见染料植物的种植与染色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这个时期已经广泛采用含有单宁酸的植物染料,用媒染法染黑,媒染剂为青钒(盐铁类化合物)。靛蓝这一时期也得以广泛的运用,人们已经懂得用酒糟发酵,可以随时将沉淀了的蓝泥再还原出来染色。

秦、汉(前221年—前206年)
秦汉时期,染料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不断扩大,已经出现规模经营。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曾记载了当时“千亩茜,其人与千户侯等”,可见当时植物染料的种植的染色已相当发达,茜草成为最重要的红色植物染料。汉代华裔丝织物上的色彩就有20种之多。东汉《说文解字》中所罗列的纺织品的色彩名称达三十九种,其中绝大多数为丝织品。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
植物染料的制备到南北朝时已经相当完备,可供常年存储使用。这一时期的著名学者贾思勰在其所著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用文字记载了用蓝草制取靛蓝的方法:“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着石灰一斗五升,急抨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着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盛之,蓝淀成矣”。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出现了很多的品种,如地黄、槐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
隋、唐(581年—907年)
草木染到了唐代已经发展到达了非常高度。《唐六典》载:“凡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说明草木染已经成为唐代染色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远比其它天然染料应用广泛。《唐本草》里,就有椿木或柃木灰作媒染剂的记载,这些树木灰里含有较多的铝盐化合物。有人曾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织物作过色谱分析,共24 种颜色,其中红色的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绛紫;黄色有鹅黄、菊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青、蓝色有蛋青、天青、翠蓝、宝蓝、赤青、藏青;绿色有胡绿、豆绿、叶绿、果绿、墨绿等。均为天然植物染料染成。历史上,植物染料在丝绸生产工艺上的应用,在这个时期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几千年来,丝绸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这些用天然染料中的植物染料染色而制成的绚丽多彩的丝绸精品——锦、绣,被大量运销到中亚、西亚、地中海和欧洲,促进了东西方贸易、文化技术的交流,铸就了中国丝绸的辉煌。
宋、元(960年—1368年)
宋朝的染色记载,根据方以智在《通雅·第三十七卷》里所引述的文献说:“仁宗晚年京师染紫,变其色而加重,先染作青,徐以紫草加染,谓之油紫。……淳熙中北方染紫极鲜明,中国效之,目为北紫。盖不先着青,而改绯为脚,用紫草少,诚可夺朱……”。
明、清(1368年—1911年)
到了明清时期,根据《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的记载,可用作染色的植物扩大到几十种。植物染料不仅自给自足,而且还大量出口。我国的染料植物的种植、制备工艺、染料应用技术在这一时期均达到鼎盛阶段,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乾隆时,有人这样描绘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有红坊,染大红、露桃红;有漂坊,染黄糙为白;有杂色坊,染黄、绿、黑、紫、虾、青、佛面金等 ”。另外,清朝设有江南织造局,专管为皇家贵族织染衣物,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先从曾祖父开始三代,就是江南织造局的负责人。江南织造局下管江宁局、苏州局、杭州局等三个主要的编织染色的机构。染料的开发也随着织造业的发达而有所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