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逸明荐评今人诗词八则

 杏坛归客 2017-07-21


童年忆事之放牛
◎  楼立剑


稻麻深处觅羊肠,牛尾无声甩夕阳。

赤足偶惊蛇出没,童心只与鸟商量。

山横魅影当归路,草伏蚊兵开战场。

最爱牧鞭遥指处,炊烟一片入风香。


回忆童年放牛情景历历如在眼前。此诗描摹景物如画,然“惊蛇出没”、“与鸟商量”之童心,风含炊烟之香味,均非画笔所能描出。颈联一大一小,一静一动,信手拈来,浑不费力。诗感和语言把握到位,眼前之景以及生活中细节琐事皆可入诗,不需堆砌辞藻和典故,只要娓娓道来淡淡写出即能出彩。古人云:“性情厚者,词浅而意深;性情薄者,词深而意浅。”此诗读来有味。  

  杨逸明

  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初到铁力
◎  鲍淡如


满车军绿出榆关,千里风尘掩泪斑。

同校同行人不识,少男少女话难攀。

冰城水暗吞江月,小站灯昏照土山。

子夜秋寒真入骨,当时未卜十年还。


作者写过一组回忆四十多年前北大荒军垦农场经历的七律。在那特殊年代中的生活场景和思想情绪,诗人娓娓道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此诗首联写景,寥寥两笔写出当年情景,景中有情。颔联用大白话写当年情景,情中有景,重温此情此景尚觉感人至深。颈联写景历历如在眼前。尾联以情景交融作结,读来也使人感慨。古人云:“律诗要处处打得通,又要处处跳得起。”此诗层次分明,节奏感强。“老三届”,“老知青”,有此类似经历者不会不产生同感。诗人含情而写,故每一联精彩,读者自然也会读来动情。

  杨逸明

  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鹧鸪天·结伴同行
◎  李忠利


义结金兰宇宙情,齐心围绕太阳行。

地球恰似研究者,月亮如同伴读生。

双实体,两空灵,相依为命闯前程。

五湖四海生潮汐,舍弃婵娟不可能。


把自然景观和天文现象用文学语言表述出来,这需要丰富的联想和生动诙谐的词语。“诗有别趣”,写景须有景趣,抒情须有情趣,说理须有理趣。“义结金兰”、“研究者”、“伴读生”等均与地球月亮无涉,一经诗人扯到一起,竟然全相关联,生出无穷趣味。有些当代的仿古泥古作品,不但遣词造句用典全是古人装扮,连思想情绪见地也全向古人“借贷”。作者却以新语言新思想写旧体诗词,读来有味。袁枚说:“心思之妙,孰谓今人不如古人耶?”信然!

  杨逸明

  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横岗山云雾
◎  伊淑桦


雨散空山幻海桑,长天嘘吸入苍茫。

无端峰脊穿云罅,要放钟声下大荒。


起首两句就出手不凡,写得很大气。诗的开头一精彩,后面就往往难以为继。此诗转结竟能稳稳当当,神韵气足,更加出彩,殊为不易。峰脊能穿云罅,放出钟声,下振大荒,可见山巅有寺,神龙见首不见尾,读者更有无限想象空间。古人云:“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惟诗人能结之于不散。”如此大气景象,能由一位女诗人之笔使其“结之于不散”,更奇!

  杨逸明

  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一剪梅·戏作
◎  吴祖刚


老子当年气吐虹。坐也威风。立也威风。而今老态忒龙钟。看也朦胧,听也朦胧。

儿辈营营花闹蜂,东也嗡嗡,西也嗡嗡。一天风雨乱鸡虫,笑阿家翁,骂阿家翁。


百岁老人写自己老态龙钟,却还是那么生动有趣,叫人忍俊不禁。能长命超过百岁,恐怕与诗人的幽默情怀不无关联。想起有些未老先衰、叹老嗟卑、怨天尤人的诗,真不可与此同日而语。“人间只见皮囊老,不信诗心有暮年。”信然!

  杨逸明

  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送九六慈母魂归道山(四首)
◎  廖国华


除夕弥留气已微,时临初七痛魂归。

上苍着意怜人子,春雪连天洒作悲。


平土埋坛作墓田,小园蔬果四时鲜。

先留一角空闲地,有待儿来伴母眠。


花晨月夕泪空流,贫苦人家不断愁。

愁满空山聊一慰,百龄只欠四春秋。


生虽贫贱去安闲,明月清风水一湾。

园角不赊埋骨地,让他人挤北邙山。


老母以九十六岁高龄辞世,作者伤痛欲绝。四首绝句,甚得组诗章法。第一首记老母西去的时间和经过。第二首写入葬情形。第三首写痛定思痛,自我劝慰。第四首宕开一笔,忽写世相。笔笔伤感,字字悲痛,却以“春雪连天”、“小园蔬果”、“花晨月夕”、“明月清风”等幽美景物出笔,非高手莫办。既反衬悲痛心情,又体现豁达襟怀。

  杨逸明

  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小说人生
◎  葛  勇


有人名字绕心田,借酒酣时说李娟。

众友无言秦旭哭,吾妻已死十三年。


这是作者三十年后回乡所写组诗中的一首,写与小学老同学重逢的一段场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名入诗,很难被人接受,因为诗不主张“实名制”。《赠汪伦》诗中写入“李白”“汪伦”,竟然流传,实属不易。此首第一句写自己的暗恋,三十年不敢说出伊人姓名,今日与老同学重逢,借着“酒酣”好不容易说出“李娟”,居然众人无言,“秦旭”哭泣。尾句才道明原因,引出一段可以让人无穷遐想又无限伤感的人生故事。四句委婉含蓄,读完后教人扼腕叹息。

  杨逸明

  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