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叫太阳纪年?现在人类处于第几太阳纪年期间?

 pgl147258 2017-07-21

人们或多或少了解玛雅文明,也就是现在拉丁美洲地区古代对人类历史的划分:太阳纪。东方文明的太阳纪极少有人知道,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玛雅太阳纪是用20进制演算的,中国的太阳纪是用60进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60甲子,12月、24节气、12更、360天,360度,都是60进制的范畴。

60进制是远古文明对宇宙和自然气候的观察设计的,有利于理解太阳系的春夏秋冬与地球的寒热周期。

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循环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亿年,这种星系规律造成了银河系和太阳系存在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地球上的生命随这个春夏秋冬的更替大量繁殖和大量灭失。银河系的春秋两个季节使地球生命周期性繁荣,银河系的夏季和冬季到来时,地球生命周期性地消失。

我们看不到银河系的春夏秋冬,我们的生命没有那么长久,我们的目光没有那么深邃。只有通过上天的启示,我们才能理解那无法看到的事实。

现代科学让我们逐步理解到,地球在太阳系的运行形成了每年的春夏秋冬。同样的道理,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运行也会形成太阳系的春夏秋冬。银河系在宇宙的运动,也会对我们的地球产生根本的影响。

这种规律我们现在能够理解,可具体周期呢?上天早在人类诞生初期,也就是玄黄时代,4800万年-3600万前在古老的东方就把线索留给我们了,今天要我雪山精灵传达一些启示。这个启示是上古传承下的天干地支计时方法。



天干地支原本表示银河系的时间周期,现在被用于地球上的时间运行,简称干支,取义于盘古开天辟地时代第一个人从自然树下走出来,树木的干和枝就是象形文字的时间的意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60甲子,这个体系既表示人类的基本寿命规律,比如60岁的基本寿命,到双轮回的60甲子,120年,人类的最高寿命,同时也暗藏了太阳系运行影响下地球寒热运行周期的极限。

6千万年前开始,每一次从生命产生到生命消失的周期要经历6百万年的时间,这6百万是由2个3百万年的半周期构成的,同时2个6百万年就组成了极限可能性的1,200万年全周期。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从接近圆形变成椭圆的周期和轴心变化的这一变动周期正好是3百万年左右。

第一太阳纪:6000万年-4800万年,盘古文明时期;

第二太阳纪:4800万年-3600万年,玄黄文明时期;

第三太阳纪:3600万年-2400万年,帝俊文明时期;

第三太阳纪:2400万年-1200万年,黄金文明时期;

第五太阳纪:1200万年-今,铁器文明时期;

大约10万年前,人类进入第六太阳纪。



北欧的冰川学家告诉我们,从冰川运行的规律来看,3百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的寒热周期寒季,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时期结束后走出这个寒季的时候。而在此之前,我们的地球曾经历过漫长的高温时期。我们现在又在温度上升阶段。

吴刚100万年前建立的汉广文明就这个周期的典型代表,其核心是以广汉宫(广寒宫)为中心的城市群落。在享受了200万年的安逸发展后,7.5万年前,由于澳大利亚板块北移,与北太平洋和亚欧大陆板块碰撞挤压,爆发了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多巴火山为核心,纵横几千里,延伸到中国西南云南腾冲的火山群大爆发。火山灰飘到印度,堆积成平均6寸厚火山灰岩层,有些低洼地区达6尺多高。地球表面硫酸极速上升,降水减少90%,那10%也是酸雨,彻底毁灭了动物和动物赖以生存的地表植物。气温降低 30华氏度,植物无法生长,人类大量死亡,几乎灭绝。地球进入火山爆发引起的冬天,地球上的所有人类文化都消灭了,比如广汉文明、南马都文明,欧洲文明、澳洲文明都消失了。美洲文明和中美洲也遭到重创和毁灭,只有玛雅文明和非洲东部文明,残存一点点在苟延残喘,留下令今天的我们不可想象的残垣断壁。这是第五、六太阳纪交替的时期。

天干地支可以记载年,也可推导记载月,日和时。同样的道理,6百万年可以推导到60万年、6万年和6千年,用来记录更小周期性的地球气温的寒热规律。

人类有上天的庇护和赐予的智慧,每次危机虽然大量减员,但有幸没有灭绝。其他生命种群在每一个危机期都会大量灭绝,在后来的繁荣期也会大量产生新的物种。

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运动,会出现由太阳系夏天的极热阶段向太阳系冬天极冷阶段逐步变化,再由极冷阶段向极热阶段逐步变化的过程。由极热到极冷之间会出现一个太阳系的秋天,由极冷到极热的过程会出现一个太阳系的春天。这样就形成了太阳系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最大的一次行星撞地球在6,500万年前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水体补给,地表水的总量大致恒定,缓解了以前地球寒热的极端现象。银河系由夏天向秋天运行是一个逐步降温的过程。当温度下降一定程度时,被高温汽化的水蒸气逐步凝结为水,可温度还没有下降到结冰的程度,这时就出现秋季大洪荒。气温继续下降,相当一部分水在地球两极和高山上凝结成冰雪的时候,秋季大洪荒时代就结束了。

漫长美好的秋季过后,气温继续下降,地球进入冰川期,高山雪线下移,大海的水被搬运到原来的陆地上,海平面下降,最终海平面会下降几百米,较浅的海底变成了海陆,成为人类和其他陆地动植物的家园。

银河系从春季进入夏季时,地球也逐步升温。地球上的冰山逐渐溶化,完全融化的时候,地球再一次成为海洋的世界。如果说水蒸气凝结成水是一个缓慢过程的话,那么冰川的融化到了后期是爆发性的洪灾,人类很难躲避。

随着地球温度进一步升高,水开始逐步转化为水蒸气,海平面最终也会下降几百米。

人类没有灭绝,还多亏冰川期和气化期相对较短,给人类在地球上保留了狭长的生存带。

“冰川时代”就是银河系的冬天。地球上很多动植物的生命体要形成我们今天能找到的化石,必须具备很多特定的自然条件。比如树木、恐龙、恐龙蛋、虫、鱼、鸟等,本都是极容易腐化的物质,但这些东西能够硅化,变成化石,是因为刚巧碰到和经历了一个无法腐化的过程。银河系的冬季为此提供了必要条件。



印度的吠陀历书也是60进制的,根据他们的演算,《罗摩衍那》得故事发生在88万年前,《摩诃婆罗多》发生在1200万年前的黄金文明末期,核大战毁灭了那个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