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部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内化的影响

 安念夕 2017-07-21

学生能够接受升学压力,并认同考一个更好的学校对自己的成长很有益处,是对自己潜能的充分开发,因而自愿并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更加发奋地学习,这样的过程便是充分整合和自我决定的过程。

当环境条件有利于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时,将强化内在动机或促进动机的内化,反之,当条件阻碍心理需要的满足时将影响内在动机或动机的内化。例如,一名原本对学习具有内在动力的学生,如果面对过大的升学压力,其内在动机很容易被升学压力这一外界条件所压抑和掩盖,学生可能产生“仅为升学而学习”的想法和行为。

社会环境对动机内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的满足而实现的。在这三种需要中,自主需要的作用最为明显。

自主需要的满足对于动机的内化十分重要。德西认为,影响内在动机的关键因素是个体体会到的是环境给予的是“自主”还是“控制”。如果个体感觉外在的环境对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束缚”或“控制”,那么,个体已有的内在动机就会受到损害;如果环境能让个体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那么,个体的内在动机就会得到维持或增强。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性支持,更能促使其接受和认同学校的价值观。自主需要的满足主要包括:提升个体对其行为的积极意义的认同;减少外部控制;提供参与和选择的机会;当任务较为困难时,理解个体出现的消极情感反应和体验等。

对胜任需要的支持可以促进动机内化。研究证明,学生愿意选择稍微超过他们能力的任务,当儿童从事具有最佳挑战性的任务时,他们是愉悦的。也就是说,任务不能太简单,否则学生认为缺乏挑战性,同时又不能太难,难度太大,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任务的最佳挑战水平和适当的反馈,可以满足学生的胜任需要,进而促进动机的内化。

归属需要的满足对动机内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研究发现,当个体体验到对某一团体或重要他人的归属感时,会自愿地接受和内化团体或他人的价值观;反之,当个体与团体或重要他人在情感上出现隔阂,归属感比较低时,就会对其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怀疑。换句话说,归属感是个体接受他人信念或价值、实现动机内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就学校情境而言,受到老师的积极关注和情感支持、对学校产生归属感的学生,会付出更大的努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那些感受到父母和教师更多关心的学生更容易将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内化为自己的内在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