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 年 7 月 20 日, 癸丑年己未月丁巳日。 本是平常的一天却因为一个人的离世轰动了全香港、全亚洲、全世界。 因为这个人叫李小龙。 李小龙,(Bruce Lee,1940.11.27—1973.7.20)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佛山。 他是一位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武术宗师、著名的华人武打电影演员、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MMA之父,截拳道之父,在全球各地具有极大影响力。 他对中国电影业的贡献永不磨灭,在香港的4部半电影,3次打破记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全亚洲票房记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总票房达2.3亿美金。 电影《龙争虎斗》剧照 左 李小龙 右 成龙 李小龙出生在美国加州,当时也被翻译成三藩市。 父亲想让李小龙名震三藩,所以取名为李振藩。 不过令父亲没想到的是,李小龙名震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三藩市数百倍。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是一名粤剧名角,同时他还是李小龙的武术启蒙教练。 在李小龙7岁的时候,为了让儿子强身健体,他要求李小龙和他一起练习太极拳。 李小龙的父亲和母亲 至于大家都知道的拜叶问为师,那已经是1954年了。 叶问成就了李小龙,李小龙也成就了叶问。 此后的四年是李小龙青春最为潇洒的高光四年,1957年,他在圣芳济书院击败过去三年的冠军查理·欧文,赢得香港校际西洋拳击少年组冠军。 1958年,李小龙获得全港恰恰舞公开赛冠军,还忙里偷闲演了两部电影。 恰恰舞比赛冠军李小龙 1959年,19岁的李小龙离开了香港,只身前往美国读书。 他对于武术的热爱没有减少半分,大学二年级就在学校的一角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公开收徒。 这几年他边教边练,刻苦磨炼,技术大有长进,尤以腿功造诣更为精深。 在美国最开始的几年,李小龙收获了爱情、友情,唯一让他不满意的是,现在的“振藩国术馆”可不是他的终极目标。 李小龙在振藩国术馆 振藩国术馆在美国的分部越来越多,李小龙也有了一定知名度,他在各种美剧和电影里客串过一些角色,最出名的是《青峰侠》,可是心比天高的李小龙怎么会满足一个小龙套的角色呢? 青蜂侠 1967年底,李小龙受邀参加了长堤空手道锦标赛的表演环节,其中李小龙的寸拳和腿功可谓技惊四座,一举成名。 这一次的高曝光,使得李小龙离他熟悉的银幕又近了一步。 珍贵片段 三年后,李小龙回到了香港签约邵氏,开启了成人李小龙的巨星之路。 从1970年到1973年去世,李小龙更像是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却光彩夺目。李小龙完成的电影作品只有《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和《龙争虎斗》四部,后面的两部都在世界范围内发行。 每一部电影的上映都创造着新的记录,第一部《唐山大兄 》创造了香港票房最高记录,第二部《精武门》打破亚洲票房最新记录。 《猛龙过江》和《龙争虎斗》则开创了好莱坞新功夫片的局面。 1973年,正当李小龙雄心勃勃,大展宏图,准备继续拍完《死亡的游戏》的时候,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33岁。 后来邵氏启用替身,完成了《死亡的游戏》,可是因为缺少了李小龙,这部电影就大打折扣了。 ![]() NBA巨星贾巴尔参加了《死亡游戏》拍摄 贾巴尔身高2.18米 Lab君的一位美国朋友说,如果说所有美国人都知道的中国人,那么就只有三个。 Bruce Lee(李小龙),Chairman Mao(毛主席)和Yao Ming。 去世这么多年依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人,Lab君一个手就能数出来了。 很多人质疑李小龙的实战能力,理由不外乎很少有李小龙的实战视频,现在也没有出色的搏击者出身截拳道。 李小龙自己的一句话能够非常好的回应这些质疑,我说我很厉害,你不相信,我说我不厉害,你也不相信。 1972年,李小龙以截拳道宗师身份,入选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名人堂。 这难道不是权威的背书和证明吗?美国空手道冠军罗礼士、菲律宾棍王伊诺山度都拜李小龙为师,这些人都疯了吗? ![]() 惊人的实战速度
可以说,李小龙,把中国功夫推广到全世界。 他称得上是中国功夫的一代宗师。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开创了一个新的功夫流派——截拳道。
近代流行的搏击比赛运动综合格斗(MMA)更是尊崇李小龙为第一先驱者。 李小龙的截拳道,有非常深厚的哲学基础,他大学学的就是哲学系。 明明是从小练武,为什么选择哲学? 李小龙是这么说的——
李小龙引武入哲,将功夫提升了一个理论高度,而在阐述他的功夫哲学的时候,却又能深入浅出,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关于水的论述。
李小龙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甚至很多老外都以为中国人都像李小龙一样会功夫。 李小龙让功夫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标签。 1973年,李小龙猝死,年仅33岁。 关于李小龙的死因众说纷纭,成了一个谜,好莱坞与香港影坛十分悲痛,而在他离世的44年里,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报道缅怀纪念李小龙。 他成了一代传奇。 一篇推送,很难将这么复杂的一个人物完全概括。 可是他激励了无数年轻人奋斗的脚步,扭转了世界对于华人孱弱的固有印象,影响了武术界的发展进程。 这短暂的一生,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