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卓尔不凡36 2017-07-21


2010年3月26日,广东省韶关市粤北医院,在其中一间特护病房里,住着一个老人,老人名叫李二喜, 他平时待人和善,医生护士们只知道他是某机关单位的离休干部。

就在这天深夜,李二喜老人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了,他走得很安详,最后陪伴老人的,也只有他的孙子一个人而已。

然而,在李二喜老人去世几天后,韶关市粤北医院却涌进来许多媒体,争相对李二喜去世的消息进行报道,甚至包括央视这样的大媒体。

李二喜的照片,出现在了网络上,电视上,这不禁让医院平时照顾他的医生护士很是惊奇

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名字充满乡土气息的老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随着媒体的深入报道,人们发现,在新闻中李二喜名字的前面,加上了一个响当当的称号,“抗日英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要是查一下籍贯,就会发现李二喜并不是广东人,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要说起他的职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李二喜是一个老兵,准确的说,他是一个炮兵。

在抗日战争中,我军向侵华日军投放过无数的炮弹,但是其中最有分量的四枚,就是李二喜亲手发射的,他就用这四枚炮弹,打死了侵华日军中将军衔,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

在抗日战场上亲手击毙侵华日军中将,这是一个何等惊天动地的大功绩!李二喜在战争结束后,服从组织的安排,来到了广东韶关,工作生活了一辈子。

从晋西北来到千里之外的岭南,并最终在这里逝去,抗日英雄李二喜在广东韶关数十年中都是十分低调,根本没有人知道他是曾在1939年黄土岭战斗中,击毙侵华日军高级将领的抗日英雄。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抗日英雄李二喜也许不再会被人们想起,为之纪念,这一切,都得从一篇新闻报道说起。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这篇报道被广东各家媒体转载,一时之间,击毙阿部规秀的英雄李二喜的身世也随之浮出水面,渐渐被世人所知。

李二喜的天赋

李二喜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1921年,李二喜出生在山西省灵丘县上寨镇祁家庄村。

在李二喜13岁那年,他的父母都故去了,哥哥当兵出走后,一直没有音信。李二喜独自靠父母留下的几亩薄地、田维生。等到稍大一些的时候,他开始给地主放牛。

独自生活的少年李二喜有一个天赋,他对牛、马、骡子这些大牲口的饲养非常在行,甚至无师自通,学会了给牲口看病。

抗战爆发时,李二喜已经长成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之后,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部队的三十三旅、三十四旅在李二喜的家乡附近驻扎了下来。

正巧,部队要充实一批战马,李二喜帮助买回一匹良驹,还将不少患病的马医好了。部队官兵都感觉李二喜很机灵,就让他帮忙运水,送饭,抬担架。李二喜对于八路军给他的工作,颇为欣喜,也充满了兴趣。

当时杨成武的独立团,正驻扎在李二喜的村子附近。不久后,机会来了,李二喜被推荐进入了独立团,每天负责养马、放马,成为了一个军队中的马夫。

如果李二喜一直在军队中只负责养马,那历史上将不会书写他在抗日战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久之后,李二喜的另一个天赋被人发掘了,原来,李二喜不仅仅只会养马放牛,他还有着其他惊人的天赋。

李二喜在独立团每天养马、放马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他实在是有些无聊,这一天,他牵着马走到一处院落,眼前的东西让李二喜大为吃惊。

原来在院子里摆着几门迫击炮,这些迫击炮是在平型关战役中,杨成武所部独立团缴获的,但是当时独立团中并没有专业的炮兵,更谈不上炮兵连,所以一直闲置在院子里。

李二喜对这几门迫击炮很感兴趣,他也顾不得放马了,上去摆弄了起来,李二喜并不知道,自己摆弄拆解迫击炮的行为被一个人看在眼里,这个人默默地点着头,心里有了盘算。

不久后,独立团开始着手组建炮兵连,李二喜被上级首长点名进入了炮兵连,成为独立团的第一代炮兵。究竟是谁推荐了他呢?那个默默关注李二喜的人又是谁呢?

原来,这个人就是独立团团长,杨成武。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杨成武作为“红大”第一期学员提前毕业,奔赴抗日前线。杨成武原任红一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杨成武任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团长。

在平型关战役中,杨成武率领独立团,隐蔽地插到腰站地区,切断了敌公路运输线,阻击了数倍于己的侵华日军援兵,为兄弟部队歼灭平型关侵华日军争取了时间。

就是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八路军将领,怎么会注意到李二喜呢?当时李二喜不过就是部队里的马夫。

李二喜老人曾回忆说:首长喜欢我的机灵劲儿,所以点名让我去炮兵连。机灵劲儿,没错,李二喜是一个特别机灵的小伙子,而且他把这股机灵用到了迫击炮训练中。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成为了炮兵,李二喜十分欣喜,但是,如何将手里这门迫击炮练好,这让他有些发愁。

迫击炮是一种从炮口装填炮弹即可发射的武器,因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二战时期便成为步兵的基本装备。

当时,苏军拥有多达34万8千门迫击炮,而美军的每个排都会配备一个专门的迫击炮班。但是,也正由于迫击炮的简单易操作性,也给它带来了射击精度不高的问题。在当时的美苏军队里,迫击炮通常只用于火力压制,而不是精确打击。

当时,虽然美苏军队虽已普遍装备迫击炮,但对于装备有限的八路军来说,每一门迫击炮、每一发炮弹都弥足珍贵。对于刚刚成为一名迫击炮手的李二喜来说,如何能让手中的这门炮打得准,是他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李二喜刻苦训练,找手感,在太阳下练习眼力,测算距离,他用的方法,跟别人都不一样,每天,李二喜都在用目力测算着各种各样的距离,然后再用脚步去丈量,验证。

经过日以继夜的苦练,李二喜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炮手。从发现独立团缴获的几门迫击炮开始,李二喜的人生就与迫击炮结下了密不可分的缘分。

在李二喜韶关家中的客厅里,挂着这样一幅油画,在画中,李二喜穿着军装,身上挂满勋章,坐着轮椅,他的身边架着一门迫击炮,背后是太行山脉的崇山峻岭,这幅油画描绘的正是李二喜的战斗人生。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这幅油画的名字叫做《铭记·黄土岭1939》,作者名叫朱广新,朱广新是一名画家,他还在韶关学院美术学院担任教师。

当记者麦丰的通讯报道《击毙日寇“名将之花”的老英雄就在韶关》被人们纷纷转载的时候,画家朱广新从报纸上看到了老英雄的事迹,他开始关注到这个在韶关生活的抗日英雄李二喜。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当朱广新出现在李二喜的病房里时,他马上被这个抗日老英雄吸引住了,听着李二喜讲述战争年代挥洒热血的经历,朱广新决定为李二喜创作一幅油画。

历时十个月,朱广新以李二喜为主体作画,当画作完成之时,朱广新将这幅画命名为《铭记·黄土岭1939》。在画作《铭记·黄土岭1939》的发表揭幕仪式上,李二喜来到了现场,在那副画中,他仿佛看到了自己。他似乎又回到了1939年的黄土岭战场,在那个与侵华日军殊死搏杀的战场上,李二喜身边所能依靠的,只有那门陪伴他日夜苦练的迫击炮。

画家朱广新的画作《铭记·黄土岭1939》,让许多人更加关注李二喜,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了解黄土岭战斗,那么,李二喜究竟是如何用一门迫击炮,将阿部规秀这样的侵华日军高级将领击毙的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1938年10月,侵华日军相继占领武汉、广州后,停止了战略进攻。原因在于当时,侵华日军的二线守备兵力已经大于一线进攻兵力,这种情形意味着日军进攻能力的枯竭,如若发动新的进攻,除非补充生力军,然而日本已经没有这样的力量了。故而在日本占领武汉、广州后,不得不停止战略进攻,曾经狂妄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梦想破灭。中国抗战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面对战争转向长期化的形势,日本帝国主义在继续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开始改变侵华的战略策略,以及兵力部署的方针和策略。

在华北地区,侵华日军把主要进攻的重点指向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日军华北方面军加紧进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于1939年10月下旬集中重兵“扫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北岳区。

1939年10月30日,河北阜平青山村一座破旧的天主教堂内,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组织工作会议正在召开。

这一天,各地委书记,各分区司令员或政委无一缺席。因为就在会后,这里将要隆重举行“晋察冀军区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谁知,就在当天晚上据青山村不远的涞源情报站便传来了一个敌情报告。

侵占张家口的侵华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中将阿部规秀,派迁村宪吉大佐带领侵华日军第一大队和伪军共1000多人已攻向涞源城。在侵华日军看来,打通张家口至涞源一线,设立据点,可以给晋察冀军区致命打击,割裂平西、察南、雁北根据地,阻止八路军活动。

接到这封电报的人,正是时任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从独立团长升任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身上的担子越发沉重。

此时的李二喜,已经成长为杨成武麾下,晋察冀第一军分区炮兵连一名优秀的炮兵。

李二喜并不知道,一个偶然的战机,一次千锤百炼的炮击,一颗誓死杀敌报国的英雄之心,让他与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

阿部规秀,1907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九期。毕业后加入日本陆军。1937年8月2日,晋升为陆军少将,同时调任关东军第一师团步兵第一旅团旅团长,率部入侵中国东三省,驻屯黑龙江省孙吴地区,1939年晋升为陆军中将。阿部规秀被侵华日军称为是擅长运用'新战术”和'山地战'专家,有“名将之花”的称号。

那么,作为坐镇指挥,军衔极高的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又怎么会亲临前线,被八路军抓住机会,死在李二喜的迫击炮下呢?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收到情报的杨成武十分忧虑,此次敌人的“扫荡”来得太快了,杨成武意识到,侵华日军的突然进攻,是为报复前两个月八路军的一次伏击战而来的。

1939年8月左右,晋察冀分区二团一部和特务营配合359旅717团在涞源、明堡一带的石门峪和井子会之间打了敌人一个伏击战。这一仗打断了侵华日军在该处的交通线,敌人不敢走峪中的公路,只能跳到山梁上走,相当恼火。

9月底,侵华日军就先从晋察冀根据地的南线开始了冬季大“扫荡”。八百多名敌军进犯四分区的陈庄地区,被八路军120师和4分区部队歼灭。

侵华日军这仗打的是越打越恼,南边打不过,就打北边,由此敌军开始转移攻击重点,1939年10月下旬开始,侵华日军为打通涞源到易县的公路,再次纠集重兵进犯我晋察冀北岳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和第120师部队随即投入冬季反“扫荡”作战。

10月底的华北,天气已经有了些寒意。一天过去了,军区里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一处平房里头灯火如柱,这里正是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的住处。

此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晚的安静。聂荣臻披上衣服,一开门,杨成武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一进门他就开始汇报今天他所收到的情报内容。

一向很谨慎的聂荣臻把桌上的煤油灯拧亮了一点,他走到桌旁注视着桌子上的这张地图,说道“情报准确吗?” “没有问题!我们的情报一般都是经过多方面证实的。一边说,杨成武一边在桌子上摆开了阵势。

“我看打东路,从涞源县城到银坊一路全是深山大谷。出了涞源县城过白石口,往南到雁宿崖、银坊,只有一条山路可走,两面全都是大山,不难找到伏击地域。”

作战计划得到聂荣臻批准后,杨成武于1939年11月1日离开阜平,途中绕道银坊、雁宿崖、白石口、黄土岭,仔细察看了各处的地形地貌。从白石口至雁宿崖一段路,是宽约40米的干河滩,两边的山岭陡峭,诱敌至此,再用火力封锁住山口,断敌退路,敌人就插翅难飞,只能葬身于山谷之中。

就这样,杨成武率领晋察冀军区和120师三个团在雁宿崖峡谷中潜伏了下来在经过了一个昼夜之后,杨成武发现,东路的侵华日军已经到了白石口内,随即下令晋察冀军区第三支队一部节节抗击,边退边打诱敌深入。此时敌人以为他们只是零星小股部队可以一口吃掉,于是紧追不舍,很快就到了雁宿崖。就在这时,杨成武向部队发出了总攻的命令,命令一下,冲锋号声震天,喊杀声四起,队伍如潮水一般冲上了高地。17时30分战斗结束。消灭敌军一路,全歼侵华日军大佐以下500余人;另外两路敌军被我截击部队阻击了一天后,向插箭岭据点和涞源城撤退。

据杨成武的经验,侵华日军作战有个规律,每次失败,必然要出兵报复。失败越惨,报复心理就越是厉害。而且常常是败兵刚刚归巢,利用其机械化部队立即扑来,妄图打我们一个猝不及防。

杨成武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讲到,阿部规秀这个人骄野成性,轻狂自负,刚刚晋衔,急于报效天皇的他就在战场上丢了一个大队,这个大嘴巴子扇的可不轻,一向狂傲的他怎么忍得了呢?

不出杨成武所料,11月4日凌晨,又来了新情报:阿部规秀决定亲自率领侵华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第二大队、第四大队约1500人,分乘90多辆卡车,正沿着前两天被八路军歼灭了的老路快速前进,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当天夜里,阿部规秀率部越过白石口,进至雁宿崖一带,但是连八路军和老百姓的一个影子都没找到。第二天一早,侵华日军进至张家坟一带。游击第三支队、县支队、第一团各一部先后与侵华日军交上了火,打打走走,走走打打,一步一步诱敌深入。当晚,阿部规秀大队人马行至司各庄、银坊一带,既找不到八路军主力,老百姓也早已转移了,气急败坏的阿部规秀点燃了村子里的房屋。

杨成武看着远方熊熊腾起的火光意识到,敌人就是来复仇的。敌人复仇心切又找不到战机,必然急躁冲动,这正是消灭敌人的好机会。

11月6日,杨成武指示要继续激怒、疲劳敌军,以寻找歼敌时机。侵华日军在游击队的诱击之下,于黄昏进抵黄土岭。被游击队牵着鼻子在山里转悠了一整天的敌军,早已疲惫不堪,正忙着搭起帐篷,挖灶埋锅生火做饭。

两次扑空,烧房子、转悠,就是找不到人。阿部规秀这脸被扇的疼劲还没反过来,就又来了一下。

第二天一早,阿部规秀率领部队继续东进,前进时十分警惕,总是由一支约30人的部队,携重机枪、轻机枪,先行占领路两旁的小高地,然后大部队才跟进。直到下午两点左右,全部人马陆续才进入黄土岭以东上庄子至寨头之间狭谷地带。

如果说前一仗是把三路侵华日军中的一路装进“口袋”里打的话,这一战的部署就是要把全部的敌人“包饺子”。敌静我动,敌动我静,尾随引诱、绕路包抄,秘密隐蔽,歼敌于措手不及。杨成武事先将部队隐蔽地埋伏在敌人必须经过的道路,随时准备突然发起攻击。

11月7日下午3时,阿部规秀所部侵华日军踩入了八路军黄土岭预设阵地,杨成武随即下令围歼敌军。八路军1分区3团和3分区2团从西南北三面合围,将侵华日军强力压缩到上庄子附近的山沟里。

黄土岭的天空飘起绵密的细雨,周围的群山逐渐被雾气笼罩。此时已入深秋,山里的温度很低,树叶渐渐脱落,地面上是一片又一片开始凋萎的草丛。这样的天气里,似乎在酝酿着一场不平凡的事件。

正在前线指挥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第一团团长陈正湘,通过望远镜发现,在小河沟南面的一个山包上,几个挎着战刀的日军军官正举着望远镜,向我方阵地观望。在距离这个山包几十米远,还有一个独立小院,有不少日军正出出进进。陈正湘判断,这个独立小院应该就是日军的指挥所,而那个小山包则是日军的观察所。

陈正湘当即命令通讯主任邱荣辉跑步下山,向炮兵连连长杨九秤下达命令:马上调迫击炮火速上山,隐蔽构筑发射阵地,准备炮击这两个日军目标。

正在山下待命的李二喜所在炮兵连,在连长杨九秤的带领下,火速赶到战场,测距离、找目标,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李二喜的目光,牢牢盯在了那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小院里。

1939年11月7日这一天,在黄土岭上的独立小院里,注定将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至今,这个小院里的三间正房依然保存完好。小院的主人姓陈,他们一家人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

照片上的这个老人名叫陈汉文,1939年黄土岭战斗爆发的当天,陈汉文一家老幼十八口人,都被侵华日军赶到了正房东边屋里的炕上。当时只有6岁的陈汉文,被奶奶紧紧抱在怀里。

时至今日,陈汉文仍然清晰地记得,在一群日本兵中,有一个带着跟别人不一样帽子,高个子的日本军官,当时就坐在正房正中面对大门的一条板凳上。

这个人,陈汉文在长大之后才知道,他就是即将殒命黄土岭的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在李二喜的眼中,八百米的距离正是他操作的迫击炮所能达到的射程,他已经瞄准了那座独立小院。

连长杨九秤一挥手,李二喜经过千锤百炼的眼力与操作迫击炮的精准度让他毫不犹豫,迅速打出了第一炮,炮弹落入了院中,一时间硝烟弥漫,在八百米外的李二喜连发三炮,其中一炮正落在屋门和影壁之间大约三四米的空当处,震天动地。爆炸造成的冲击波,裹挟着炮弹碎片向门内袭来,将正对着大门坐在板凳上的阿部规秀打翻在地。

混乱之中,小院火光闪闪,硝烟弥漫,硝烟过后,侵华日军拖着伤亡人员慌乱地进进出出。

前面提到的陈汉文一家被敌人威胁,蜷缩在一间小屋的大炕上,亲眼看到炮弹在屋前连连爆炸,侵华日军的指挥官全炸倒了,却没有一块弹片飞到小屋子里来,他们无一负伤,暗中称奇:八路军的炮,真神!

黄土岭一战,李二喜几发炮弹立下了奇功,然而,当时对于阿部规秀中将之死,在侵华日军内部却还在欲盖弥彰。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我们经过多方查找,找到了一份侵华日军的秘密档案,就是这份,在这有“极秘”两个字,后边是“蒙人高第五O七号”,时间是昭和十四年,也就是1939年11月18日,八路军轰击日本军官的11天之后,一起来看一下这份人事处理意见,在这份文件的第二项中是这么写的:阿部中将今年10月已经到了定期授勋的年限,并已上报申请完毕。由于其疑似阵亡,暂停颁发。且不论赏赐等事项,当前最需要特别商议的,是其追授勋位事宜。

这里我们注意到几个关键词,阿部中将、疑似战死、追授勋位。从侵华日军的这份档案看来,他们的极力争取,不确定的疑问,似乎并不愿意承认这位阿部中将的死亡。

然而事实是掩盖不了的,即便侵华日军再不愿意承认阿部规秀已经阵亡,他们也瞒不住了。

在这份档案的日期两天之后,也就是1939年11月20日,在这份日本著名报纸《朝日新闻》上,一篇名为《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报道正式披露了阿部规秀战死的消息。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阿部规秀被击毙,日本朝野震动,日本陆军省发布了阿部规秀的阵亡公报,《朝日新闻》上这篇《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报道一连刊登了三天。

日本报纸连登三天的重磅消息,亲手完成这一壮举的英雄李二喜,却还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立下了抗日奇功,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李二喜还在战斗,阿部规秀被炸死了,不代表黄土岭战斗结束了,敌人开始纠集重兵,驻保定的一一零桑木军团、驻大同的二十六师团,驻张家口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余部纷纷出动,从涞源、唐县、完县、易县、满城等方向分多路向黄土岭进击,线头部队距黄土岭已经不到三十里了。

敌人企图在八路军的包围网外面形成一个更大的包围网,聂荣臻总司令得知这个情况之后,马上指示部队撤出战斗,注意敌情变化。开机

黄土岭一战,是晋察冀军区继雁宿崖歼灭战后又一次空前的胜利。八路军共歼灭九百多名侵华日军,缴获二百多辆满载军用品的骡马车,五门大炮,几百只长短枪及无数弹药,还俘虏了十几个日本兵。

然而,身为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指挥官的杨成武当时还不知道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被他亲手提拔成为炮兵的李二喜,击毙在黄土岭上的那座小院里。

这天下午,杨成武接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打来的电话,聂荣臻在电话里说:成武同志,好消息啊!延安拍来贺电,说你们打死了阿部规秀中将,我祝贺你们!

这个惊人的消息让杨成武又惊又喜,他根本没想到那个高高在上的阿部规秀中将竟然会亲自出现在黄土岭。他更没想到,完成这个英雄壮举的,就是那个曾经的马夫,李二喜。

很快,党中央、八路军总部,抗日团体,著名人士纷纷拍来贺电,全国各地的报纸也在纷纷报道黄土岭战斗经过,刊登祝捷诗文。

阿部规秀是日军侵华以来阵亡的高级将领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整个抗日战争中消灭的职务最高的一个日军,击毙阿部规秀,大大激励了广大抗日爱国军民的士气。

李二喜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人们纷纷称颂这个几炮击毙日本中将阿部规秀的抗日英雄为“神炮手。”

在唐县召开的军民大会上,聂荣臻司令员亲自出席,在会上,聂荣臻特意奖励李二喜一把手枪,李二喜看着这把手枪,非常欣喜。这张照片是事后有人专门为李二喜拍摄的,李二喜腰间挎着的,正是聂荣臻司令员赠给他的手枪。此后,这把手枪,李二喜日夜带在身边,成为了他的依靠,几乎伴随了他半生。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解放后,李二喜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跟随大部队来到广东剿匪。1952年,从部队转业到韶关工作。大部分时间在民政系统工作。1982年,他从曲江县民政局局长位置上离休,回家颐养天年。

李二喜获“神炮手”的殊荣与赞誉,那门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也成了中国国家一级文物,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说起,那门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李二喜还曾经回去看过它,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1995年9月24日,李二喜探亲路过北京,当时尚在世的老首长杨成武得知后,特地派他一位秘书请老英雄看看那门功勋炮,老英雄李二喜激动万分地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擦炮”,在那门功勋迫击炮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里,李二喜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人的生命是有限,八年抗战——小米加步枪,功勋炮助我军威,愿功勋炮——在我子孙万代,永放光芒,落款是,红一团老战士,李二喜。

自此,李二喜再也没有来过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那是他最后一次擦拭那门曾经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

晚年的李二喜老人上了年纪,由于心脏出现了问题,住进了广东省韶关市粤北医院的特护病房。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档案|他叫李二喜 抗日战争击毙日军中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胜利后却不再提此事

在李二喜住院期间,他曾经用打着吊针的手写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李二喜写这八个字的时候,他的病情已经岌岌可危,因此,这八个字可以说是他的遗言。

歪歪扭扭的字迹中,包含着李二喜老人对祖国的热爱,在抗日战争中,他是英雄,是楷模,在新中国建立后,他却异常低调,对于自己的功绩,从不对外人言说。

李二喜老人生前曾说过:我能活到今天,是非常幸运的。我亲眼看到许多战友倒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我现在过得很好,又有国家的照顾,我心里很坦然,上级为了保护我的安全,也要求我不要张扬。

如今,李二喜老人已无需低调,他与他的功勋迫击炮在黄土岭上所建立奇迹般的伟大功绩,将永远流传在人们的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