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低沉迷人的音色,大提琴被许多古典乐迷所喜爱。 大提琴比任何乐器都更能表达出人声的优美效果,它有华丽的音域和丰富的色彩,可以说是弦乐器中的贵族,只有格外小心的护理才能保持它的精致。它的高音区精巧柔软,低音区只有管弦乐团的重音部与之媲美,但它的穿透力却是管弦乐团所没有的。 昨天听了小提琴协奏曲,今天来听听大提琴吧?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优美迷人色调温暖,向来是大提琴曲中的试金石。以浪漫、抒情和至难的技巧著称,被誉称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协奏曲。 作于1895年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不但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少数几部深受乐迷喜爱的大提琴协奏曲杰作之一。德沃夏克所留下的杰出作品中,交响乐和协奏曲一类的“无标题音乐”明显多于歌剧和标题音乐,这种倾向对于他来说,越到晚年越为显著。 如果拿他初期的钢琴协奏曲或中期的小提琴协奏曲,与这首大提琴协奏曲作一个比较,就会发现这首协奏曲不但在作曲手法上更为明确和熟练,而且在乐器法的运用,以及构成技法的自由性上,都有着显著的进步。可以说,德沃夏克先天所具有的丰富的旋律性创意,和后天对古典音乐造型的探索,终于在这部作品中完美地结合了。 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 沃尔顿于1956年2月-10月间在那不勒斯港的伊斯基亚岛谱就的这部大提琴协奏曲,是献给大提琴演奏家格里高利·皮亚蒂戈尔斯基的,1957年1月25日,皮亚蒂戈尔斯基担任独奏,与查尔斯·明希及其指挥下的波士顿管弦乐团一起,首次演绎了这部作品。 在作协奏曲时,独奏乐器与整个乐团合奏的协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沃尔顿在创作这首大提琴协奏曲的时候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开篇,他用两个慢速乐章取代了传统的单乐章,并在两个乐章当中加入了一段柔和的诙谐曲来平衡从而形成鲜明的对照,把大提琴轻柔流畅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维瓦尔第:大提琴协奏曲 维瓦尔第的所有大提琴协奏曲,每首都是严格按照传统巴洛克协奏曲的形式写成,而且结构精致、不落俗套,具有完美和谐的巴洛克风韵,让人初听就觉得舒心悦耳。 d小调协奏曲 这首协奏曲是维瓦尔第相当经典的作品。快板低音弦乐拉出厚实的双音,像极微音乐般反复音群的细节构筑出音乐的张力,大提琴和弦乐团之间辉映成趣,古典风格中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感。缓板乐章开始,下行的沉稳音阶带入主题,大提琴的旋律如歌唱一般引人入胜。 e小调协奏曲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在这首乐曲中维瓦尔第一反协奏曲中乐团领导的地位,而以大提琴的独奏伴随着简单的低音管如歌般地吟唱,随即突然爆发出类似的《四季》中的快板乐段;在这个乐章里,慢板的独奏与快板弦乐合奏交织出现,即使在现在的协奏曲中都是很少见的。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 舒曼的大提琴协奏曲也蕴藏了高度的演奏技巧,与他的钢琴协奏曲互相辉映。 舒曼在1850年完成了他的这部大提琴协奏曲,可是在他自己的作品目录中,却把它命名为《音乐会作品》。这是舒曼受聘在杜塞朵夫工作初期的创作,当时他也正在着手创作他的第三号《莱茵》交响曲。当时他对大提琴已小有了解,这主要是因为他在19世纪30年代因病无法再继续从事钢琴演奏工作后的重新接触。可是在创作时,大提琴的低音域却让他苦恼了一阵子,因为如果和乐团一起演奏,这些低音肯定是被乐团淹没的。所以在创作时舒曼刻意回避了这些问题,结果引来了恶评,也有后世音乐家因此将其重编,不过却不见得能尽如人意。
![]() 低沉极致的深情 今天的大提琴协奏曲有没有让你沉迷? 更多大提琴曲目唱片 *图片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