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丹文钱币试译论坛之四

 国民一员 2017-07-22

契丹文钱币试译论坛之四:

延眷大王是否应译为延宁大王?契丹文钱币试译论坛之四:延眷大王是否应译为延宁大王?


契丹文钱币试译论坛之四:延眷大王是否应译为延宁大王?

近来,连续拜读北国盈泉先生的鸿篇巨制《臆解契丹》,深受教益,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知识。在此仅表祝贺之情,盼先生再接再厉尽快把巨著完成,并付梓出版以便惠及万民。《臆解契丹》对笔者编辑《辽(契丹)编年钱谱》,起到了巨大的借鉴和推动作用,其功甚伟,必须铭记。目前,在下正对照先生的大作,与笔者初学的涂鸦之作互校,以求最大限度的把入谱的契丹文钱译好译准。当然,我们都不是专业文字研究人士,都刚刚接触契丹文,试译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欠和错误,这没什么,时贤与先辈在契丹文研究中,不也是在不断修正和改正错误,才取得现在的成绩吗?况且,契丹文研究是座巨大的迷宫,还有无尽的谜,待我们去破解、去发掘。尚有许多东西,我们还没有认识,很多方法我们还没有掌握。所以,我们应不怕犯错误,勇敢地象盈泉先生一样去闯,去探索,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契丹文研究上取得辉煌的成绩。

当然,破译契丹文钱有它特殊的、有别于破译墓志铭的特点。第一、它是钱文不是铭文,它的文字受钱币宝钱制的限制,无论在字数、读序、纹饰都有严格规定,它的内容无不与契丹的政体、官制、宗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相关联,都是有出处,有依据、有所本的。第二、它运用了大量的俚俗字、异体字、假借字、同音字,和文人的墓志铭字有显著的区别。第三、钱文的语法有少部分仍坚持了契丹人惯用的倒装句式,必须整理。第四、存在一定数量的契丹语音译钱。这些都是我们学译、试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从今天起,我将集中一段时间,把笔者试译时与盈泉、陶金、陈传江等先生大作,对校时发现的疑问和困惑之处,摘录出来在本博公示,就教于各位泉友及盈泉、陶金、陈传江等先生,以便把《辽(契丹)编年钱谱》契丹文钱部分编辑好。望各位朋友继续给予倾力支持!讨论时只举译文名,不标作者,只以xx先生指代,以便于放开讨论。敬请大家谅解。

今天讨论的问题是xx先生对《延眷大王铜鎏金小平钱》(见图12、)的翻译。先生的译文无大错,只是译文多少存在一些使读者困惑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在契丹,南北大王及郡王、二字国王、二字王、一字主,都可被称为“大王”。“大王”前多为地名(东平王)、国名(东丹王)、人名(管宁王)、封爵名(人皇王)。从xx先生的译文 “延眷”看,可以肯定它不是地名,国名。经查也不是爵位名,只剩下一种可能是人名。但翻遍《辽史》、《辽会要》、《契丹国志》《契丹石刻文编》等书,不见称“大王”者,有名或字为“延眷”者。如前所述,契丹文钱的文字内容,都是有出处,有依据、有所本的。特别是“大王”这样的称呼,更是非常小可,前面的人名往往都是直指辽代具体某一人。肯定不会出现“大王”前人名“查无此人”的现象。问题只能是出在人名译得有失误的地方。

“大王”前的人名,为穿上下两字。穿上是个常见常用字“yan”,常读作“燕”、“延”“有”使用,译作“延”应是正确没有任何异议的。穿下字,译者译作“眷顾”的“眷”,实在是犯了个小小的错误。因为“眷顾”的“眷”,与穿下字并不完全相同。“眷”字右半原字读作“li”,而穿下右半原字读作“ie”。所以径直把穿下字译成“眷顾”的“眷”,应是马虎失误。又为什么说译者仅犯了个小小的失误?原来“眷顾”的“眷”与年号“清宁”的“宁”是一个字。“清宁”直译为“天眷佑”。契丹小字“宁”字就是“眷顾”的意思。而穿下字右半原字 ie”与“眷”字右半原字 li”,在钱文中经常发生互借现象,应视它们是互为假借字。因此,知道穿下字实与“眷顾”的“眷”相同,即也与“清宁”的“宁”相同。而在右半原字为“ie”时,这个字,它只能译作“清宁”的“宁”。

知道了症结,知道这个字应译作“宁”,钱文四字似乎应译为“延宁大王”,“延宁”是“大王”的名字。至此,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因为辽代名或叫“延宁”的人虽有七八个,但封王的只有两位,一位就是辽史上赫赫有名的晋王萧孝先。

萧孝先,契丹名延宁,小字海里。统和十八年,补祗候郎君。尚南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开泰五年,为国舅详稳。将兵城东鄙。还,为南京统军使。太平三年,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寻加太子太傅。五年,迁上京留守。以母老求侍,复为国舅详稳。改东京留守。会大延琳反,被围数月,穴地而出。延琳平,留守上京。十一年,帝不豫,钦哀召孝先总禁卫事。兴宗谅阴,钦哀弑仁德皇后,孝先与萧浞卜、萧匹敌等谋居多。及钦哀摄政,遥授天平军节度使,加守司徒,兼政事令。重熙初,封楚王,为北院枢密使。孝先以椒房亲,为太后所重。在枢府,好恶自恣,权倾人主,朝多侧目。三年,太后与孝先谋废立事,帝知之,勒卫兵出宫,召孝先至,谕以废太后意。孝先震慑不能对。迁太后于庆州。孝先恒郁郁不乐。四年,徙晋王。后为南京留守,卒,谥忠肃。

另一位是接任萧孝先任北院枢密使的萧延宁,后封兰陵郡王。(其它失载)

以愚见,钱上的“延宁大王”应是晋王萧孝先,他的家族墓悉数被盗,瘗葬的钱币才可能出现于世。而萧延宁至今墓葬何处,还无人知晓,故“延宁大王”钱为萧延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枚鎏金“延宁大王”钱应该也是一种丧葬用钱,是萧孝先墓中的陪葬钱。

泉痴山人2013/6/26于京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