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枚网上求解钱币的解答

 国民一员 2017-07-22

两枚网上求解钱币的解答

两枚网上求解钱币的解答

两枚网上求解钱币的解答

两枚网上求解钱币的解答

两枚网上求解钱币的解答

两枚网上求解钱币的解答

两枚网上求解钱币的解答

两枚网上求解钱币的解答

近日偶然在网上浏览有关古钱币收藏研究博客,发现很多博主信息还很闭塞,对一些已经解决或查查资料就可轻松解决的钱币问题还在哪里闭门苦苦求索,苦苦钻研。这种作法,笔者认为并不可取,因为这是在进行无谓的重复劳动,既浪费了大量的物质资源,也浪费了朋友的宝贵时间,更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其实,只要耐心在网上查查,或到著名的钱币网站及博客,去虚心请教一下,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比如,下面这个问题(红色字为原博客题目,兰色字为博客原文,黑色字为解决问题的资料,普通字为笔者议论。):

谁能说出这“铜钱”是做什么用的吗?(来源于某博客)

我的同事收藏一个铜钱,直径5公分,是从一个贩子手上收来的,看上去是老货,问我是做什么用的、那个年代的?有否收藏价值?我不是搞古泉收藏的,也说不清楚。好象是辽(宋)金时期一种代金币,是做茶马生意用的“钱”,相当于现代的支票一 样吧。不知这样解释对不对?请网友们指教呀。(见图一、图二)

    这是一枚日本钱商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臆造的一种所谓的“马市钱”。早在1986年中国钱币学会第二次少数民族钱币讨论会上,钱币学家卫月望,邹志谅二先生就曾发表论文明确指出,所谓“南部马市”铜币纯属日本人臆造币。原来卫月望先生在日本学者矢部仓吉著的《古钱与纸币的收集和鉴赏》一书中找到了日本人小田部市郎臆造“南部马市·金壹两”的实证,从而彻底揭开了此币的真实来源。

小田部市郎是20世纪初期的一位日本铸造师。此人对历史比较熟悉,又是一个伪造历史遗物的能手,自号静雅堂。他曾铸造过数百种臆想币,如“先台领宝”“贸易钱二百文”,“南部领内。谷代通用”,“奥州金华山。海上通宝”。“南部马市。金壹两”也是他的“杰作”。他借托日本有“天明”年号(1781——1788年)的史实,在钱币上铸造了那段迷惑人的“马役所”布告。而且正如矢部仓吉在书中所揭露那样:钱币上的“南部马市”,若作横读,则为“南马部市”,小田部市郎在臆造这件赝品时暗中将自己的名字“部市”置于钱币之上,真是用尽了心机。此既戏弄历史,又误导后人。当今一些藏家手中的“南部马市。金壹两”正是这段故事的间接物证,也算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吧。

当然,从钱币本身原也不难鉴定其真伪,如材质、如锈色、如文字、如内容,都可以找出马脚,它们无一处与真钱标准,与历史相符,虽然这需要经验需要阅历更需要知识,但对个人鉴藏知识的积累大有好处,朋友们不妨把它列为首选。如不想费这个事或感到自己知识还有空白,就可以去查书查网文,去请教较好的博主或网站。相信你一定会大有收获,因为科学就是力量,信息就是知识。

网上常见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鉴定自己不认识的钱币时,都一律往清末民国上推,好象清末民国就是剜野菜的筐,什么菜都可往里面扔。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为掩饰自己的浅薄无知而玩的一种障眼法而已。学习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钱币都见过。遇到不懂没见过的钱币,不要轻易表态,不懂不要装懂,更不要摆出一副专家派头,一口一个“假”字,一口一个“民国仿”。应该说这样做是害人不利己的缺德作法。是把许多好孩子往尿盆子里按的阴损行径。不知有多少珍稀未见过的钱币就这样被扼杀了?现在就举一枚辽钱为例。

大汉圣宗钱---身世待考?(来源于某博客)

这是一枚钱币谱上未有记载钱币,说它没有记载 是因为没有查出它的出处,更没它的相关资料,至于它是否大汉朝的钱币也一无所知。更有意思是,它的正面和普通钱无异,也有四方框,但是中间有一未通透的小孔,而背面却是一个似乎一尊佛象。(见图三、四)。

此枚钱币包浆老道,做工规范,排除仿品可能 。现在能在网上查到的唯一大汉圣宗钱币是(卖家称)民国仿品,开价2000元。现请钱币专家和高手品评,提供相关资料,对此表示感谢。

这枚钱的断代鉴定,应首先鉴析材质。据笔者看照片感觉,此钱之铜不类明清与民国钱币之铜,它铜色褐红,遍体未见铜锈,包浆老道,与南方及明清铜钱生坑则美坑美锈,熟坑则红斑绿锈,传世则褐黄或黑漆古,大相径庭,枣皮红诱色说明它的材质提纯很不到位,其中必含少量贵金属金银及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笔者的推断相信经得起科学仪器检验,因为这种铜是典型的明以后再未出现过的东北特产的辽铜(丹铜)。

再着形制,钱宽缘,中大方郭里,中心为一未透小圆孔,钱背中铸一跌坐之观音。此种形制除辽钱数见外,其它朝代均未见踪迹。辽钱中有种千秋万岁天显通宝钱中钱两面版,和圣宗多寿背观音钱,(见图5-8)形制和此类似。足证大汉圣宗与圣宗多寿为同一时期铸钱。

查隋唐后实行宝钱制以来至清未共历117位皇帝,其中庙号为圣宗的只有辽朝天辅皇帝耶律隆绪。把圣宗作为观音转世的只有辽兴宗时期。故可初步断定此“大汉圣宗”背佛像之钱应是辽兴宗至辽道宗时期铸造之佛教护身符钱。

可钱文“大汉”二字做何解释?笔者认为这要从耶律氏自称是黄帝之裔和兼称刘氏的史实进行考察,才会得到真解。《辽史·后妃传》“序”:“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从史料记载和出土的辽代碑刻资料来看,辽宗室耶律氏封爵多以漆水为郡望,即与周、汉两个王朝密切有关。辽朝宗室耶律氏以漆水为郡望封爵和改汉姓为刘,正是耶律氏视黄帝为其远祖,将自己比附为后稷、唐尧的后裔,与周、汉一脉相承。

辽朝建国后,在撰修“国史”时,出于封建传统正统史观的考虑,耶律俨主张“称辽为轩辕(即黄帝)后”(注:辽史:卷63[M].世表·序.),这与耶律氏以漆水为郡望封爵是一致的,与《金史·国语解》“移剌曰刘”的记载亦相吻合。“周室德业,文母居先。汉朝遗范,马后称贤。至延祚七百载,克流芳于二百年。伊彼往矣,其谁继焉?”(注:全辽文:卷2[M].)这明显是辽绍周、汉继统思想的反映。《辽史·耶律颓昱传》记,颓昱在世宗天禄三年就被封为漆水郡王。由此推断,这种继统的思想,应该早在辽初就已经确立了。   

耶律兼称刘氏既然与周、汉有关,那么“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的说法就顺理成章了。萧相国,毫无疑问是指汉初宰相萧何,辽朝后族萧氏封爵以“兰陵”为郡望,就与萧何有关。检《辽史》,萧朴、萧挞凛、萧孝友、萧排押、萧匹里、萧韩家奴、萧兀纳、萧得里底、萧酬斡、萧奉先等,皆得封兰陵郡王。萧恒德、萧速撒、萧挞不也等死后都追封为兰陵郡王;萧阿鲁带曾封兰陵县公、兰陵郡公(注:均见《辽史》本传.)。据出土的辽代墓志记载,萧继远(即《辽史》所记的萧继先)、萧孝诚和萧孝友兄弟,皆曾被封为兰陵郡王(注:全辽文:卷6[M].)。萧义(即《辽史》所记的萧常哥)曾被封为“兰陵郡陈国公”(注:全辽文:卷9[M].)。有的墓志则更明确地记载萧氏“兰陵占籍,厥族炽昌”(注:全辽文:卷8[M].),“兰陵萧氏”(注:全辽文:卷7[M].),“其先兰陵人也”(注:全辽文:卷9[M].)。辽后族以兰陵为郡望封爵,并自称其先祖是兰陵人,正是将自己附会为萧何的苗裔。辽太祖建国,始以其妻兄萧敌鲁任北府宰相。有辽一代,后族几乎全部垄断北府宰相预选权,是后族即宰相之族,与“比萧相国”的说法相符。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知道把辽圣宗称作“大汉圣宗” 正是辽代皇帝认为辽朝是中华正统刘汉嫡传思想高潮时期的产物。契丹发源于两河流域,本身为华厦之域,所以,必定也寻“炎黄”为己根。把耶律改姓刘,把后族改姓萧,把国号改为汉,正是契丹皇帝在“正统”的意识竞争中采取的一个战术而已。把辽圣宗称作“大汉圣宗”亦是辽代“华夷同风”观念,在民族问题上的一个反应。契丹族原本是大汉民族,南北两族原本为一族,兄弟之间不正应该长期和平相处,把中国之事办好吗?

没有民族的优劣,汉契同等,一个国家,勿论古今,勿论民族,谁能使国家强盛,谁能使四方服化,谁能君臣一致,得到人民的认可,谁就是当世英雄。“华”与“夷”都同在一个天下,都围绕着同一个太阳,都为了达到同一个强盛国家的目的,而做到了这点,“华”与“夷”又有什么区别呢? 把圣宗推上华夏民族的祭坛是辽道宗,让南北所有大汉人民走上和平发展之路的是辽圣宗,把圣宗称为大汉民族的圣宗是名至实归,理所应当的。

从以上两篇一辨伪一鉴真的考释文章看,钱币研究并不难,难的是掌握资料,熟悉资料把资料消化为可的随意驱使的知识,这样研究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大量收集信息,不做无用功,不搞无谓的重复劳动,重复研究,是当前钱币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希望朋友们注意。

泉痴山人2010-5-14于京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