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砂锅馄饨 2017-07-22

丁酉年六月廿九——大暑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关于夏季,可以联想到关联词有雷电、大雨、萤火虫、湿热、蝉鸣、垂柳、烈日、荷花、空调、wifi、西瓜......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此时是一年中最为华实盛放之季,植被繁茂丰厚,花朵浓烈炙艳,蔬菜叶肥汁饱。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七月,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最有夏意。食一道以“荷”为主题的美食,开启盛夏篇章。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一候腐草为萤丨萤火虫飞出芳草,溜进山中玩耍去了。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二候土润溽暑丨闷热的天气,就连脚下的泥土都变得温润潮湿起来。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三候大雨时行丨因为极度炎热,所以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这是向立秋的过渡。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 饮伏茶 —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

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这个习俗。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 晒伏姜 —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

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 烧伏香

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疾病。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诗人认为,只有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深山古寺,才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消暑诗》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注解:室内少放东西,心平气和坐于窗下,清风便会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大热》

南宋·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注解:此诗描写了盛夏的炎热,更衬托出农夫耕种的艰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关于这个夏天,古人也许会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

但凡事物极必反,就像暑热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东边太阳西边雨的奇观,听过池塘里的蛙声连成一片,直至嗅到稻花香里的丰年,才会惊觉,人们在漫长夏日里早已收获满满,暑热也将渐行渐远了。

其实,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云一淡一轻,风一清一凉,我们终将盼来,丰收的秋天。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大暑,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