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人们常会抱怨社会不公,抱怨人心叵测。抱怨的最后,什么也没得到,机会反倒与我们擦肩而过。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修身养性,让自己越来越强大,对己、对社会、对国家都是负责任的体现。 我们的无名烦恼,大多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人之间比较和竞争,人们从中滋生了嫉妒、仇富等不健康的心理,不经意的时候,我们便因这种负面心理而忽略了当下的幸福,无形中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生活状态。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初看这句话,似乎是让我们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可实事上,很多人们没有记住他的后半句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与人相处的时候,与人竞争失意的时候,不要刻意的与人划清界限,不要人为地与人疏远。对待他人,对待对手,仍然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学习别人的长处,成就最好的自己,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又何愁没有朋友、没有成功的机遇呢, 当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我们就要修炼自己的心境,提升自己的修养,用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自己的缺憾,只有内心真正强大了,生命中的缺憾也并一一化解了,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失意生活、缺憾生活所应有的态度,这也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做人标准。不要苛责外在世界,而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反观我们现在的 1/2页 人,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孔子有一个最喜欢的学生叫颜回,颜回家境贫穷,缺衣少食,坐在破烂不堪的小巷子里,但颜回却能自得其乐、专心修道,可见物质的匮乏并不能影响一个人乐观的心境,反过来说,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心灵的建设上来。 修身养性会让迷茫的我们重新发现生活之美,正如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自己发愤用功的时候,我们会忘记吃饭,当我们欣喜自己成长的时候,我们会忘记烦忧。 安贫乐道,并非不思进取,实际上更是一种迂回的成功。在未成器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专心致志于自己的“道”,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不被别人富足的生活所蛊惑,维持做人的尊严和注重内心的快乐。那么,在机会繁多的当代,我们的理想之花又怎能不绚烂开放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