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寂寞身后事——纪念金毓黻先生诞辰130周年

 文心0007 2017-07-22

题记:今年719日是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金石学家、文献学家、考古学家、东北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金毓黻先生诞辰130周年。金先生是我们辽宁人,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东北的文化建设事业。他是东北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可与关内学者比肩的国学大师,他是辽宁乃至全东北人的骄傲,是我们最不应忘记的杰出人物。然而据我所知,在辽宁,一如2012年金先生逝世50周年的时候,没有任何团体或是组织来纪念这个日子。倒是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吉林,在明天,有一场隆重的纪念金毓黻先生诞辰130周年的活动。

 “纪念金毓黻先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在金毓黻先生诞辰130周年前夕,我寻了一个周末,再一次与朋友开车从沈阳驶上沈大高速,在灯塔下高速后驶入304省道西行十几公里,即到后八家子村,这里就是金毓黻的出生地。十年间,为了追寻金毓黻的学术足迹,我曾五次到访后八家子村,访问过多位与金先生有过交往的村里人。金先生逝世半个世纪,在后八家子村已很少能见到与金毓黻有关的物事,只是老辈人还记得当年金家祖宅的地方,还能领着我找到那只扔在菜园子里的金家大门旁的抱鼓石,还能见到被虫咬鼠啮过的金毓黻墨迹。在后八家子村头开满荷花的池塘边,我和村头的几位老者谈起金毓黻,只有一个年纪最大的老哥熟悉这个名字。他感叹道:“没有几个人知道了!”

 中年时的金毓黻


大师委实太寂寞了!想当年,金毓黻先生不管是在政界,还是教育界和学界都是声名卓著的人物。在政界,他曾先后任辽宁省政府秘书长兼教育厅厅长、安徽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监察院监察委员、教育部辅导委员会委员、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东北区代表、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国史馆北平办事处主任;在学术教育界,曾任教育部编审、东北大学教授、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教授、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研究员。在学术研究中,他以毕生精力投入到东北地方史的研究中,并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斐然成就。《东北文献征略》《奉天通志》《辽海丛书》《渤海国志长编》《东北通史》《宋辽金史》《静晤室日记》,他一生留给后人总计1400余万字的著述,体大思精,包罗宏富,堪称一座硕大的学术丰碑,是中国史学界治东北史最有成就的大师级人物。诚如时人吴廷燮所评:“中夏言东北故实者莫之或先。”又如于右任所誉:“辽东文人之冠。”站在后八家子村头,我想,在当下提倡文化大繁荣的时代,最具文化符号意义,最可引为东北文化骄傲的“辽东文人之冠”——金毓黻先生不应被忘记,他的寂寞身后事更有必要重提。

  穿长衫的黄侃与金毓黻

 一、逝后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196283日,金毓黻逝世的这一天,中国很安静,甚至没有什么让人关注的新闻发生。

在这个8月里,却有两个比金毓黻声名显赫的人物也离开了人世。一个是世界的电影名星梦露,她在金毓黻逝世后的第三天自杀身亡;一个是中国的雷锋,他在金毓黻逝世后的第12天因公殉职。

在这一年里,新文化巨匠胡适先生也在台湾去世。

金毓黻全家福


这一年,金毓黻12岁的孙女,后来成为著名美籍华裔学者、美国国家史学会会长史景迁夫人的金安平,跟随父亲即台湾著名建筑学家金长铭一起,从台湾移居美国。

金毓黻逝后,当年,他的好友金梁过世;逝后4年,即1966年,他的好友向达过世;逝后13年,即1975年,好友王重民过世;逝后16年,即1978年,好友孙作云过世;逝后19年,即1981年,好友罗福颐过世;逝后20年,即1982年,好友裴文中、李文信过世;逝后22年,即1984年,好友于省吾过世;逝后32年,即1994年,好友阎文儒过世;近后37年,即1999年,好友傅振伦过世。自此,那一拨才人尽归道山。

1931年1月金毓黻先生发表在《东北丛镌》第7期上,最早在沈阳发现并确认为辽瓷的图片。因此事,后人誉金先生为“辽瓷之父”。

金毓黻逝世时,四个儿子只有长子长佑在身边,其他三个儿子都远在台湾。他在早前的遗嘱中就撰好了自己的墓碑式样及铭词。墓碑正面:“中国史学工作者金毓黻埋骨处”。背面铭词:“嗜书如命,生死书丛。殚力文史,劳而少功。年逾七秩,讵非考终。委心安卧,长在梦中。”并嘱此墓碑铭词请卞孝萱书石刻之。

金毓黻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遗憾的是,他的墓碑铭词并未由卞孝萱先生书写刻石。个中情由,时人缄口,但我们从《静晤室日记》中或许可见出端倪。当年金毓黻与卞孝萱个人感情非常好,金毓黻非常赏识卞孝萱的才气。卞由民建调往社科院完全是金毓黻具体推荐和操办的,卞调到社科院后生病发烧金毓黻都亲往看视,还因照顾不周而自责。卞做金的助手,金的文章发表,得稿费都要给卞一半。后来出现了整理孙钺的《民国职官表》一事。此书在解放前由孙编定,后来又指定卞帮其整理出版。但卞整理后却属上自己一个人的名字,改为《北洋军阀时期职官年表》由中华书局出版。金毓黻知道此事后十分生气,多次当面批评卞孝萱,终至反目。所以金毓黻墓碑由卞孝萱题刻之事也就无法落实了。

       金毓黻致叶恭绰信札(浅绛轩藏)


二、书稿、藏书的下落

193212月,金毓黻编制《千华山馆书目》时,其藏书已达2000余种,14000余册。而且还有包括报刊杂志、金石拓本和书画作品在内。1936年,他从日本回到南京,其在沈阳的藏书托友人运到北京,寄存于友人王孝鱼家。他从日本还带回一批藏书。所以说抗战初期当是他藏书最多的时候。现从日记中所记和现吉林社科院所藏统计,金毓黻所藏各类图书1032种、报刊杂志22种、金石拓本148种、书画42种。

他从日本回国后,将21箱书籍从王孝鱼家运往南京,余仍在王家。1947年,抗战全面爆发,金毓黻将在南京的所有藏书寄存于安徽采石镇北大同学鲁亚鹤家。后又将重要的取回带到蜀中,如《静晤室日记》《辽海丛书》《渤海国志长编》《方志考》《元史语解》《说郛》《金史》等。但他在南京的收藏还是损失了不少,后统计,损失字画60幅、古物112件。

 后八家子村村民朱春霖收藏的金毓黻早年写给私塾同学朱玉殿的书法作品

1946年,当金毓黻从鲁家取回书时,许多书已虫咬腐烂,最后剩了18麻袋。而寄放在北平的,让王孝鱼卖了一些,所剩无几。

金毓黻去世后的1964年,家属将大部分图书,包括著述、手稿和资料等转给了东北文史研究所(现吉林社会科学院前身之一)。在此其间,金先生的诗集《千华类稿》手稿却不幸丢失,至今下落不明。文革前期,东北文史研究所解散,这批图书转给了吉林省图书馆。1974年,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恢复建制,这批书又从吉林省图书馆转到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包括《静晤室日记》原稿。现这批藏书已成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最有价值和最有特色的藏书。

本文作者(左)第二次到后八家子村,采访金毓黻本家孙子金世清先生。

三、故乡与后人

金毓黻的故乡在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佟二堡镇后八家子村。这是一个大村庄,有500余户,2000多口人。隔304省道与前八家子相望。如今,金毓黻孙辈的都已七八十岁,但村里年纪大一些的人都知道金毓黻,都说他在省城和北京当大官。当年金家的房产早已不见,原房基现已住两家。

金毓黻育有一女四子:一女名淑君,嫁沈阳人邹有恒。邹193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西洋史学科,曾为东北大学副教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历史系副主任、外国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日本历史学会第一届副会长、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三届副主席。著有《亚洲各国近现代史》,译有《古事记》等。四子名长佑、长衡、长铭、长振。除大儿子外,后来三个儿子早年都移居台湾,后移居美国。

    辽阳后八家子村原金毓黻故居所在地,如今已变成寻常人家。

金毓黻的三儿子金长铭曾是台湾成功大学的知名教授,一位很有成就的建筑师。金长铭的女儿即金毓黻的孙女金安平,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史学博士,写过两本很有名的书:《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知识分子与政党政治》和《北京大学与中国政治文化》,另有一本近年出版的《合肥四姊妹》,成为世界华人阅读圈里有名的畅销书。还有,她的丈夫史景迁,是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一个最会说故事的人,在世界史学界里无人不知。

金毓黻在1948612日曾作《拟张平子四愁诗》,开篇即说:我所思兮在辽阳,欲往从之道路长,侧身东望泪沾裳。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从那时开始,他再也没有回到故乡来。

作为国学大师的金毓黻,其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学术贡献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然而,这样一位值得辽宁人甚至东北人为之骄傲的大师,却生前低调,逝后寂寞。尤其是近些年来,他几乎被时人遗忘。还有人说,金毓黻作为国学大师,他出生在辽宁,为宦在辽宁,但金毓黻研究却不在辽宁。此言对辽宁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讽刺。胡适当年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说:“近年来,古学的大师渐渐死完了,新起的学者还不曾有什么大成绩表现出来。”我们不要让胡博士的话成为百年魔咒,来折磨和羞辱我们。

     当年金毓黻家的抱鼓石,如今已成为别家的摆设。


今年,是金毓黻诞辰130周年,故乡的相关团体和组织对他竟然没有任何纪念活动。这让我不由想起郁达夫在鲁迅死后所说的一段话:“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氏之言让后人震惊和警醒,同时也不断地激活着我的神经。于是,在金毓黻诞辰130周年前夕,我追慕先生的学术风范,再一次到他的出生地辽阳后八家子村,去寻找这位大师的足迹。我希望,我辈应当重视金毓黻,重视他的学术与他的思想,还有他的做人品格。为宏扬辽海文化,做出我辈应有的贡献。

  “纪念金毓黻先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邀请函内容

附:长春“纪念金毓黻先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拟邀请嘉宾

金 玲(金毓黻先生孙女)

金家玲(金毓黻先生孙女)

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

周文玖(北京师范大学)

    兵(中山大学)

霍明琨(黑龙江大学) 

李玉君(辽宁师范大学)  

初国卿(沈阳日报)

王成科(辽阳博物馆)

李大葆(辽阳日报)

金恩晖(原吉林省图书馆馆长)

刘信君(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付百臣(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李治亭(原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孙玉良(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于 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魏存成(吉林大学)

程妮娜(吉林大学)

杨 军(吉林大学)

高福顺(吉林大学)

刁书仁(东北师大)

李德山(东北师范大学)     

耿铁华(通化师范学院)

李乐营(通化师范学院)

梁启政(通化师范学院)

姜维公(长春师范大学)

郑春颖(长春师范大学)

刘立强(长春师范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