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昭通市旅游景点大汇集

 行摄天下者 2017-07-22

编者按: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与贵州、四川两省接壤,地势南高北低,最低海拔267米,最高海拔4040米,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昭通历史上曾是云南通向川黔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为我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昭通的经济、人文、历史在云南都站有一定的地位!

1、大山包

自然资源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北部的大山包乡地处东经103°14′55″—103°23′49″、北纬27°18′38″—27°29′15″,总面积 19200公顷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地处滇东北五莲峰山脉,大山包是其主峰,属构造侵蚀高中山,海拔多在3000— 3200m ;最高海拔为课车梁子 3364m ,最低海拔为老林村委会半坡村坡脚与鲁甸县交界的箐沟交叉处,海拔为 2210m ,相对高差 1154m 。大山包属暖温性高原季风气候,冬寒夏凉,年平均气温为 6.2℃ ,一月平均气温 -1℃ ,七月平均气温 12.7℃ ,≥ 10℃ 的活动温 841.1℃ 。日照长,年日照时数2200—2300小时。无霜期年平均天数为134天,最短年只有84天,故植物生长期短。年降雨量 1165mm ,雨量分布不均,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8%。

发展状况

1990年1月5日经昭通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县级昭通市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1994年3月31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山包是中国目前黑颈鹤越冬海拔最高的亚高山湿地生态系统,境内有大片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沼泽湿地,成为世界濒危动物黑颈鹤的理想越冬栖息地。据有关资料,世界上原有鹤类32种,现仅存15种,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湿地的鹤类。全世界已知的5554只黑颈鹤中,在大山包栖息的种群有600多只,占国内已知黑颈鹤种群的四分之一。黑颈鹤集中越冬栖息于大海子、跳墩河等地,高原地形开阔,山头浑圆,湿地低凹,尤其大海子湿地呈低凹的锅底形,相对高差50— 100m 。冬季水位下降,浅水区面积增加,是黑颈鹤良好的夜宿场所。每年的10月下旬至来年的4月初黑颈鹤在此栖息。据 2005年1月19日调查观测到1131只,成年鹤862只,占总数76.2%;亚成年鹤及幼鹤269只,占总数的23.8%,结构表明是一支趋向兴旺的自然种群,每年在大山包越冬时间为176-202天。

旅游相关

大山包的最佳旅行时间是秋冬季,8月初至10月初,山上的养花、燕麦、芳草地成块成片,层层叠叠,色彩斑斓,把苍凉的大山包点缀成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幻世界。此时的大山包,可以称得上是摄影者的乐园,常可以看到专业摄影师扛着设备四处选景。在大山包的跳墩河水库、大海子水库两个地方可看到成群结队的黑颈鹤在湖边觅食、栖息。

  冬季,到大山包去看黑颈鹤。

大山包-动物数量

据有关资料,世界上原有鹤类32种,现仅存15种,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湿地的鹤类。全世界已知的5554只黑颈鹤中,在大山包栖息的种群有600多只,占国内已知黑颈鹤种群的四分之一。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已被国内外的科技工作者、摄影家所熟知。每到冬季,大批的科技工作者、摄影家背负行囊,登上了大山包;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奇.阿奇波派出的“滇东北黑颈鹤越冬考察队”也走进了大山包。每年十月底都会有大批的黑颈鹤从遥远的青藏高原迁徙到这里越冬,第二年四月初离开。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鹤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稀动物,2003 年成立了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从此,大山包便成了黑颈鹤的乐园。


2、盐津豆沙关

盐津豆沙关省级风景名胜区距县城20公里。盐津是秦汉以来中原通往云南的通道之一。

壁立千仞的石岩,被关河一劈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古人由蜀道入滇,此是进云南的第一道关。关上有个唐碑亭,亭内岩壁上是著名的唐袁滋摩岩。袁滋是唐朝御使中丞、著名的书法家。这块摩岩,是袁滋于公元794年(唐贞元10年)出使云南,路过石门关时刻下的,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与摩岩对峙的东岩石壁上可以观看神秘的古代“ 人悬棺”葬。

盐津县距昆明570多公里,昆明各大汽车客运站有班车经昭通前往。

最适宜旅游6月,6月的豆沙关热闹非凡,因为你可以体验一年一度的佛会带给你的收获。

景区看点

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盐津豆沙关古道上的许多先人的遗迹,向人们讲述着历史的真实。其中有几处不得不看的地方:

  一是秦代五尺道,现在保存完整的长约350米,道宽1.7米,路面留存的凹陷马蹄印痕39处,有的深达3、4寸,要在硬石上踩成这样的蹄印,非千年万次难成,不知有多少马蹄的磨蚀,才留下了这深重的历史印记。

  二是盐津豆沙关的古城堡,又叫关楼,它是五尺道上“锁钥南滇,扼守西蜀”的重要关隘。关楼始建于隋唐年间,总高15米,宽4.5米,条石砌成,古道就从关楼门洞中穿过。关楼在50年代毁损以后,于1982年和1994年两次重修复原。

  三是僰人悬棺,它位于关楼直线150米外的对岸绝壁的岩缝中,现存棺木6具。用望远镜头摄下来看,悬棺都是整木凿成,用木杠搁在避雨的岩缝当中,虽经2006年7月两次地震,悬棺并未受损。悬棺悬在关河水面以上百米的绝壁岩缝当中,盗棺者都无力攀达,而安放悬棺如今更是一个迷。

  四是更为宝贵的史迹是关楼边岩壁上古代题字,其中唐代的“唐袁滋题记摩崖”最为宝贵,已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题字讲的公元749年唐代御史中丞袁滋奉命赴滇,“册蒙异牟寻南诏”,就是受唐朝皇帝之命去南诏(现在的云南大理一带)册封南诏国王“异牟寻”的事。袁滋经过盐津豆沙关时,为该处的险要和自己赴南诏的重大使命而感慨,便作摩岩题字。题字全文8行,122字。正文7行为直书,自左而右,首尾可读。末行“袁滋题”3字为小篆。该题字虽文字不多,却是研究唐史和南诏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被专家称为“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补唐书之缺、正在籍之误”的宝典。该题字对研究当时书法也颇具价值。

盐津豆沙关美食

  【桐子粑】,是由大米经过浸泡、打浆、发酵、加入糖、猪板油,用端午节前后的桐子叶包裹蒸制而成,2块钱一个,有米的米香,有桐子叶的清香,还有猪板油的醇香,淡淡的甜,好吃!~

  【油炸土豆条】,是把土豆条先在油锅里炸熟,然后拌上切碎的折耳根、盐、海椒面、味精、花椒面,小葱和香菜。折耳根尤其提味儿!,有米的米香,有桐子叶的清香,还有猪板油的醇香,淡淡的甜,好吃!~~

  著名的【云南火腿】,除了制作工艺好外,猪肉也是关键,要那种完全可以“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平时和大自然打成一团泥猪。层次分明,红白相间,肉质紧致,有着大理石般的美丽……

僰[bó]人悬棺

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悬崖,用我们至今仍不知晓的方法,将死者连同装他的尸棺高高地悬挂(置)于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

在云南,悬棺分布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在今昭通地区沿金沙江、白水江、关河流域等处。尤其是豆沙关悬棺,保存最多、最完好,地势最险峻,被学者称为“上古遗存,天下奇迹”,“悬棺博物馆”。

豆沙关悬棺在盐津县豆沙关乡石门村关河南岸的绝壁上,紧靠213国道。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隋造偏梁桥阁、唐开石门道,都无一例外地选择豆沙关作为入滇的门户。关河北岸,“五尺道”遗址、石门关古城堡、唐贞元十年御史中丞袁滋册南诏题名摩崖,昭示着这里曾有过人文尉起的繁荣。关河南岸,峭壁腾立,参天而起,高达四五百米,悬棺就存放于绝壁半腰一长方形岩坎内。20世纪30年代调查有棺40多具,此后,由于地理及人为等原因的破坏,使悬棺数量减至十于具。

悬棺的主人,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以前居住在今川南、滇东北一带的僰人,故称:“僰[bó]人悬棺”。这些石棺是怎样被放到半山腰的呢?我们有限的智慧还难以解读这一奇迹,随着岁月的流逝,悬棺之谜终将会被人类所破解。

4、观斗山石雕

观斗山石雕(群)位于威信县城东北40千米高田乡新华汾山与罗汉山之间,海拔1880米。观斗山庙,建于明至民国。明代,以观斗山为中心,同时建有昆仑山、小西天、神速林山等十多座庙宇。庙宇数次被焚,民国时期,修复了九个大殿,坐东向西分布于观斗山岭埂上,面积6200平方米。已毁,仅存九殿遗址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由于庙宇无人料理而逐步衰败。七十年代中期,寺庙建筑被全部拆除,寺内的木制雕塑像也惨遭厄运,惟存的石雕造像坍塌和淹没于荒山草丛之中。

观斗山石雕(群)是罕见的艺术瑰宝,它反映了中国近代雕塑的传统技艺特点,弥补了近代雕刻的空白,其造像匠心独运,想象丰富,雕刻细腻,形神兼备,千姿百态,独具特色。展示了川滇黔结合部地区独有的宗教文化特征。

1985年,观斗山寺庙遗址被列为威信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1月被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斗山庙宇经过近十余年的维护修缮,各级政府和民间筹资投入近百万元,已将大部分殿宇恢复了基本原貌,并对现存的石、木雕像进行了分类保护性处理。随着全国“红色旅游”的兴起和云南北大门文化长廊建设的不断推进,昭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得到逐步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威信观斗山石雕(群)将成为人们寻古探幽,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第一殿是佛祖殿,在供奉的“一佛五菩萨二弟子”中,有千手观音、文殊、火池菩萨3尊石雕像。第二殿是关圣殿,供奉关羽、周仓、关平及民间传说中送子、催生、保产、豆麻、张仙诸神神道。第三殿是王母殿,供奉着王母、二弟子及八仙俱为石雕像。第四殿是三教殿,供奉释迦牟尼、孔子、太上老君,均为石雕像。第五殿是雷祖殿,供奉雷祖和雷部10位“天君”,均为木雕像。第六殿为瑶池殿,供奉瑶池及无极,女娲、盘古、神农、轩辕、伏羲、斗母等道教神祗和古代神话人物,俱为石雕像。第七殿为黑煞殿,供奉张献忠及侍从武将二、鲁班和张郎、赵巧,都是石雕像。第八殿为弥勒殿,供奉“一佛四天王二弟子”,均为石雕像。第九殿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元始天尊、天将、天兵,俱为但雕像。九重殿宇,100多件精美绝伦的石雕作品,蔚为大观。

5、孟孝琚碑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于昭通白泥井出土。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浑朴古茂,现嵌于凤池书院(今昭通第三中学)壁。现存孟孝琚碑,上端断残,下端完整,左有龙纹,右有虎纹,下有龟纹。残碑高1.33米,宽96厘米,碑文共15行,每行残存21字,(按上下文意推测,每行上缺7字),隶书。由于碑文残缺,仅有“丙申”、“十月癸卯于茔西起攒,十一月乙卯平下”等字样,给确定建碑时间带来困难。学者们考证,各抒己见,聚讼纷纭,主要有西汉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永元八年(公元96年)、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等六说。前后相差竟达230年之久。据原碑的官刻、字体、文风来考查,以永寿2至3年立碑较为可信。

孟孝琚碑是全国著名的汉碑之一,现保存在昭通第三中学的“汉碑亭”内。该碑于1901年在昭通白泥井出土,当年移置于昭通城内。

孟孝琚碑是由两块石板嵌接而成,上截约占全碑的1/3,至今沿未寻到,现仅存下截。由于上段缺失,无年号,说法不一。据考证应为东汉就寿三年(157年)所立,是云南所存唯一的一块汉代碑刻。碑文叙述了著名的南中大姓之一的孟广宗(字孝琚)12岁随父到武阳学韩诗、孝经、博览群书,后未婚而死,其父下属为表示哀悼而刻此碑送回他的家乡昭通。碑的字体为隶书,碑的形体、文辞、书法都是东汉盛行的风格,是研究古代西南民族史的珍贵实物史料。书法价值较高,被书法家誉为“滇中瑰宝”、“海内第一石”。孟教琚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碑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从内容上看,它主要记述孟孝琚的生平。孟孝琚,原名孟广宗,“十二随官受韩诗,兼通孝经二卷,博览(群书)”,改名孟。他先聘“蜀郡何彦珍女”,未娶夭亡于武阳。其父的下属官员刻此碑送孝琚归葬朱提朱茔,以纪念死者,安慰亲属。由此可见当时的边疆少年是如何用心学习中原文化,钻研典籍,也透露出当时婚、丧习俗。从碑四周所刻的龙、虎、龟纹,可以窥见汉代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石刻艺术水平。从书法上看,碑文系方笔隶书,取势横扁,左右舒展,笔画瘦劲古朴。它的发现,不仅打破了“北方南圆”的陋说,而且可以探索“汉隶与今隶递嬗痕迹”(梁启超语)。


6、西部大峡谷

西部大峡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大峡谷

  狭义的西部大峡谷,是指云南水富县的大峡谷,这里地处云南省北大门——昭通市水富县,距四川宜宾市区32公里、距水富县4公里。

  金沙江在流经水富县向家坝时,由于向家坝附近山岭海拔超过500米,沿江两岸山崖险峻,草木葱翠,致使水流湍急、奔腾直下的金沙江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山青”、“峡急”、“水险”的金沙江河谷,这就是所谓的西部大峡谷。

广义大峡谷

  广义的西部大峡谷是指巧家县至水富县之间总长1300多公里的金沙江“大峡谷”,被称为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它蜿蜒曲折,像一条巨蟒匍匐在云贵高原之上。从海拔4040米的巧家大药山下降至267米的水富滚坎坝,最深处达2040米,谷底宽50米至2000米。

  这是一条移步换景、探险览胜的大峡谷,主要景点除了大峡谷温泉以外,还有罗汉坝、铜锣坝等多个国家森林公园和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享誉省内外的黄连河瀑布群和小草坝等风景名胜区,有壁立千仞的入滇第一关——豆沙古镇石门关,有全球最大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国家公园大山包,还有扎西会议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

峡谷温泉老景区

  在水富县坝尾槽段的金沙江大峡谷下2380米的深处,还蕴藏着一股奇泉,1978年被云南地质勘探部发

现,经国家级专家鉴定,水温高达85℃,流量大,水压高达4.2兆帕,泉水富含有益人体健康的偏硅酸、硫、锂、溴、硒、氢、铜、锶等多种微量元素。浸浴温泉可调节身体机能,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尤其对各种皮肤病、神经炎、糖尿病、风湿病、感冒、肥胖症等有明显疗效。属高热优质温泉,居全国之首。

  1999年,宜宾一家公司投巨资用三年时间把大峡谷建成为一个以温泉沐浴为主,集休闲、度假、娱乐、会议为一体的、具有云南民族风情特色的综合性旅游景点,这就是西部大峡谷温泉。

  由于这里独特的高山峡谷风情,加上较好的温泉沐浴,西部大峡谷温泉曾被誉为川、滇及大西南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2006年,随着向家坝电站的开工,西部大峡谷温泉被迫搬迁,我们来到向家坝时,看到这座中国第三大的水电站正在建设,据说该电站计划2012年第一批机组发电,2013年才能完工。

  据了解,向家坝电站建成后,西部大峡谷温泉老景区将永沉江底,为了在高峡平湖间保存这一号称亚洲最大的露天温泉,原温泉开发商在关闭了西部大峡谷温泉老景区后,又斥资5.5亿元将温泉搬到了江畔山顶,将优质温泉水用泵抽送到高于江底300多米的山顶,兴建了温泉新景区,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位于水富县坝尾槽的西部大峡谷温泉新景区。

新景区

  新的峡谷温泉景区一期工程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开业,整体工程于2010年底全面建成。据说,新西部大峡谷温泉景区占地1651亩,比原有面积大5倍。整个景区由'一个中心、九大功能版块'组合而成,即一个国际风情洗浴中心,汇集洗浴、休闲、娱乐、运动、观演、餐饮、商业、度假、会务等九大功能版块组成的国际度假娱乐中心。包括124个蒙古包、400个停车位、可容纳3000人的民族剧场和可同时容纳5000人洗浴的中心浴场。

  新的西部大峡谷温泉是以现代休闲、度假为着眼点,融吃、住、玩、娱乐、购物、商务洽谈、会议接待、儿童娱乐、文艺表演为一体的,具有云南民族风情特色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露天温泉浴区占地100亩,可同时容纳3000人以上浸泡温泉,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天然生态露天温泉浴场。现有各种规格、各种特色的药物池、牛奶池、咖啡池、花瓣池、套醋池等30多种浴池。设有适量的高档消费的贵宾浴房、沐浴健身中心。

园内配套建设有:大型停车场、宾馆、休闲度假的35栋“东巴别墅”、可容3000--5000人玩乐的民族广场和景观大道,另外配有滑草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沙滩排球等娱乐设施。

  园内规划绿化空间50%以上,堪称西部以温泉资源为主题、各种配套设施齐全、颇具规模,有独特情调的旅游生态园。

  园区建设规划设计时充分遵循因地制宜,保护自然生态,露天沐浴池设计建在乱石丛中,与天然奇峰异石融为一体,既保护了自然景观,又得到风格独特的环境效果,给人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感受,配合云南民族风情建筑和民族文化表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享受。

交通:西部大峡谷温泉地处云南北大门——昭通市水富县金沙江边,距宜宾市区32公里、云南水富县4公里。由宜宾市到大峡谷车程仅一小时。


7、昭通大关黄连河

黄连河瀑布群距县城5公里,有专线公路及中巴车直达景区。沿途山花烂漫、幽谷纵横、清泉奔涌、鸟语花香。主要景点有仙女瀑、情郎瀑、少女瀑、月老瀑、鸳鸯瀑、洞房瀑、相思瀑、对歌瀑、姊妹瀑、银链瀑、迎客瀑、寿星瀑、珠帘瀑及神秘莫测、千姿百态的白象洞,令人心旷神怡的水帘长廊和使人销魂惬意的大滑板等20多处,加上形似飞鸽的世界珍稀植物珙桐花,堪称天下奇景。现景区有黄连河风景区宾馆及普通客房100多个床位,县城有1000多张各种档次床位,有50多家不同风味的餐厅饭馆,风景区有各种娱乐室和设备、服务一流的卡拉OK歌舞厅,小卖部常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及土特产品。管理处还设有医务室及直拨电话。


8、昭通巧家药山

药山位于巧家县境内。金沙江和牛栏江环山而过。药山山体面积220平方公里,主峰金顶山海拔4042米,雄踞于昭通群峰之上。由于受北―东向构成控制发育成型,药山走向近于北―东。西坡地势陡峭,悬崖绝壁从两江汇流的谷地中凌宵而起,柱地擎天,高不可攀。南坡地势较为平缓,药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林区,诡异瑰丽的高山岩溶景观都集中在这一片。

药山被以乌蒙冷杉为主的针页林和以高山栎为主的常绿阔叶林构成的原始森林覆盖。天然林的葱郁,为野生药材、珍稀植物生长和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药山本因出厂各种药材而得名,著名的野生药材有柴胡、党参、贝母、天麻、虫草、黄芪、草乌、防风、龙胆草、仙茅参、刺参、黄连等药,在中药市场素享盛名;野生动物如虎、豹、熊、豺、牛羚、野猪、金猫等,出没林莽杂丛间;而大面积的珙桐群落,更是国内外罕见的奇观。


9、昭通躲军洞(又名小三峡)

躲军洞在镇雄县翟底河西岸中屯,南距县城20公里。翟底河古名直料河,是乌江的支流。源出贵州赫章古牛车山脊,由西向东折南流。上游称溜沙河,下游称热水河,翟底河居其中段。河流两岸,青山苍翠,绿草茂密,林泉幽深。相传,溜沙河原经高视槽北向流人长沟,罗英秀才(滇东北民间传说中的智者)至此,指河改道,斧劈山峰,削壁千切,于峰峦绝壁间开出数十里渠道,溜沙河即倾泻东南。流水如玉带,玉带若灵蛇,绕右岸崖壁上的躲军洞婉蜒流过,直下七星关。

如斯,俯临翟底河的躲军洞便另有一个美妙的名字――玉带天宫,成为一方名胜。躲军洞有上下两个洞口。从上洞口进,石壁上有佚名者题壁诗数首,显然是躲军避祸者所书。既有沉郁悲枪,怨天尤人的控诉,守善不报、家破人亡的悲凉,也很有几首故作旷达,自嘲、自诩的调侃、反讽之作。诸如:“避难在山园,谁人似我闲?家乡久抛别,非仙更似仙。”再如:“天心虽已去,人力可回天,内省原无疚,何化与惧焉。”人洞,沿右侧石壁行,有一平行走道,宽丈余,中高数文,穹顶,有钟乳石悬垂。


10、扎西会址

扎西会址位于威信县扎西镇,原为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馆址,总占地面积4686平方米。江西会馆建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为木结构建筑,面积514平方米。湖广会馆又称禹王宫,始建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为四合院木棚,面积336平方米。

历史背景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扎西,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缩编红军并确立了新的战略部署,为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实现北上抗日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到云南的扎西,红军总部第四军驻湖广会馆,红军总部设在江西会馆的万寿宫,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缩编红军并确定了新的作战部署。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五次“围剿”战争中经验教训的决议大纲》,中央军委在此发布了《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为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江西会馆在1962年被拆除,湖广会馆至今保存完好。为了保护革命遗址,1976年在江西会馆的旧址上按原样修复重建,并建立“扎西革命纪念馆”,陈列红军长征过云南及扎西会议的文物。1983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信县距昆明690公里,昆明各大汽车客运站有班车前往。


11、昭通大龙洞

大龙洞位于昭通城北10千米处的九龙山,九龙山上有13峰,下有9箐,峰峦叠嶂,林木苍翠。

  《昭通市大龙洞道观道教历史碑序》载:清乾隆时此地只一小祠,为民众上香火之处;咸丰年间有龙门派道士旷永曜来居住。光绪年间,吴正园住持此观并重修之,之后固永清、戴宗城相继住持并有修缮。观中供奉张天师、真武帝、吕洞宾及丘祖、药王、三官神像。

  山脚箐底林阴深处一大石洞内,有一潭清泉流出,称“大龙洞”。“大龙洞”为“昭阳八景”之一,名为“龙洞吸月”,又名“龙泉映月”。“大龙泉”景致幽雅迷人,山上青松如盖,曲道幽长,山下溪流潺潺,石洞内建有观音殿,洞外古戏台飞檐翼然。“迎春阁”、“素馨园”分立南山和北山,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昭通市民“耍龙洞”的传统节庆活动。

  大龙洞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境内,包括大龙洞水库和敢龙洞两部分,大龙洞是世界喀斯特十大溶岩水库之一,波平如镜,峰峦倒影,14个岛屿点缀其中,敢龙洞位于水库东面,洞内钟乳石多姿多彩,洞顶有三处天窗,洞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见天。

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一进二院,山门后有木构戏台,后院由正殿、两庑组成,正殿单檐硬山顶,左右有耳房,殿前设防护石栏,由明间直达殿后龙泉石洞,崖壁有清恩安县知汪人瑞题'云霞蒸蒸蔚、水远流长'石刻。全寺占地约6500平方米。四周松柏参天,绿荫浓布,风景十分秀丽。

  这里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楼台上雕梁画栋,飞檐彩亭。轩内苍松成林、翠竹成荫、绿茵满地、碧水环绕,曲径通幽,一古寺藏于林深洞口处,洞口恢宏,洞顶钟乳石倒悬,千姿百态,一泓清泉从侧洞中汩汩流出,水质优良,清澈见底,是昭通市的城市主要水源之一。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当明月升空后,天上的月亮就会倒映在龙泉之内,龙泉中的明月又会反映在洞内岩上,“三个月亮”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人称“龙洞吸月”。


12、罗炳辉将军纪念馆

罗炳辉将军纪念馆位于昭通市彝良县城北部,馆藏罗炳辉将军生前事迹介绍及图片展览,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罗炳辉(1897-1946)彝良县角奎镇偏坡寨人,1929年参加革命,历任红军第六军二纵队司令员、十三军军长、九军团军团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准南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主席、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等职,1946年病逝。1989年,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确任罗炳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33位军事家之一。是云南籍军人中,唯一被中共中央军委授予军事家称号的将军。


13、清官亭公园

清官亭公园位于昭通市内,始建于嘉庆14年,初名三多塘,为纪念当时的县令王禹甸,在他去任后三多塘改名为清官亭,以纪念他的为官清正廉明,为民兴利的政绩。园内有著名对联“者点水无多,一官一辞清白去;此间尘不染,何人更踏软红来”。

公园内有水上楼台――清官亭,园虽不大却有苏州园林的风韵,亭台楼阁掩映于绿树丛中,新建的盆景园、哈哈镜园为园中园。两座假山崛起于水池畔,阳春三月碧桃方绽,岸上花香袭人,水中游鱼戏萍,使人心情舒畅,留连往返。


14、昭通龙氏家祠

龙氏家祠即龙云家庙。《昭通市志》在“文物” 篇中称为“龙氏宗祠”,百姓呼为“龙家祠堂”,2005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定名为“龙氏家祠”。2002年昭阳区建设局曾经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加大力度,提高昭通地方知名度,推进区域文化旅游支柱产业,响应《云南建设年鉴》(创刊号)征稿,组织调查组对辖区内的龙氏家祠、八仙清真大寺即昭阳书院旧址等具有历史性的山地建筑进行调查评估。笔者在踏勘调查中根据收集的信息资料和讨论认定而撰文,其中对龙氏家祠的介绍形成这样的词条:“龙氏宗祠又名龙云家庙,位于城郊西南10公里永丰镇火焰山麓簸箕湾又名回龙湾,始建于民国21年(1932),竣工于民国31年。1982年公布为原县级昭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旅游观瞻。

祠坐南朝北,占地25.5亩,掘有护河,围有高大厚实石砌护墙,开有拱形南门、北门和吊桥(已毁),沿围设垛口、枪眼、炮楼、跑马道。祠大小六院,左为双重殿堂,右为四合庄园。屋面为歇山式飞檐翘角,琉璃瓦铺盖,屋脊双龙戏珠,柱墩、柱梁、窗或圆雕或浮雕历史典故。前殿石阶五龙抢宝,照壁正面枪眼暗设,脊上仙童祭奠。正殿前月台(民称天子台),周围大理石护栏、石鼓及左右六角铜亭(已损毁)。各院内均雕梁画栋,内容丰富,手法洗练,形象真实,极为精美,为仿清中轴式古建筑群,价值亿元。”现在,龙氏家祠在省、市、区各级的关注下,经过有力的抢救性修缮,复还了历史的面貌,呈现出昭阳的风采,即将对外开放,成为人们关心向往的游园。已列入昭阳区文物管理职能部门的议事日程,令人思考,令人解答这么几个课题:一是如何借鉴和吸取外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保护与开发,而齐驾并驱、持久发展,二是如何提高龙氏家祠的知名度,使其成为带动一个文化区域乃至一片文化网络区域的龙头,成为昭通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柱。

龙氏家祠是昭通文化旅游的一张重量级王牌,一面旗帜。龙氏家祠不但是一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对外宣传的社会窗口,地方形象的历史标志,文化素质的重要说明。保护核心区等于保护自己的价值和自身的品位。

对龙氏家祠,不能用单纯的眼光,看成是一族一氏的祭祀活动场所,浮在表面的是充满宗教色彩,显于一种光宗耀祖的恢宏场面;而当从较深的程度追溯,利用龙云的特殊身份,所涉及的人物、事迹、事件,进行打造。可以这样说,将它进行打造,形成在昭通的一幅具有地方特色的斑斓画卷,一部独特的云南近代史诗,一座繁星镶嵌的历史博物馆。


15、彝良小草坝

“天麻甲天下”的小草坝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彝良县城的东北部,占地面积163平方公里,距县城32公里,距昆明400余公里。

  小草坝省级风景名胜区又是省级自然保护区,集原始森林、河流奇峰、瀑布叠水、池塘石林等景观及苗、彝民族风情为一体,以雄、奇、险、幽、秀取胜。不仅植被、生物种类多样,且珍稀动植物繁多,计有高等植物1200余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种。具有观赏性、趣味性、科考探险、休闲娱乐的景观多达600余处,散布在13条大小河流之上,隐藏于密林之中。如:渴驼饮泉、银河飞瀑、天门鸽树、刀梁险道、燕岩石峰、懒汉澡塘、贵妃浴池、白鹃戏狮、万佛奇洞等等。其千峰万刃、深谷溪涧、瀑布叠水、云雾弥漫的景色构造了既有四川九寨沟的神奇又有湖南张家界的婉约意境;蜚声海内外的小草坝天麻、朝天马神奇美丽的传说、“凝是银河落九天”的牛角岩瀑布,更唤起人们的美好遐想。

  四季景色迷人的小草坝,春赏花、十里花溪美不胜收;夏观瀑,瀑布叠水流连忘返;秋采红叶,五齿枫林溢彩纷呈;冬踏雪,雾凇冰挂景色醉人。小草坝是自然造化赐予人类最美丽的乐土,充满诗意的“人间仙境”,是我们回归自然的精神逸园,是旅游者首选目的地之一;小草坝水墨般的山水风光是云南旅游资源的精华和集中代表,将以其鲜明、独特的吸引力而成为21世纪云南旅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朝天马南起洛泽河畔,北达白水江边,包括三乐、龙安、小草坝、两河、龙海、牛街、庙坝等部分。朝天马林区(含宝藏林区)共18.56万亩。这一带的马背梁子、(海拔2225米)与2000米以上的黑龙江垭口、望山猴、黄河梁子、花树苞梁子、土盖子梁子、佛丑梁子、简家埂子等群山,是田黄河与流入白水江无数支流的源头。 朝天马的名气,州志早有记载:“朝天马,在下北下流三江,有两山相连,宛若马形一高一低,土人谓为双马朝天,以高者为雄马,低者为雌马。高者险峻,绝顶有庙,甚古,不知创自何时?年久无人修补,自不滴漏崩斜;低者其顶稍平,上有佛寺,系明万历五年造寺中佛石五尊,皆高八九尺。至国朝乾隆五十五年后人培修,有一佛右手镶用曲木补之,竟如生成,莫辩其为木、石。将进佛寺处有两石岩横断如门,名南天门。其处六月犹寒,万籁俱寂,并无人家。夜间常听鸡鸣、炮响。其地产有沉香、黄连”。四川人与云南人吹壳子说:“四川有个峨眉山,隔天只有三尺三;云南有个朝天马,隔天只有一大卡(手的拇指与食指伸开的距离)”。

  民间有一个“双马朝天”的传说:古时候,小草坝的农民夜间听见马蹄声,似往四川方向奔跑,他们想看个究竟,便寻声追去。在叙府(宜宾)一条街上,发现两匹高头大马把一富户蓄存酿酒的几大缸水喝得一干二净,主人气得七窍生烟,怒不可遏、带着仆人追赶出来,马无踪影,只见大街上留下庞大的足迹、主仆寻迹追赶,与云南追寻者相遇,共同追赶到流三江一带,再无足迹。正狐疑间,猛然抬头看见相隔不远的两座山峰如两匹昂头朝天的骏马横挡在前,山前还有一对金菩萨。追赶人恍然大悟,乃知是天官差遣运金佛下凡的神马,便将金佛遮掩起来,立即组织人财物在两座马山的上下修庙,敬奉金佛,与峨眉山结成兄弟。从此,朝天马在滇川远近闻名,朝拜者络绎不绝。叙府的追马街改为“走马街”。


16、五尺道

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陆的最古老的官道,公元前246年,秦始皇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的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地区的道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遣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五尺道位于盐津县豆沙关,唐袁滋摩崖石刻就在五尺道旁崖壁上。

五尺道始建于秦朝,现残存长约350米,道宽5尺,每级尺阶宽窄高矮不等。从关河东岸上缘三曲而至摩崖,路面留有马蹄痕数十个。五尺道,自秦以来,就是滇川的必经要冲。北起宜宾、南至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通、鲁甸、宣威等县,唐樊绰《蛮书》称之谓“石门道”。

当时吸引巴蜀人到西南夷地区的一项重要贸易是“僰僮”贩卖。“僰僮”出自僰道县,因而僰道县成为蜀贾贩卖“僰僮”的主要地区和通商贸易地。从蜀到僰道的道路早已经存在,到汉代称为“僰青衣道”:由蜀出发,沿着青衣江水而下,经过夹江至乐山,又循岷江而下至僰道。青衣道至宜宾后分途:一为南夷道,即从僰道继续南行至夜郎(今贵州安顺)地区,再往南可至今广东南海;另一条接着秦代修筑的五尺道,通往滇池地区。汉武帝时唐蒙又“凿石开阁,以通南中”,将五尺道加以整修扩建,形成由僰道南下,过石门(今云南盐津豆沙关)到朱提,然后经由味县,到达滇池地区的官道。又因为这条道路以朱提枢纽,故又称为朱提道。五尺道经由的地区山高水险,道路十分艰险,当时行人说其道“盘蛇七曲;盘羊、乌栊,气与天通”。


17、鸡鸣三省

鸡鸣三省概述

“鸡鸣三省”意指,早晨一只雄鸡啼晓,三个省都可同时闻听,即古人所说“金鸡齐鸣,三省皆知”,又俗称“一鸡鸣三省”或 “一脚踏三省”之地,同时又象征中国雄鸡型版图。这是形容三省交界边区的毗邻性行政地理现象。历史上,鸡鸣三省可能是一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代名词,而当今,“鸡鸣三省”则是一种区域结合部具有特别象征意义的经济交融符号、文化交流符号、社会和谐符号。三省间的文化相溶和交通发达是三省经济发展的方向,不然这样的地方会成为自然优美的死角。其中人们最期待的是云贵川鸡鸣三省大桥,都是这座链接云贵川三省的河上彩虹一直没有建成、无声无息,使得云贵川鸡鸣三省徒有自然美景,却相当落后。

云贵川鸡鸣三省又叫做鸡鸣四县(云南镇雄县和威信县、四川叙永县、贵州毕节市)。位于云南镇雄县坡头彝苗白族镇德隆村白车、威信水田寨、四川叙永水潦彝族乡岔河村、贵州毕节林口镇苗寨交界处。因为此地风景秀丽、地理环境奇特、人文和谐,居着彝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是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旧址(现存花房子会议旧址位于威信水田寨),在众多拥有“鸡鸣三省”这个名字的地方中,数云贵川交界处的这个“鸡鸣三省”名声显赫。而在这个三县一市(镇雄县-威信县-叙永县-毕节市)的交界处,又算云南镇雄县坡头彝苗白族镇白车的最有名、最优美,是鸡鸣三省的代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