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公众号 至爱陈百强) 真正的音乐是恒久的艺术 不随岁月老去 亦不与当下争锋 就如细水长流 在流过的每一份心田上 留下芬芳的印迹。 在港乐的历史上,陈百强是举足轻重且令人惋惜的一笔。1992年5月18日,他在寓所昏迷,17个月后与世长辞。人走了,但他留给世间的,是与他定格的人生同样永不会老的艺术佳作…… 2009年第32届十大中文金曲“金针奖”追颁给了陈百强,此时距离他离开已经16年。 这份迟来的荣誉,无疑再次肯定了陈百强对于香港华语乐坛不可磨灭的影响和贡献。 “金针奖”是由香港电台举办的十大中文金曲所评选出来的香港音乐最高荣誉奖,用于表彰音乐从业者在香港乐坛卓越的贡献和成就,被看做香港地区音乐奖项的最高荣誉,并对华语乐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点击后可放大查看) 即使作为香港重量级的奖项,金针奖的评选也不可避免地综合了各方因素,因此难免有沧海遗珠的遗憾;而陈百强本身是一个艺术至上的性情中人,无论是过度商业化的包装还是炒作性质的宣传,他都一律回避,可以说他是靠着毋庸置疑的音乐实力而荣膺此奖。 作为集歌手、作曲家于一身的音乐人,陈百强对原创音乐的坚持以及他兼贯中西的音乐视野,在大量引进、改编日本、欧美音乐的香港乐坛显得难能可贵。 时间永远是最权威的评审员,无论何时,最高的荣誉即是最好的肯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最高荣誉的获得者,一起感受他的翩翩才情。 一、气质原创 1.初心 --《不再流泪》 2006年,在《 影音风云@香港情怀》的碟评中提到,80年代的香港,虽然原创精神有所发展,“但当时在乐坛的主导思想,仍然是三分原创加大半西方歌曲或一些东洋歌曲为主”,比如中岛美雪、恰克与飞鸟等日本音乐人的歌曲都曾被大量改编成为大热的粤语流行曲。 文章特别提到陈百强,对他首张全部为广东歌曲的原创大碟《不再流泪》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充满书卷味的优雅气质”“摒弃一切外来的因素”的坚持,在此已经逐渐形成他显著的个人风格。 2.对港乐的敬意 纵观陈百强各个时期的专辑,原创音乐都占有较高比重。 经过小编统计(见下图),从1979年的《眼泪为你流》到1992年《亲爱的您》共22张专辑中,有18张专辑的原创比例超过50%,1980的《不再流泪》全为原创,而《太阳花》、《突破精选》、《烟雨凄迷》、《无声胜有声》、《等待您》、《love In l.a.》、《只因爱你》、《亲爱的您》等8张大碟原创比例均已超过80%。 (点击后可放大查看) 另外,除了《百强’84》、《当我想起你》、《无声胜有声》和《一生何求》外,每一张专辑都有陈百强自己的作品(共计35首),且比重基本保持在20%左右。 (点击后可放大查看) 只是相比于早期高密度的个人原创,陈百强后期更加注重与不同音乐人合作,博采众长,而简化自己的身份,尽量专注地去做一个纯粹的演唱者,以歌手而非创作者的身份出现在歌曲中。 正如他在《无声胜有声》大碟的采访中所说,为了将更多的创作机会让给了合作的音乐人,他将自己的作品全部抽出,而尝试一律采用其他音乐人的作品。他将更多的展示机会让给合作者,是为了表达他对香港原创音乐人最大的敬意。 3.信心与追求 在1985年为明珠台录制新台歌“THE PEARL WATCHER TOUCH”时,就香港与美国音乐之间差距的对比,陈百强非常客观地说:“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香港的音乐产业和音乐技术仍稍稍落后于西方。” 随即他话锋一转:“但是我们在努力改善,如果我们再加把劲,相信我们一样能够达到同样出色的水平。”看到差距而更加努力求变,追求本土音乐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这样的见地和品格在一个年轻人身上是非常宝贵的。 4.纯粹的音乐 陈百强非常看重合作者的音乐素养,甚至会跨公司与优秀的音乐人合作,将创作机会更多地提供给他们。而他选择合作的音乐人,涵盖了当时乐坛非常优秀的大师与后起新秀,这也使得他的每一张大碟都能够保持相当高的水准。 陈百强为筹备《无声胜有声》大碟而付出的心血和不断突破自我的努力,是他优秀音乐精神的一个缩影,是真正的“无声胜有声”。 在电台访谈中,主持人问他这张大碟为何没有自己创作的歌曲,陈百强说:“我有两个新尝试,第一个就是我完全不监制这张唱片。第二就是我本来作了首歌,是小调来的,但后来又想不如尝试一下不放自己作的歌进去,完全使用其他人作的歌,就想看看大家会不会多些注意其他人作的歌曲。因为以前的唱片我有好多:《我的故事》《盼望的缘份》《涟漪》《等》那些歌,大家就只会注意到我作的歌,就会忽略别人作的歌,所以我就想试试看反应如何。” 这番自白无疑再次让人领略到了陈百强纯粹的音乐精神和广阔的胸襟。 所以,如果单就销量来说,也许《无声胜有声》是“不够出色”的,未能达到陈百强之前大碟惊人的销量,但它在坚持原创精神与创新上绝对是一次勇敢而成功的尝试。 二、63项大奖 在历时14年的音乐生涯中,陈百强共发行40张大碟,其中22张为首发新歌,18张则包括纯精选碟9张、集锦碟2张、演唱会1张、纯音乐集1张、其他5张。 除去1994年追颁的无休止符纪念奖、2009年追颁的金针奖,他共获得63项大奖,年均5项。在陈百强8首十大中文金曲奖获奖作品中,有5首都是由他作曲。 与同时期其他歌者相比,63项奖项虽然不算太多,但他一首首长期占据销量榜首的音乐金曲、不俗的大碟销量和无数传唱至今的原创歌曲,都是他艺术实力最有力的证明。 (点击后可放大查看) 三、曲风与唱功 陈百强对香港华语乐坛的贡献,除了对原创音乐的大力推动外,他独具风格、宜古宜今的动人曲风,和他带有鲜明个人色彩、难以模仿的唱腔,都成为了香港乐坛不可多得的一道风景,历久弥新。 1、清新优美的小调 陈百强特别擅长创作小调歌曲,旋律优美、柔和,带着淡淡的忧郁情愫。特别是代表作《偏偏喜欢你》,低回婉转的中式小调,风格清新隽永,令人百听不厌,为东洋风劲吹的香港乐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2、旧瓶新酒的翻唱 陈百强对老歌的重新演绎,既留存了歌曲古典婉约的韵味,又带入了清新脱俗的时代感,如《今宵多珍重》、《盼三年》、《相思河畔》等,都在他出色的歌唱中获得了新的生命。他那种出人意表的演绎方式,令人惊艳而又无从模仿。 3、独特自然的嗓音 元好问曾赞叹陶渊明诗歌的自然天真,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而陈百强的歌也达到了这种“豪华落尽见真淳”自然天成的境界。 “陈百强唱腔中有许多反常规的唱法,他的唱腔清澈自然、轻而不飘、刚柔相济,是用巧最少的歌者,令人只感到强弱、轻重的变换,但他气声与假声频繁的自然转换(这一点在《涟漪》的唱腔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也几乎到了语言无法描摹的自然化境)给这种唱法提供了坚实的资格和基础!” 四、身兼数职的音乐人 从1982年的《倾诉》开始,陈百强开始亲自操刀参与大碟的监制、封套概念设计等工作。 (点击后可放大查看) 1.监制 在陈百强发行的22张大碟中,有14张是他亲自监制或参与监制 (占全部大碟的59%)。 而陈百强监制的14张唱片,如1983年的《偏偏喜欢你》,1987年《梦里人》等从各方面来看都属于质量上乘的经典之作,可见陈百强除了不俗的唱功和创作才华,还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 2. 大碟封套概念及设计 22张大碟中,陈百强参与大碟封套概念及设计6张(占23%)除了担纲音乐监制,陈百强还参与了多张大碟的封套设计,如《百强‘84》、《无声胜有声》、《烟雨凄迷》、《冬暖》、《等待您》等唱片的封面设计便来自陈百强的灵感。 1984 华纳《百强’84》华纳《百强’84》的封套概念是陈百强对过去形象的一次大胆突破:水光涌动的蓝色泳池,性感的白色泳衣和古铜色健美的肌肉,这个洋溢着动感的力与美的青春形象,正是陈百强想要努力展现的内心不同的一面。 “我想现在很多人都误解了我,以为我是老是睡觉很安静的人,其实我不是很静的人,一点都不静的。”他还特别纠正了对白色泳衣的误解,强调了这并非一件T恤,另外“本来还有一顶冬菇帽戴在头上的,因为太过惊心了所以没有戴”,让人忍俊不禁。 1988 DMI《陈百强》《烟雨凄迷》唱片封面上造型独特的高背椅和风格时尚的四件外套,都来自陈百强自己的珍藏。衣服、围巾的线条与椅子流畅简洁的直线与格子完美呼应,体现了陈百强对每一个细节的用心和对完美主义的追求。绿色风衣正是现今十大流行色之一的草木绿,其他几套则不同程度的加入了灰色调,浊色的加入降低了色彩的饱和度,正是时下流行的高级灰,低调而优雅,可见陈百强眼光之前卫。 而那把造型独特的高背椅,现存放于他家姐陈小仪家中。 1988 DMI《无声胜有声》在《无声胜有声》唱片封面与封底,陈百强与少女半裸背部的形象设计,画面构思充满了故事性,极为传神地凸显了大碟的主题。当年的报纸专栏“城市节奏”曾就此碟写过一篇报道,认为《无声胜有声》无论就其封面创意还是大碟歌曲,都十分出彩,歌迷“受落”且销量不俗。 1988 DMI《冬暖》《冬暖》是陈百强1988年发行的第三张唱片,简洁的封面设计中冷暖交织。封面以黑色为主色,丹尼的照片则以低调的手法缩小,置于封面最上方。 陈百强“自言今次係佢最钟意嘅唱片封面设计”。除了钟爱的紫色,黑色与白色算得上是陈百强搭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颜色了,如《陈百强精选》《梦里人》《一生何求》等都是经典的黑白搭配。《冬暖》以黑色为底色,应该也是出于陈百强的这种偏好。 为了突出专辑名“冬暖”的“冬”,封面全部使用冷色调,宝蓝色的外套,墨绿的背景色,无不从细节处紧扣主题。在一派冷色中,“暖”从何体现?丹尼柔软厚实、富有质感的外套,脸上浅浅忧郁的一抹笑意,充满关切的温暖眼神,成为了冲破黑云压城般冰冷寒冬的暖阳,照进人的心里。 1990 华纳《等待您》1990年华纳大碟《等待您》的封面概念同样来自陈百强,依然是钟爱的黑色礼服和复古的领结,成熟而优雅。 封面以温暖的木色为主调,空空的座椅,琥珀色的香槟,柔和的橘色光线,营造出一种夕阳无限的悠远意境。大碟取名“等待您”,而这“等待”在画面中被无线延长,成为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起身离去的丹尼迎着斜阳,面带笑意,没有失约的落寞,反倒传递出一种水尽云起的了然,带着一份无言的诚恳和温柔。 为了将专辑效果做到最好,陈百强时常会将自己珍爱的物品无偿投入专辑的使用中。因为他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趣味,所以他的个人物品常常给整个专辑锦上添花、增色不少。 如陈百强在《痴心眼内藏》封套上那身装束,活脱脱一个民国公子。棕色的长款大衣、灰色条纹围巾和气质加分的黑色礼帽,文质彬彬四个字便跃然于画面之上。对于这个造型,陈百强极其满意的,“虽然很多人都喜欢Poster那张脱掉帽子的相片,但个人仍然比较喜欢现在那张封面照片;我觉得那张相,拍得很自然,也能捕捉到我的眼神,是名符其实的《痴心眼内藏》”。 这组照片是在陈百强家客厅玻璃房里拍摄的,房间设计独特,安装了黑色窗帘可以作为隔断,而钢琴旁边的衣柜可以自由伸缩,放下后便是一张床,朋友来玩时也可以在此寄宿。 五.实至名归 在音乐风格日趋多元化、创作环境更加自由的今天,优秀的原创音乐依然是音乐人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能留下超越地域与时间、成为传唱不息的经典音乐的艺术家,更是值得所有人尊敬。 陈百强对原创音乐的重要贡献,对无数音乐人灵感的启迪和生生不息的影响,他谦逊高尚的音乐品格都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永远怀念。 25年过去了, 今时今日, 我们再度忆起这位昔日的音乐才子, 再度聆听他融于歌声中的细腻情感, 再度的缅怀、致敬, 只因他是永远的歌者 ——陈百强…… 更多金曲与话题 点击节目收听 节目2017-05-18 来自我的黑胶时代 00:00 29:55 《我的黑胶时代》在 喜马拉雅FM 上线 |
|